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00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3:13
一种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能够极力避免部件数目的增加和所需空间的增大,并且能够提升油的冷却性能。在发动机本体(1)的一端壁(1a)安装有传动壳(9)且传动壳(9)设置有辅机驱动用传动机构(2A)的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中,传动壳(9)形成为具有多个肋壁(9B~9H)的锅盖状的结构体,安装于发动机冷却风扇所在的发动机前壁,由传动壳(9)的肋壁(9B~9H)所分隔出的壳内室部(20、22、24、30)成为利用油泵P所循环的油的输送通路(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本体的一端壁安装有传动壳且传动壳设置有辅机驱动用传动机构的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装配为了向气门装置等各传动部以及气缸与活塞的滑动部压送所需要的润滑用发动机油(以下,简称为油),发动机装配有由曲轴等所驱动的油泵。来自油泵的油不仅润滑各个部,同时还可以通过吸热而进行冷却,因此,在发动机运行时油温达到高温。因此,为降低油温,根据发动机的型号,采用了设置分体的油冷却器,或者将预期空冷作用的冷却翅片设置于油通路外围的技术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前罩40的前方面设置圆弧状的油冷却器80的结构。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结构,该结构构成为在设置有压送油路的前壳2的前方面形成有位于压送油路6的前侧以及左侧或者右侧的多个冷却翅片7,由送风机10产生的冷却风吹送到该多个冷却翅片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86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097239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一定程度上预期油的冷却效果。然而,为此需要配置空间,因此尺寸变大,并且还需要专用的油冷却器和送风机等,从而部件数目增加,因此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通过进一步的结构改进,能够极力避免部件数目的增加和所需空间的增大,并且能够提升油的冷却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该发动机在发动机本体1的一端壁1a安装有传动壳9且所述传动壳9设置有辅机驱动用传动机构2A,所述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壳9形成为具有多个肋壁9B~9H的锅盖状的结构体,由所述传动壳9的所述肋壁9B~9H所分隔出的壳内室部20、22、24、30成为利用油泵P所循环的油的输送通路W。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适当设置肋壁的结构改进,能够将传动壳的死角用作油的贮留部及通道,将传动壳用作油的大容量的散热器。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传动壳中死角多的特点,利用肋壁将传动壳的内侧分隔而形成壳内室部,将壳内室部构成为油的贮留部和通道。从而,油能够从具有大容量的壳内室部向传动壳高效地进行热传导,能够使露出于外部的传动壳用作散热器。结果,能够提供通过进一步的结构改进,能够极力避免部件数目的增加和所需空间的增大,并且能够提高油的冷却性能的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由于传动壳安装于发动机本体的装配有发动机冷却风扇的前壁,因此,传动壳不仅自然散热(辐射热),还能够利用冷却风的空冷作用进行强制散热,从而具有进一步提高油的冷却效果的优点。根据第三专利技术,由于传动壳不仅设置有排出油的输送通路和返回油的输送通路,还设置有油泵,因此油的冷却作用得到增强,并且,相比油泵设置于其他部位的情况,无需设置连通传动壳的输送通路和油泵的路径,从而具有能够削减部件数目和成本的优点。该情况下,如果采用第四专利技术的在泵室和泵罩所围成的空间配置油泵的结构,则具有使用两个部件就能够装配泵的优点,其中,泵室是被室肋壁分隔出而凹入形成于传动壳的泵室,泵罩安装于室肋壁的前端面装配。根据第五专利技术,泵罩兼作封闭构件,该封闭构件构成为封闭成为输送通路的壳内室部的一端壁侧,具有能够用一个部件发挥两种功能的进行合理化的优点。该情况下,如果采用第六专利技术的用于形成壳内室部的内周肋壁、第一分隔肋壁及第二分隔肋壁的各个前端面与室肋壁的前端面成为同一面,则具有能够用一张平板材料简单且廉价地构成具有两种功能的泵罩的效果。根据第七专利技术,由于安装于一端壁和传动壳之间的密封垫带有从传动壳向外凸出的翅片,从翅片向外部散热,因此利用带有翅片的密封垫也能够促进冷却作用,从而具有在传动壳中流动的油的冷却效果得到增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柴油发动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柴油发动机的前端部的右视图。图3是前罩单件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前罩的壳内室部的后视图。图5是沿图4的A-A线剖开的发动机前部的概略剖视图。图6是图3的前罩的主视图。