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管接头、配备于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间隔件的分割片制造技术_技高网

管接头、配备于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间隔件的分割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28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5
用于限制插入口12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的间隔件40被装配在插入口12的前端部12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之间。间隔件40具有:筒状的主体41,所述筒状的主体41被夹在插入口12的前端部12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之间;接触部50,所述接触部50在主体41的端部41a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接触;定心用抵接面45,所述定心用抵接面45与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相接;以及分离面47,所述分离面47在插入口12的拔出方向A上与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分离。形成有被间隔件40的分离面47、承接口15的里侧端面19及承接口15的内周面20包围的间隙48。间隙48与间隔件40的接触部50相比位于径向B上的外侧。分离面47在径向B上形成在接触部50与定心用抵接面45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脱离防止功能的管接头、配备于该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该间隔件的分割片。


技术介绍

1、以往,在这种管接头中,例如如图24所示,将第一管201的插入口202插入到第二管203的承接口204中。在形成在承接口204的内周面的槽205收容有锁定环206。在插入口202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从承接口204的里侧与锁定环206卡合的突部207。

2、在插入口202的外周面与承接口204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用的橡胶圈208。将橡胶圈208压入到插入口202的外周面与承接口204的内周面之间的压环209通过螺栓210及螺母211与承接口204的开口端面连结。

3、在这样的管接头200配备有间隔件212。间隔件212用于限制插入口202向插入方向移动。间隔件212为圆筒状的构件,被装配成夹在插入口202的前端部与承接口204的里侧端面213之间。

4、据此,通过设置间隔件212,从而限制插入口202向插入方向移动。

5、在将多根管201、203接合而形成管路的情况下,不均匀力会作用于管路的曲管部、交叉部等。在这样的不均匀力作用的部位,管接头200被约束为不移动,利用间隔件212来限制插入口202与承接口204之间的伸缩功能及插入口202和承接口204的弯曲功能。

6、由此,能够防止管路向不均匀力作用的方向伸缩或弯折而对管接头200的密封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7、关于具备上述那样的间隔件212的管接头200,能够参照日本国的日本特开2004-162854号公报。</p>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2、在上述以往形式中,间隔件212的外周面212a与承接口204的内周面204a分离,在间隔件212的外周面212a与承接口204的内周面204a之间整周地形成有间隙214。因此,在将间隔件212装配到承接口204的内部时,间隔件212的位置容易向径向b偏移,存在使间隔件212的中心与承接口204的中心一致的定心作业需要工夫这样的问题。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装配间隔件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的定心作业的管接头、配备于该管接头的间隔件及构成该间隔件的分割片。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将形成在第一管的插入口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管的承接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具有:

6、槽,所述槽形成在承接口的内周面;

7、锁定环,所述锁定环收容于槽;

8、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形成在插入口的外周面,并能够从承接口的里侧与锁定环卡合;

9、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形成在插入口;

10、里侧端面,所述里侧端面形成在承接口内;以及

11、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装配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用于限制插入口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12、间隔件具有:筒状的主体,所述筒状的主体被夹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主体的管轴方向上的端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接触;定心用抵接面,所述定心用抵接面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以及分离面,所述分离面在插入口从承接口拔出的拔出方向上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分离,

13、形成有被间隔件的分离面、承接口的里侧端面及承接口的内周面包围的间隙,

14、间隙与间隔件的接触部相比存在于径向上的外侧,

15、间隔件的分离面在管轴方向上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相向,并且在径向上形成在接触部与定心用抵接面之间。

16、据此,通过使间隔件的定心用抵接面与承接口的内周面相接,间隔件的安装位置不会在径向上偏移,能够使间隔件的中心与承接口的中心一致。因此,在装配间隔件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相对于承接口的定心作业。

17、在间隔件的分离面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隔件的分离面不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接触地从里侧端面分离。因此,在将插入口向插入方向的力设为插入力时,即使该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而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也几乎不会作用于间隔件的分离面。由此,能够降低间隔件的形成有分离面的部分的变形。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优选的是,间隔件具有从主体的外周突出到径向上的外侧的突起,

19、定心用抵接面形成在突起的外周,

20、分离面形成于突起,越从接触部朝向定心用抵接面,则越向插入口的拔出方向倾斜,

21、接触部形成在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相向的间隔件的主体的端面与分离面的边界部分。

22、据此,即使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而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也几乎不会作用于间隔件的分离面。由此,能够降低间隔件的突起的变形。

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优选的是,突起形成在间隔件的主体的管轴方向上的多处,

24、分离面形成在位于承接口的最里侧的突起,

25、定心用抵接面形成在各突起的外周,

26、在管轴方向上对置的突起之间形成有向径向上的内侧凹陷的凹状的凹陷部。

27、据此,通过使间隔件的多个突起的定心用抵接面分别与承接口的内周面抵接,从而使装配间隔件时的间隔件的姿态稳定,因此,能够使进行间隔件的定心时的作业性良好。由于在突起之间形成有凹陷部,因此,能够使间隔件轻量化。

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优选的是,接触部存在于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和与内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之间。

29、据此,在插入力从插入口作用于间隔件的主体的情况下,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从承接口的里侧端面作用于间隔件的接触部。间隔件的接触部存在于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和与内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之间。因此,与间隔件的接触部存在于比与间隔件的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径向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插入力作用于间隔件的第一部位与插入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间隔件的第二部位在径向上的距离。

30、由于作用于间隔件的弯曲力矩与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在径向上的距离成比例,因此,弯曲力矩降低,作用于间隔件的力的大部分成为在管轴方向上压缩间隔件的主体的压缩力。由此,能够充分地保持间隔件的强度。

31、配备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管接头的间隔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圆弧状的分割片,

32、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片的端部彼此连接。

33、据此,通过在承接口的内部将多个分割片彼此连接,从而能够组装圆筒状的间隔件。

34、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间隔件的分割片的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在两端部具有连接部。

35、据此,通过利用连接装置将在周向上相邻的一方的分割片的连接部与另一方的分割片的连接部连接,从而能够将两分割片彼此连接。

36、专利技术效果

37、如以上那样,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将形成在第一管的插入口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管的承接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5.一种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配备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

6.一种分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构成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隔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将形成在第一管的插入口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管的承接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龙之介小丸维斗小田圭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