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803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包括冷却主体、散热片及散热器,冷却主体内设有容纳腔,且其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容纳腔轴向并列布置的环形插槽,散热片的一侧插入插槽内,容纳腔外周设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流道外周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内沿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导热片,导热片上设有通孔,且其均位于环形插槽的周围,第二流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二流道的进液口与第一流道的出液口连接,散热器的进口与第二流道的出液口连接,散热器的出口与第一流道的进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对吸热后冷却液的散热速度快,且降低了整个冷却装置的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作为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逐渐取代其他交通工具,导致其每天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开车外出旅游或出差,使汽车长距离行驶,这将导致汽车发动机温度过热,易引起冷却液沸腾及发动机温度过高等问题,如遇这种情况车主就需要停车,待发动机冷却后再继续行车,如果车主处在紧急状态,这将会造成损失。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其发动机的冷却主要采用水冷系统进行冷却,该系统是通过使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多余热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因此对吸热后的冷却液的散热速度直接关系到发动机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述发动机水冷装置具有提高对吸热后冷却液的散热速度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包括冷却主体、散热片及散热器,所述冷却主体内设有容纳腔,且其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容纳腔轴向并列布置的环形插槽,所述散热片的一侧插入插槽内,所述容纳腔外周设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包括冷却主体(1)、散热片(2)及散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主体(1)内设有容纳腔(11),且其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容纳腔(11)轴向并列布置的环形插槽,所述散热片(2)的一侧插入插槽内,所述容纳腔(11)外周设有第一流道(12),第一流道(12)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流道(12)外周设有第二流道(13),所述第二流道(13)内沿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导热片(4),所述导热片(4)上设有通孔(41),且导热片(4)均环绕在环形插槽的周围,所述第二流道(13)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流道(13)的进液口与第一流道(12)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散热器(3)的进口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包括冷却主体(1)、散热片(2)及散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主体(1)内设有容纳腔(11),且其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容纳腔(11)轴向并列布置的环形插槽,所述散热片(2)的一侧插入插槽内,所述容纳腔(11)外周设有第一流道(12),第一流道(12)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流道(12)外周设有第二流道(13),所述第二流道(13)内沿介质流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导热片(4),所述导热片(4)上设有通孔(41),且导热片(4)均环绕在环形插槽的周围,所述第二流道(13)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流道(13)的进液口与第一流道(12)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散热器(3)的进口与第二流道(13)的出液口连接,散热器(3)的出口与第一流道(12)的进液口连接。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红军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久享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