图7是泵罩单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发动机本体1a:一端壁(前壁)2A:轴前端部(辅机驱动用传动机构)6:发动机冷却风扇9:前罩(传动壳)9B:外周肋壁9C:内周肋壁9C:连接肋壁9D:连接肋壁9E:环状肋壁9F:室肋壁9G:第一分隔肋壁9H:第二分隔肋壁17:泵室18:泵罩20:第一壳内室部22:第二壳内室部24:第三壳内室部30:第四壳内室部P:油泵W:油输送通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应用于农用机械和建筑机械的立式水冷直列柴油发动机为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动机的曲轴方向上,将装配有发动机冷却风扇装配的一侧定义为“前”,其相反侧定义为“后”,将交流发电机侧定义为“右”,其相反侧定义为“左”。如图1及图2所示,立式水冷直列柴油发动机E包括:发动机本体1,其具有曲轴2;油底壳3,其装配于发动机本体1的下侧;辅机驱动带轮4,其装配于曲轴2;飞轮5,其装配于曲轴2的后端部;发动机冷却风扇6,其装配于发动机本体1的前侧;以及交流发电机7等。虽省略了附图标记,但需要说明的是,包括曲轴箱部及其上侧的气缸部的气缸体是发动机本体1的一个例子,在气缸体的上侧装配有气缸盖。在辅机驱动带轮4、发动机冷却风扇6的风扇带轮6a及交流发电机7的交流发电机带轮7a上卷挂有环状带8,使得发动机冷却风扇6和交流发电机7被驱动旋转。曲轴2具有轴前端部(“辅机驱动用传动机构”的一个例子)2A,该轴前端部2A贯通装配于发动机本体1的前壁(一端壁的一个例子)1a的前罩(传动壳)9并向前凸出,在该轴前端部2A安装有辅机驱动带轮4。在风扇带轮6a上传动连接有循环冷却水的水泵13。在图1及图2中,附图标记10表示油(发动机油)的冷却装置,P表示压送油的油泵,11表示滤油器,12表示来自散热器(省略图示)的冷却水返回管,14表示向散热器压送冷却水的冷却水压送管,15表示装配于气缸盖的上侧的气缸盖罩,16表示燃料喷射泵。接下来,说明油冷却装置10及油冷却结构。如图1~图4所示,油冷却装置10由前罩9构成,在该前罩9的内部形成有大容量的油输送通路W。即,油冷却装置10构成为利用前罩9表面的大量散热以及发动机冷却风扇6所产生的风的空冷作用,能够高效地冷却前罩9内流动的油。如图3~图6所示,前罩9形成为具有朝向左右上下的主壁9A和作为均朝向前后的肋的外周肋壁9B和内周肋壁9C的铝合金制锅盖状的结构体。一般地,收容用于驱动各种泵和气门装置的传动机构的传动壳由铝合金、铸铁、锻铁等金属材质制成,且形成为用多个肋壁进行加强的锅盖状的形状。从而,本来的传动壳是除传动机构等的配置位置以外的部分存在较多死角(死空间)的部件。外周肋壁9B和内周肋壁9C形成为安装发动机本体1和泵罩18(后述)的平坦面。外周肋壁9B的下部形成有用于设置油返回路径的环状肋壁9E。另外,在前罩9形成有将外周肋壁9B和内周肋壁9C连接为同一平面状的两处连接肋壁9D和多处加强肋9r等,并且在轴前端部2A所穿过的部分凹入形成有用于收容余摆线型油泵P的泵室17。内周肋壁9C包括用于分隔出泵室17的室肋壁9F的一部分,并且,用于形成排出路的第一分隔肋壁9G和第二分隔肋壁9H以横跨内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发动机在发动机本体(1)的一端壁(1a)安装有传动壳(9)且所述传动壳(9)设置有辅机驱动用传动机构(2A),所述传动壳(9)形成为具有多个肋壁(9B~9H)的锅盖状的结构体,由所述传动壳(9)的所述肋壁(9B~9H)所分隔出的壳内室部(20、22、24、30)成为利用油泵(P)所循环的油的输送通路(W)。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30 JP 2016-1307151.一种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发动机在发动机本体(1)的一端壁(1a)安装有传动壳(9)且所述传动壳(9)设置有辅机驱动用传动机构(2A),所述传动壳(9)形成为具有多个肋壁(9B~9H)的锅盖状的结构体,由所述传动壳(9)的所述肋壁(9B~9H)所分隔出的壳内室部(20、22、24、30)成为利用油泵(P)所循环的油的输送通路(W)。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其中,所述传动壳(9)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装配有发动机冷却风扇(6)的前壁(1a)。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其中,所述传动壳(9)设置有被所述传动机构(2A)驱动的油泵(P),所述壳内室部(20、22、24、30)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油泵(P)的排出油的输送通路(W)或/和返回油的输送通路(W)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其中,在由泵室(17)和泵罩(18)包围的空间配置有所述油泵(P),所述泵室(17)被所述肋壁(9B~9H)中的室肋壁(9F)分隔出而凹入形成于所述传动壳(9),所述泵罩(18)安装于所述室肋壁(9F)的前端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泵罩(18)兼作封闭构件,该封闭构件构成为封闭成为所述输送通路(W)的壳内室部(20、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曾洋树小山秀行后藤英之山崎隆宽长井健太郎山口隆志金子莉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