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CYSK‑4及其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6171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CYSK‑4及其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应用。CYSK‑4菌株于2016年11月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100。CYSK‑4菌株能分泌产生一类特殊结构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和式Ⅱ所示。式Ⅰ和式Ⅱ所示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人肺癌细胞株H460,在抗肿瘤药物制备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pplication of Ascomylactam compound strains while Pluchea endophytic fungi and the production of 4 CYS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pplication of Ascomylactam compound strains while Pluchea endophytic fungi and the production of 4 CYSK. In November 2, 2016 4 CYSK strains preserv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microbi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 (GDMCC),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is GDMCC No:60100. CYSK 4 strains can secrete Ascomylactam compounds in a special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type of Ascomylactam compounds such as type I and type II is shown. Ascomylactam compounds of formula I and formula II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DA MB, 435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HepG2 and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HCT116 and human lung cancer cell line H460,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nti-tumor drug preparation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CYSK-4及其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合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CYSK-4及其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应用。
技术介绍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孕育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目前已分离鉴定的红树林真菌超过290种,已成为海洋真菌的第二大类群。红树林植物生长在高度盐渍化、土壤缺氧、高光辐射及周期性的海水浸淹的环境中,使其具备了独特的代谢机制,其内生真菌能产生结构新颖的活性代谢产物,是小分子药物活性先导物的重要来源。另外,红树林植物是一种海洋高等植物,不仅具有护堤、净化海水等生态价值,同样是海洋药物开发和新药研究的主要药源之一。其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其内生真菌更为独特,且海洋微生物可以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进行再生产,无原材料后顾之忧,不会破坏生态平衡,易实现产业化等优势,使得对红树林药用价值的研究更为方便。阔苞菊(PlucheaindicaLess.)属于半红树植物,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木本植物,同时该植物具有化气、去湿、消坚散核的功能。目前,还未见从阔苞菊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所述菌株于2016年11月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No:60100。保藏单位的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菌株分类命名为Ascomycotasp.。上述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分离自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半红树植物阔苞菊的树枝部分,经ITSrRNA鉴定为子囊菌属(Ascomycotasp.)真菌,该菌株的ITSrD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该菌株的生物学特征为:在PDA培养基上,20~25℃恒温培养时,菌落表面为军绿色短绒毛状,背面为黄褐色,扩散性生长,有孢子生成,为好氧型真菌。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能分泌产生一类特殊结构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所述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和式Ⅱ所示: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如上所述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的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在大米固体培养基中,25℃静置培养一个月,向培养液中加入甲醇溶剂浸泡,提取2~3遍,旋蒸浓缩提取液,将浸膏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用10%、20%、30%、40%、50%、60%、10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梯度淋洗,收集20%~60%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液,将3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洗脱液,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再以凝胶SephadexLH-20层析,用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氯仿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层析分离,重结晶纯化,即得到白色晶体化合物AscomylactamA和AscomylactamB。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如上所述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的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5℃静置培养一个月,将菌体和菌液过滤分离,菌液直接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三遍后收集浓缩,同时将菌体晾干后用甲醇浸泡提取,浸泡三遍后收集浓缩,并将液体收集浓缩的浸膏合并,该浸膏经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别用10%,20%,30%,40%,50%,60%,10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梯度淋洗,分成30组分,其中第20组分,先用硅胶柱层析分离,30%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洗脱剂,再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层析,用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氯仿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最终获得化合物AscomylactamA和AscomylactamB。如上所述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的抗肿瘤药物为抗乳腺癌药物、抗肝癌药物、抗结肠癌药物、抗肺癌药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从广西山口半红树植物阔苞菊中分离获得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CYSK-4菌株能分泌产生一类特殊结构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和式Ⅱ所示。式Ⅰ和式Ⅱ所示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人肺癌细胞株H460,在抗肿瘤药物制备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另外,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发酵工艺简单,生产活性化合物的成本低,节能环保,是开发新型天然药物的一种理想载体;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发酵和生产活性化合物的周期短,分离制备较简单,易于扩大生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A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图2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A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3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A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图4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A化合物的H,H-COSY二维谱。图5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A化合物的HSQC二维谱。图6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A化合物的HMBC二维谱。图7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A化合物的NOESY二维谱。图8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B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图9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B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10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B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图11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B化合物的H,H-COSY二维谱。图12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B化合物的HSQC二维谱。图13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B化合物的HMBC二维谱。图14为专利技术AscomylactamB化合物的NOESY二维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实施例1阔苞菊内生真菌CYSK-4的分离鉴定1、菌株的分离:阔苞菊采自中国广西省山口红树林保护区。通过对该红树植物的树枝部分清洗、消毒,切成小段,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孟加拉红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室温培养下通过多次纯化得到单一菌落。所得到的单一菌落采用普通PDA培养基斜面4℃保藏。CYSK-4菌落表面形态为军绿色短绒毛状,背面为黄褐色。2、菌株的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710744521.html" title="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CYSK‑4及其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CYSK‑4及其生产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于2016年11月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No:60100。2.权利要求1所述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分泌产生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和式Ⅱ所示:。3.权利要求2所述的Ascomylactam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阔苞菊内生真菌Ascomycotasp.CYSK-4在大米固体培养基中,25℃静置培养一个月,向培养液中加入甲醇溶剂浸泡,提取2~3遍,旋蒸浓缩提取液,将浸膏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分离用10%、20%、30%、40%、50%、60%、10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梯度淋洗,收集20%~60%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液,将3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洗脱液,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再以凝胶SephadexLH-20层析,用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氯仿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层析分离,重结晶纯化,即得到白色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志刚陈岩袁洁汪兰刘昭明黄昀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