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6134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使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更加顺利地滑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配置于下轨道和上轨道之间的滚动体循环单元。另外,滚动体循环单元具备壳体,壳体具有以能使滚动体循环的方式收容滚动体的环状收容路径、以及与环状收容路径连通的开口部。上轨道的折返部与下轨道的侧壁部对置且向上方延伸。进而,在该折返部的顶端部形成有与下轨道的上壁部对置并沿轨道宽度方向延伸的基座部。而且,座椅滑动装置通过将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固定于该基座部,从滚动体循环单元的开口部露出的滚动体从轨道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而与下轨道的上壁部抵接。

Seat sliding device for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liding device for the seat of a vehicle. Make the upper track glide more smoothly than the lower orbit. The seat slide device has a rolling body circulating unit tha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orbit and the upper orbit. In addition, the rolling element circulation unit has a shell, and the shell has a ring receiving path accommodating the rolling body in the way of rolling the body, and an open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ring bearing path. The reentry part of the upper track is opposite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lower orbit and extends upward. Further, the top part of the reentry section forms a base with the upper wall of the lower orbit and extending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track. Besides, the seat slid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base part by rolling the upper roller body circulation unit,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wall part of the lower track from the outer side of the rolling body circulation unit 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track width direction to the inside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设置有滚动体循环单元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具备固定于车辆地板的下轨道和相对于下轨道滑动自如地卡合于下轨道并在上方支承座椅的上轨道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这样的座椅滑动装置通过使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滑动而能够使座椅沿前后方向移动。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设置有夹设于下轨道和上轨道之间的滚动体循环单元。该滚动体循环单元具备形成有环状收容路径的壳体和收容于该环状收容路径内的多个滚动体。另外,在该滚动体循环单元,各滚动体通过从形成于该壳体的开口部露出从而与下轨道的内壁面抵接。进而,构成为在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滑动时,上述各滚动体在环状收容路径内滚动,由此该上轨道能够顺利地前后移动。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中,上轨道具备:一对侧壁部,其在宽度方向上对置;和上壁部,其连接上述各侧壁部的上端。进而,该上轨道具有折返部,该折返部从各侧壁部的下端向轨道宽度方向外侧折返并向上方延伸。而且,该座椅滑动装置具备滚动体,该滚动体被保持于所述各折返部的顶端部和下轨道的内壁面之间。通常,对座椅滑动装置的滚动体而言,在与下轨道和上轨道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两个位置处,在与形成有所述折返部的上轨道的外侧面和下轨道的内壁面抵接的状态下,夹设于上述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但是,在这样结构中,如果负载于座椅的座椅载荷被施加于上轨道,则所述折返部以下方的滚动体为支点向内侧挠曲。进而,由此,可能在滚动体与上轨道的折返部以及滚动体与下轨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缝隙,而产生晃动。然而,根据专利文献2的结构,在对上轨道施加了座椅载荷的情况下,所述折返部以下方的滚动体为支点向上方提升。即,上轨道的折返部将保持于其顶端面的滚动体向下轨道的内壁面按压。进而,由此,能够抑制基于座椅载荷而在滚动体与下轨道的内壁面以及滚动体与上轨道的折返部之间产生缝隙的问题。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242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3591号公报然而,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那样的将滚动体保持于向上方延伸的折返部的顶端部的结构难以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那样的具备在壳体内收容多个滚动体的滚动体循环单元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具备这样的滚动体循环单元的结构中,也可能出现在所述滚动体与上轨道的折返部以及所述滚动体与下轨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缝隙的问题,因此在这方面尚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而产生,其目的在于提供上轨道能够相对于下轨道更加顺利地滑动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具备:下轨道,其固定于车辆地板;上轨道,其以相对于所述下轨道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于所述下轨道;以及滚动体循环单元,其以能够使多个滚动体循环的状态夹设于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上轨道之间,所述下轨道具有:底壁部,其固定于所述车辆地板;侧壁部,其从所述底壁部的轨道宽度方向两端向上方延伸;以及上壁部,其从所述侧壁部向轨道宽度方向内侧折返,所述上轨道具有:主体部,在其上方支承车辆用座椅;和折返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向轨道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且与所述下轨道的侧壁部对置地向上方延伸,所述滚动体循环单元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以能够使所述滚动体循环的方式收容所述滚动体的环状收容路径,所述滚动体循环单元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上轨道的所述折返部,从与所述环状收容路径连通的开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露出的所述滚动体与所述下轨道的内壁面抵接,并且,在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上轨道之间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两个位置配置的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和下方滚动体循环单元,在所述上轨道的所述折返部的顶端部设置有基座部,该基座部与所述下轨道的上壁部对置且沿轨道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基座部,从所述开口部露出的所述滚动体从轨道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与所述下轨道的上壁部抵接。