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356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包括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的顶部与缸盖水套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排气支路连通,所述排气支路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阀体和阀球,所述阀球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腔中,所述阀腔底部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连通排气支路的缸体水套侧,阀腔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通道连通排气支路的缸盖水套,所述阀球的外径大于阀腔进/出气口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缸体内建立水压后,阀球在高压水的冲击作用下将关闭阀腔的出气口,排气支路内出现气体时,阀球回落打开通道,将气体排放到缸盖水套中,消除了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死角,确保了发动机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水道。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动机冷却逐渐精细化,现在新型发动机大都采用双水道冷却系统,双水道冷却系统包括缸盖水道和缸体水道,缸体水道高位处即在缸体与缸盖火力结合面处会产生气体汇聚,如不将气体排出会造成冷却死角,降低发动机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该缸体水道建立水压后排气支路有一向上的水压,阀球在高压水的冲击作用下将关闭阀腔的出气口,排气支路内出现气体时,气体压力不足,阀球在重力所用下回落时会打开通道,将气体排放到缸盖水套中,消除了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死角,功能实现过程中微量的冷却液混合对系统冷却效率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确保了发动机冷却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包括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的顶部与缸盖水套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排气支路连通,所述排气支路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阀体和阀球,所述阀球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腔中,所述阀腔底部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连通排气支路的缸体水套侧,阀腔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通道连通排气支路的缸盖水套,所述阀球的外径大于阀腔进/出气口的内径。所述排气支路包括垂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排气阀设置在垂直段与水平段的转角处,述阀腔底部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连通垂直段,阀腔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通道连通水平段。所述阀体为螺栓型,排气阀通过螺纹直接拧入到排气支路中。所述排气通道为T形。所述阀腔底部开口,阀腔的开口处套装有销套,所述销套的内孔作为进气通道。所述阀腔的出气口为一渐缩的圆台型。所述阀球为实心铝球。本技术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当缸体内建立水压后排气支路有一向上的水压,阀球在高压水的冲击作用下将关闭阀腔的出气口,排气支路内出现气体时,气体压力不足,阀球在重力所用下回落时会打开通道,将气体排放到缸盖水套中,消除了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死角,功能实现过程中微量的冷却液混合对系统冷却效率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确保了发动机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中无气体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中有气体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水套、2缸盖水套、3排气支路、4排气阀、31垂直段、32水平段、41阀体、42阀球、43阀腔、44进气通道、45排气通道、46销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包括缸体水套1和缸盖水套2,所述缸体水套1的顶部与缸盖水套2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排气支路3连通,所述排气支路3上设置有排气阀4,所述排气阀4包括阀体41和阀球42,所述阀球42设置在阀体41内的阀腔43中,所述阀腔43底部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44连通排气支路3的缸体水套1侧,阀腔43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通道45连通排气支路3的缸盖水套2,所述阀球42的外径大于阀腔43进/出气口的内径;在本技术中,所用的阀球42为实心铝球,当缸体内建立水压后的缸体水套1相对于缸盖水套2为正压力,冷却液通过排气支路3时,阀球42在高压水的冲击作用下将关闭阀腔43的出气口;如图2所示,当缸体水套1内产生气体后会顺着排气支路3向上运动,气体通过水道排气阀4时,阀腔43内的冷却液液面下降,阀球42向下移,通道打开,气体顺着排气通道45排入缸盖水套2的出水口,消除了因气体造成的冷却死角。所述排气支路3包括垂直段31和水平段32,所述排气阀4设置在垂直段31与水平段32的转角处,述阀腔43底部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44连通垂直段31,阀腔43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通道45连通水平段32。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阀体41为螺栓型,排气阀4通过螺纹直接拧入到排气支路3中,以便于安装或对现有的冷却结构进行改装。所述排气通道45为T形;所述阀腔43底部开口,阀腔43的开口处套装有销套46,所述销套46的内孔作为进气通道44,所述阀腔43的出气口为一渐缩的圆台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包括缸体水套(1)和缸盖水套(2),所述缸体水套(1)的顶部与缸盖水套(2)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排气支路(3)连通,所述排气支路(3)上设置有排气阀(4),其特征是:所述排气阀(4)包括阀体(41)和阀球(42),所述阀球(42)设置在阀体(41)内的阀腔(43)中,所述阀腔(43)底部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44)连通排气支路(3)的缸体水套(1)侧,阀腔(43)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通道(45)连通排气支路(3)的缸盖水套(2),所述阀球(42)的外径大于阀腔(43)进/出气口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包括缸体水套(1)和缸盖水套(2),所述缸体水套(1)的顶部与缸盖水套(2)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排气支路(3)连通,所述排气支路(3)上设置有排气阀(4),其特征是:所述排气阀(4)包括阀体(41)和阀球(42),所述阀球(42)设置在阀体(41)内的阀腔(43)中,所述阀腔(43)底部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44)连通排气支路(3)的缸体水套(1)侧,阀腔(43)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通道(45)连通排气支路(3)的缸盖水套(2),所述阀球(42)的外径大于阀腔(43)进/出气口的内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其特征是:所述排气支路(3)包括垂直段(31)和水平段(32),所述排气阀(4)设置在垂直段(31)与水平段(32)的转角处,述阀腔(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德董瑞谦邱德财金天柱谢枫姚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