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87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该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车体、座椅、车门和可带动座椅横向移动的防侧撞装置,车门设于车体的两侧,车体内设有容置座椅的车厢。防侧撞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和驱动器,检测传感器安装于车体,用于检测车体受到或即将受到的冲击信号。驱动器与座椅连接,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冲击信号,驱动器带动座椅沿远离冲击信号的一侧移动。该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在受到冲击或即将受到冲击时,可快速移动座椅、避免或减轻车内人员所受的伤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车门上设有控制开关,在座椅移动的同时,车门可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以提高车辆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车辆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类车辆行业已进入爆发式的增长阶段,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但同时,交通事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减,如何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成为车辆乘用人员密切关注的焦点。交通事故中一般包括追尾和侧撞。目前大多进口和国产轿车在防侧撞方面多采用加固车门,提高门框的强度。或者采用侧安全气囊的方法,奔驰北京公司在2017年新E级车上还采用驾驶员座椅侧气囊技术,在突然发生侧碰撞时,气囊能将驾驶员向车内侧推移10mm,以尽量保护人身安全。但这样的结构设计仅仅只能对驾驶员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对车内的其他人员并没有额外的保护措施。而且,这种方式使驾驶员移动的距离也非常有限,安全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能有效保护车内人员,既保护驾驶员也保护其他乘客,大大提高了车辆在发生侧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是目前车辆制造
中急需改善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能有效保护车内人员,既保护驾驶员也保护其他乘客,大大提高了车辆在发生侧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降低了车内人员所受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另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在车辆发生侧撞的情况下,能快速有效地将座椅整体大幅度移动,既可以在车厢内移动,也可以控制车门打开,将座椅移动至车门外,或者将座椅和车厢的顶盖同时横向移动至车体外,使车内人员远离撞击伤害,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车体、座椅和车门,所述车门设于所述车体的两侧,所述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还包括可带动所述座椅横向移动的防侧撞装置,所述车体内设有容置所述座椅的车厢。所述防侧撞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和驱动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体,用于检测所述车体受到或即将受到的冲击信号。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座椅连接,当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冲击信号,所述驱动器带动所述座椅沿远离所述冲击信号的一侧横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盖和固定板,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均与所述车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座椅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沿所述车体横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前排座椅与所述后排座椅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车体上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移动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块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以使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座椅同时横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滚轮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顶盖设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的上方均设有第三移动块和第四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沿所述第三滑槽移动,所述第四移动块沿所述第四滑槽移动;所述第三移动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四移动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和所述第四移动块可同时移动,以带动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同时横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车体上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移动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块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以使所述固定板仅带动所述座椅横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内设有滑槽,所述座椅下方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槽相对滑动。或者,所述座椅下方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可沿所述滑槽相对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冲击波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或所述冲击波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门上。进一步地,所述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所述冲击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冲击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座椅、车门、检测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器和容置所述座椅的车厢。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门,所述车门包括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车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冲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所述冲击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冲击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打开,所述驱动器可带动所述座椅移动至所述车门外;或者,所述车厢的顶盖、所述车门与所述座椅同时横向移动。所述控制开关关闭,所述驱动器带动所述座椅在车厢内移动,移动距离为10mm至220m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车体、座椅、车门和可带动座椅横向移动的防侧撞装置。防侧撞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和驱动器,将检测传感器安装于车体,用于检测车体受到或即将受到的冲击信号。将驱动器与座椅连接,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冲击信号,驱动器带动座椅沿远离冲击信号的一侧移动。该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在发生侧撞情况下,以及受到冲击或即将受到冲击时,可快速移动座椅、避免或减轻车内人员所受的伤害,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车门上设有控制开关,在座椅移动的同时,车门可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以提高车辆安全系数。在车辆发生侧撞的情况下,能快速有效地将座椅整体大幅度移动,既可以在车厢内移动,也可以控制车门打开,将座椅移动至车门外,使车内人员远离撞击伤害,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控制结构组成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三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四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控制结构的一种具体组成框图。图标:100-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10-车体;111-车厢;113-滑槽;1131-第一滑槽;1133-第二滑槽;1135-第一移动块;1137-第二移动块;130-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车体、座椅和车门,所述车门设于所述车体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还包括可带动所述座椅横向移动的防侧撞装置,所述车体内设有容置所述座椅的车厢;所述防侧撞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和驱动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体,用于检测所述车体受到或即将受到的冲击信号;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座椅连接,当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冲击信号,所述驱动器带动所述座椅沿远离所述冲击信号的一侧横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车体、座椅和车门,所述车门设于所述车体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还包括可带动所述座椅横向移动的防侧撞装置,所述车体内设有容置所述座椅的车厢;所述防侧撞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和驱动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体,用于检测所述车体受到或即将受到的冲击信号;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座椅连接,当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冲击信号,所述驱动器带动所述座椅沿远离所述冲击信号的一侧横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盖和固定板,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均与所述车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座椅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沿所述车体横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前排座椅与所述后排座椅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车体上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移动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块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以使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座椅同时横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滚轮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顶盖设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的上方均设有第三移动块和第四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沿所述第三滑槽移动,所述第四移动块沿所述第四滑槽移动;所述第三移动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四移动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婧李连臣刘则杨韩鹏李绍强李克寒李绍刚
申请(专利权)人:良系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