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与下轨道的上壁部对置且沿轨道宽度方向延伸的基座部设置于上轨道的折返部的顶端部,由此能够在下轨道的上壁部与上轨道的折返部之间的缝隙配置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另外,通过使收容于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滚动体从轨道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与下轨道的上壁部抵接,由此能够使滚动体与所述下轨道的上壁部抵接的方向和上轨道基于座椅载荷而变形的方向一致。即,在对上轨道施加了座椅载荷的情况下,收容于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滚动体与固定于上述基座部的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一体地被按压于下轨道的上壁部。进而,由此,能够抑制在滚动体与下轨道的侧壁部以及滚动体与上轨道的折返部之间产生缝隙。其结果是,能够使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更加顺利地滑动。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所述环状收容路径具备:抵接区间,其具有面向所述下轨道的内壁面的开口部;和循环区间,其将通过所述抵接区间后的所述滚动体再次向所述抵接区间引导,所述下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所述抵接区间配置于比所述下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所述循环区间靠轨道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所述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所述抵接区间配置于比所述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所述循环区间靠轨道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下轨道与上轨道之间的缝隙高效地配置滚动体循环单元。进而,由此,能够抑制座椅滑动装置的大型化。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所述折返部从所述上轨道主体部向轨道宽度方向外侧伸出之后,进一步从轨道宽度方向外侧趋向内侧而朝上方延伸,并且所述基座部在所述折返部的顶端部,形成从轨道宽度方向内侧趋向外侧而朝上方延伸的屈曲形状。通过将具有如上述结构那样的屈曲形状的基座部设置于折返部的顶端部,由此能够在该基座部的下方位置确保供配置下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空间。进而,由此能够抑制由下轨道和上轨道形成的座椅滑动轨道的截面形状的大型化。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所述基座部设置于所述折返部的顶端部的在所述上轨道的长边方向上分离的多个部位。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均衡地在所述下轨道与上轨道之间配置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而且,通过将所述上轨道设为异形截面,能够实现座椅滑动装置的轻型化。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在所述壳体设置有与形成于所述上轨道的卡合孔卡合的爪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将滚动体循环单元容易地固定于上轨道。进而,由此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效率化。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所述壳体具备上轨道侧开口部,该上轨道侧开口部供收容于所述环状收容路径的所述滚动体从所述壳体的外部露出而与所述折返部抵接。根据上述结构,收容于滚动体循环单元的滚动体以被夹入所述下轨道的内壁面与上轨道的折返部之间的状态被夹设。进而,由此能够确保较高的支承刚度。另外,由于不要求壳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材料等。进而,由此能够实现所述滚动体循环单元的轻型化。根据本技术,上轨道能够相对于下轨道更加顺利地滑动。附图说明图1是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下轨道和上轨道的剖视图。图3是下轨道、上轨道以及滚动体循环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下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下方滚动体循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轨道,其固定于车辆地板;上轨道,其以相对于所述下轨道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于所述下轨道;以及滚动体循环单元,其能够使多个滚动体循环,并夹设于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上轨道之间,所述下轨道具有:底壁部,其固定于所述车辆地板;侧壁部,其从所述底壁部的在所述下轨道和上轨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上方延伸;以及上壁部,其从所述侧壁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折返,所述上轨道具有:主体部,在其上方支承车辆用座椅;以及折返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且与所述下轨道的侧壁部对置地向上方延伸,所述滚动体循环单元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收容所述滚动体的环状收容路径,所述滚动体循环单元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上轨道的所述折返部,从和所述环状收容路径连通的开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露出的所述滚动体与所述下轨道的内壁面抵接,并且,在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上轨道之间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两个位置配置的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和下方滚动体循环单元,在所述上轨道的所述折返部的顶端部设置有基座部,该基座部与所述下轨道的上壁部对置且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基座部,从所述开口部露出的所述滚动体从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内侧与所述下轨道的上壁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20 JP 2016-1428231.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轨道,其固定于车辆地板;上轨道,其以相对于所述下轨道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于所述下轨道;以及滚动体循环单元,其能够使多个滚动体循环,并夹设于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上轨道之间,所述下轨道具有:底壁部,其固定于所述车辆地板;侧壁部,其从所述底壁部的在所述下轨道和上轨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上方延伸;以及上壁部,其从所述侧壁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折返,所述上轨道具有:主体部,在其上方支承车辆用座椅;以及折返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且与所述下轨道的侧壁部对置地向上方延伸,所述滚动体循环单元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收容所述滚动体的环状收容路径,所述滚动体循环单元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上轨道的所述折返部,从和所述环状收容路径连通的开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露出的所述滚动体与所述下轨道的内壁面抵接,并且,在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上轨道之间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两个位置配置的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和下方滚动体循环单元,在所述上轨道的所述折返部的顶端部设置有基座部,该基座部与所述下轨道的上壁部对置且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方滚动体循环单元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基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启介川村健贵星原直明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