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134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车厢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槽,侧门包括上侧门和安装于车厢底部的下侧门,开门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立柱槽内的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链条及与链条相啮合的上齿轮和下齿轮,链条的起始端与下侧门的内侧相接,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内,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部通过固定板与链条的末端相连接,链条绕过四连杆机构和固定板的相接位置和上齿轮,所述车厢顶部设有导轨,四连杆机构的末端与导轨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门设置在车厢的一侧,便于车厢内部物品的移出,提高工作效率;侧门设计成上下开式,开门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组合式,解决了侧厢门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Opening mechanism applicable to the side door of a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or opening mechanism applicable to the side of the carriage, carriag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lumn groove, the side door and includes an upper lower side door installed in the bottom compartment, door mechanism comprises a chain drive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each column groove and the four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the chain drive mechanism comprises a chain and is meshed with the chain gear and gear, the starting ends of the chain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inner side, four bar linkage starting end hinged to the column groove, start end of the four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end of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chain, connected position and gear chain around four linkage mechanism and a fixed plate, wherein the carriage the top end of a guide rail and the guide rail sliding linkage mechanism with four. The door opening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age, which facilitates the removal of goods in the carriage and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The side door is designed for upper and lower open type, and the door opening mechanism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chain drive mechanism and the four link mechanism, thereby solving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large space occupied by the side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
本技术属于运输工具的配件
,具体涉及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
技术介绍
货车是用于运输的交通工具,其包括车头、车架、车轮以及车厢,车厢的厢门为左右对开,一般设置在车厢侧面,厢门上设置有锁具,起到防盗的作用,该厢门制作简单,打开方便,但其不足在于,左右对开式的,打开门后占用空间大,而且不利于车厢内部物品的移送,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车厢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槽,侧门包括上侧门和安装于车厢底部的下侧门,开门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立柱槽内的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链条及与链条相啮合的上齿轮和下齿轮,链条的起始端与下侧门的内侧相接,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内,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部通过固定板与链条的末端相连接,链条绕过四连杆机构和固定板的相接位置和上齿轮,所述车厢顶部设有导轨,四连杆机构的末端与导轨滑动配合。四连杆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内,固定板的固定端固定于第一连杆的上部,链条的末端固定于固定板的自由端,第一连杆的末端与第二连杆的起始端为铰接,第二连杆套设于第三连杆的内部,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设置于上侧门的两侧,且与立柱槽的槽口相对应,第四连杆的起始端固定于上侧门的顶部,且两者呈L形结构,第四连杆的末端通过滚轮与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开门机构还包括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一端固定于上侧门的内侧的辅助绳、纵向并列设置于立柱槽内顶部的2个导向轮及设置于车厢顶部的拉簧,拉簧位于导轨下方,辅助绳穿设于2个导向轮之间,辅助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拉簧上。