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458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用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设在发动机各气缸盖进气口处的蝶阀,各所述蝶阀均包括阀体和设在所述阀体内的阀芯,各所述蝶阀的阀芯上均设有由阀体的两端伸出的调节杆,各调节杆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整体,还包括可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的执行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各气缸的进气口处设置蝶阀,蝶阀通过调节杆依次连接,并通过执行器统一控制,执行器执行发动机控制软件工作指令,改变碟阀的开启角度,从而改变气道的流通截面积,实现对空气流量的精准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各缸控制空燃比的气体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是发动机正常运行的保证。其结构简单,可以满足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空气流量的调节需要。

An air flow regulating device for a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
本技术用于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内燃机中要使用布置在进气歧管上游并对供应至缸体内的空气流量进行调节的阀体,以对空气流量进行精准调节,现有技术中,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结构复杂,针对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很难进行统一同步调节,从而不能满足内燃机空气流量调节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可以满足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空气流量的调节需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发动机各气缸盖进气口处的蝶阀,各所述蝶阀均包括阀体和设在所述阀体内的阀芯,各所述蝶阀的阀芯上均设有由阀体的两端伸出的调节杆,各调节杆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整体,还包括可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的执行器。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阀体的进气侧与发动机的进气箱连接,所述阀体的出气侧与发动机气缸盖的进气口连接,发动机气缸盖的进气口处设有对接凹槽,所述阀体的出气侧嵌入所述对接凹槽内,所述阀体的出气侧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调节杆上均设有刻度,各所述阀体外侧均设有可与刻度配合而显示阀芯转动角度的指针。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调节杆与对应的阀芯通过两枚螺栓紧固连接,两枚螺栓之间设有防松铁丝。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阀体的两端设有供调节杆穿出的调节杆孔,所述调节杆孔内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弹性挡圈、第二密封圈、内侧带密封圈的轴承和调整圈。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密封圈采用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所述轴承采用内侧带密封圈的深沟球轴承。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蝶阀沿直线分布,各调节杆依次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形成整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各气缸的进气口处设置蝶阀,蝶阀通过调节杆依次连接,并通过执行器统一控制,执行器执行发动机控制软件工作指令,改变碟阀的开启角度,从而改变气道的流通截面积,实现对空气流量的精准调节。本技术是各缸控制空燃比的气体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是发动机正常运行的保证。其结构简单,可以满足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空气流量的调节需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与气缸盖和进气箱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蝶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指针和刻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技术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参见图1、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设在发动机各气缸盖1进气口处的蝶阀2,各所述蝶阀2均包括阀体21和设在所述阀体21内的阀芯22,各所述蝶阀2的阀芯22上均设有由阀体21的两端伸出的调节杆23,各蝶阀2沿直线分布,各调节杆23依次通过联轴器3固定连接形成整体。还包括可驱动所述调节杆23转动的执行器4。本技术在各气缸盖1的进气口处设置蝶阀2,蝶阀2通过调节杆23依次连接,并通过执行器4统一控制,执行器4执行发动机控制软件工作指令,改变碟阀2的开启角度,从而改变气道的流通截面积,实现对空气流量的精准调节。本技术是各缸控制空燃比的气体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是发动机正常运行的保证。其结构简单,可以满足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空气流量的调节需要。参见图3,所述阀体21的进气侧与发动机的进气箱5连接,所述阀体21的出气侧与发动机气缸盖1的进气口连接,发动机气缸盖1的进气口处设有对接凹槽,所述阀体21的出气侧嵌入所述对接凹槽内,所述阀体21的出气侧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24,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避免漏气,保证调节的精确性。参见图5,各所述调节杆23上均设有刻度,各所述阀体21外侧均设有可与刻度25配合而显示阀芯22转动角度的指针26。通过上述设计,可实时显示阀芯22的转动角度。参见图4,各所述调节杆23与对应的阀芯22通过两枚螺栓27紧固连接,两枚螺栓27之间设有防松铁丝28,两枚螺栓27通过防松铁丝28紧固防松,可避免调节杆23与阀芯22分离。参见图4为确保发动机控制软件指令的落实到位,每个调节单元采用一组一面带密封圈的深沟球轴承和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以及一些辅助零件,使调节单元同时具备密封性、灵活性、耐用性。具体的,各所述阀体21的两端设有供调节杆23穿出的调节杆孔,所述调节杆孔内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弹性挡圈61、第二密封圈62、内侧带密封圈的轴承63和调整圈64。所述第二密封圈62采用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所述轴承63采用内侧带密封圈的深沟球轴承。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发动机各气缸盖进气口处的蝶阀,各所述蝶阀均包括阀体和设在所述阀体内的阀芯,各所述蝶阀的阀芯上均设有由阀体的两端伸出的调节杆,各调节杆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整体,还包括可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的执行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发动机各气缸盖进气口处的蝶阀,各所述蝶阀均包括阀体和设在所述阀体内的阀芯,各所述蝶阀的阀芯上均设有由阀体的两端伸出的调节杆,各调节杆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整体,还包括可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的执行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进气侧与发动机的进气箱连接,所述阀体的出气侧与发动机气缸盖的进气口连接,发动机气缸盖的进气口处设有对接凹槽,所述阀体的出气侧嵌入所述对接凹槽内,所述阀体的出气侧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调节杆上均设有刻度,各所述阀体外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巧亮叶启华冯盛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