所述链条的起始端连接有连接绳或连接杆,连接绳或连接杆通过连接件与下侧门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呈矩形的刚性构件,刚性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螺纹孔及螺纹孔内的螺杆,所述连接绳或连接杆与刚性构件的上部的螺杆相连接;刚性构件的下部的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呈T形的连接套,连接套套设于固定于下侧门的内侧的转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开门设置在车厢的一侧,便于车厢内部物品的移出,提高工作效率;将车厢侧门设计成上下开式的,开门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组合式,手动打开下侧门后,利用下侧门的重力作用带动链条传动,进而带动四连杆机构推动上侧门向上运动,使下侧门直接自由垂落在车厢下部,上侧门停留固定在车厢顶部,开门方便,解决了后厢门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2)还进一步设置了辅助机构,该辅助机构结构简单,但是在开门(关闭)过程中,利用拉簧的张紧力,上侧门打开向上(关闭向下)运动时给予辅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打开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完全打开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门关闭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2中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立柱槽;2、上侧门;3、下侧门;4、链条;5-1、上齿轮;5-2、下齿轮;6、固定板;7、固定槽;8-1、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8-3、第三连杆;8-4、第四连杆;9、矩形孔;10、辅助绳;11、导向轮;12、拉簧;13、连接杆;14、刚性构件;15、连接套;16、滚轮;17、转轴。具体实施方式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如图1-6所示,车厢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槽1,侧门包括上侧门2和安装于车厢底部的下侧门3,开门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立柱槽1内的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链条4及与链条4相啮合的上齿轮5-1和下齿轮5-2,链条4的起始端与下侧门3的内侧相接,所述链条4的起始端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由钢筋制成,也可为钢丝绳制成的连接绳),连接杆13通过连接件与下侧门3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呈矩形的刚性构件14,刚性构件1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螺纹孔及螺纹孔内的螺杆,所述连接杆13与刚性构件14的上部的螺杆相连接;刚性构件14的下部的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呈T形的连接套15,连接套15套设于固定于下侧门3的内侧的转轴17上。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1内,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部通过固定板6与链条4的末端相连接,链条4绕过四连杆机构和固定板6的相接位置和上齿轮5-1,所述车厢顶部设有导轨,四连杆机构的末端滑动设置于导轨内。四连杆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8-2、第三连杆8-3和第四连杆8-4,第一连杆8-1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1内,固定板6的固定端固定于第一连杆8-1的上部,链条4的末端固定于固定板6的自由端,第一连杆8-1的末端与第二连杆8-2的起始端为铰接,第二连杆8-2套设于第三连杆8-3的内部,第二连杆8-2在第三连杆8-3内滑动,第二连杆8-2与第三连杆8-3设置于上侧门2的两侧,且与立柱槽1的槽口相对应,第四连杆8-4的起始端固定于上侧门2的顶部,且两者呈L形结构,第四连杆8-4的末端通过滚轮16与导轨滑动配合(车厢顶部设有呈立方体结构的长条形固定槽7,固定槽7的外侧开设有矩形孔9,矩形孔9的上、下边形成滚轮16的导轨,滚轮16卡设于矩形孔9的上、下边,在该空间内滑动,滚轮16的外侧设有螺纹杆,第四连杆8-4的末端开设有与螺纹杆相对应的固定孔,螺纹杆穿设过固定孔通过螺母进行固定)。所述开门机构还包括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一端固定于上侧门2的内侧的辅助绳10(为钢丝绳)、纵向并列设置于立柱槽1内顶部的2个导向轮11及设置于车厢顶部的拉簧12,拉簧12位于导轨下方,辅助绳10穿设于2个导向轮11之间,辅助绳10的另一端固定于拉簧12上。本技术的开门设置在车厢的一侧,便于车厢内部物品的移出,提高工作效率;将车厢侧门设计成上下开式的,开门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组合式,手动打开下侧门3后,利用下侧门3的重力作用带动链条4传动,进而带动四连杆机构推动上侧门2向上运动,使下侧门3直接自由垂落在车厢下部,上侧门2停留固定在车厢顶部,开门方便,解决了侧厢门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还进一步设置了辅助机构,该辅助机构结构简单,但是在开(关)门过程中,利用拉簧12的张紧力,上侧门2打开向上(或关闭向下)运动时给予辅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

【技术保护点】
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车厢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槽,其特征在于,侧门包括上侧门和安装于车厢底部的下侧门,开门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立柱槽内的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链条及与链条相啮合的上齿轮和下齿轮,链条的起始端与下侧门的内侧相接,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内,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部通过固定板与链条的末端相连接,链条绕过四连杆机构和固定板的相接位置和上齿轮,所述车厢顶部设有导轨,四连杆机构的末端与导轨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车厢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槽,其特征在于,侧门包括上侧门和安装于车厢底部的下侧门,开门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立柱槽内的链条传动机构和四连杆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链条及与链条相啮合的上齿轮和下齿轮,链条的起始端与下侧门的内侧相接,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内,四连杆机构的起始端部通过固定板与链条的末端相连接,链条绕过四连杆机构和固定板的相接位置和上齿轮,所述车厢顶部设有导轨,四连杆机构的末端与导轨滑动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车厢侧门的开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四连杆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起始端铰接于立柱槽内,固定板的固定端固定于第一连杆的上部,链条的末端固定于固定板的自由端,第一连杆的末端与第二连杆的起始端为铰接,第二连杆套设于第三连杆的内部,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设置于上侧门的两侧,且与立柱槽的槽口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杨汇郏连喜宁刚陈新勇李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广大鸿远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