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316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结构,其可对水杯进行固定,提高实用性能;同时可随时对内侧挡风玻璃进行清洁,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板体,板体上部设置有窗框部,并在窗框部设置有挡风玻璃,板体下部设置有门锁部,门锁部包括把手、控制键和放置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前支板、左支板和右支板,固定板后端与板体前端下侧连接;还包括放置板、上电机、连通管、放置盒、玻璃擦和卡箍,放置板设置在挡风玻璃下侧,放置盒设置在放置板顶端左侧,连通管输出端设置有喷头,上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并在转动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玻璃擦通过卡箍进行固定。

An internal plate structure of the left front door of a c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car left front door inner panel structure, which can be fixed on the cup,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at any time to clean the inside of the windshiel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comprises a plate body, the upp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e window frame, and the window frame set a windshield, the lower part of the plat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oor lock, door lock,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a control key and placing device; also comprises a fixed plate and a front support plate, the left plate and the right supporting plate, fixed plate and the rear end of plate body front and lower connection; also includes positioning plate, a motor, a communicating pipe, box, glass wipe and clamp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windshield, placed below the placing box is arranged on the top plate is placed on the left, the output end of the communicating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nozzle,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and A stirring blade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glass eraser is fixed by the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左前门内板是一种设置在汽车左前门的内饰板,其在汽车配件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汽车左前门内板包括板体,板体上部设置有窗框部,并在窗框部设置有挡风玻璃,板体下部设置有门锁部,门锁部包括把手、控制键和放置装置,放置装置位于把手和控制键下侧;这种汽车左前门内板使用时可通过窗框部对外部进行查看,并通过把手和控制键分别控制汽车左前门和挡风玻璃的开关,同时可将水杯等杂物放置在放置装置内;这种汽车左前门内板使用中发现,若对密封性较差的水杯进行放置时,水杯易因发生倾倒而漏水,实用性能较低;并且不方便随时对内侧挡风玻璃进行清洁,从而导致其使用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对水杯进行固定,提高实用性能;同时可随时对内侧挡风玻璃进行清洁,提高使用可靠性的汽车左前门内板。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包括板体,板体上部设置有窗框部,并在窗框部设置有挡风玻璃,板体下部设置有门锁部,门锁部包括把手、控制键和放置装置,放置装置位于把手和控制键下侧;还包括固定板、前支板、左支板和右支板,所述固定板后端与板体前端下侧连接,且固定板位于门锁部下侧,所述左支板底端与固定板底端左侧连接,左支板前端与前支板后端左侧连接,所述右支板底端与固定板底端右侧连接,右支板前端与前支板后端右侧连接,所述前支板底端与固定板底端前侧连接;还包括放置板、上电机、连通管、放置盒、玻璃擦和卡箍,所述放置板设置在挡风玻璃下侧,放置板顶端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盒设置在放置板顶端左侧,放置盒内设置有放置腔,放置盒顶端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放置腔相通,并在进料口上设置有挡盖,所述连通管输入端与放置盒右端下侧连接并伸入到放置腔内,连通管输出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挡风玻璃左端上侧,连通管通过卡环固定在板体前端左侧,所述放置板顶端左侧设置有凹槽,所述上电机设置在凹槽内,上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并在转动轴上设置有搅拌叶,且所述搅拌叶位于放置腔内,所述玻璃擦底端与放置板顶端右侧接触,所述卡箍设置在板体前端右上侧,且玻璃擦通过卡箍进行固定。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所述放置板前端设置有若干挂钩。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还包括窗框加强板,所述窗框加强板设置在板体的内侧,且位于窗框部底端。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所述板体内侧设置有若干加强钢筋。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还包括文件袋,所述文件袋设置在板体右侧。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还包括左弹簧、左环形卡板、右弹簧和右环形卡板,所述左弹簧左端与左支板右端连接,左弹簧右端与左环形卡板左端连接,所述右弹簧右端与右支板左端连接,右弹簧左端与右环形卡板右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还包括下电机和壳体,所述板体前端右下侧设置有通孔,所述壳体设置在通孔内,并在壳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下电机安装在固定架前端,下电机的前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并在传动轴上设置有扇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将水杯放置在固定板上,并通过前支板、左支板和后支板对水杯进行固定,提高实用性能;同时可提前向放置盒内注入清洁剂和清水,并通过上电机带动转动轴上的搅拌叶进行搅拌,以便随时对内侧挡风玻璃进行清洁,提高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图;附图中标记:1、板体;2、窗框部;3、挡风玻璃;4、把手;5、控制键;6、放置装置;7、固定板;8、左支板;9、右支板;10、放置板;11、上电机;12、连通管;13、放置盒;14、玻璃擦;15、卡箍;16、喷头;17、转动轴;18、搅拌叶;19、挂钩;20、窗框加强板;21、加强钢筋;22、文件袋;23、左弹簧;24、左环形卡板;25、右弹簧;26、右环形卡板;27、下电机;28、扇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包括板体1,板体上部设置有窗框部2,并在窗框部设置有挡风玻璃3,板体下部设置有门锁部,门锁部包括把手4、控制键5和放置装置6,放置装置位于把手和控制键下侧;还包括固定板7、前支板、左支板8和右支板9,固定板后端与板体前端下侧连接,且固定板位于门锁部下侧,左支板底端与固定板底端左侧连接,左支板前端与前支板后端左侧连接,右支板底端与固定板底端右侧连接,右支板前端与前支板后端右侧连接,前支板底端与固定板底端前侧连接;还包括放置板10、上电机11、连通管、12放置盒13、玻璃擦14和卡箍15,放置板设置在挡风玻璃下侧,放置板顶端设置有放置槽,放置盒设置在放置板顶端左侧,放置盒内设置有放置腔,放置盒顶端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放置腔相通,并在进料口上设置有挡盖,连通管输入端与放置盒右端下侧连接并伸入到放置腔内,连通管输出端设置有喷头16,喷头位于挡风玻璃左端上侧,连通管通过卡环固定在板体前端左侧,放置板顶端左侧设置有凹槽,上电机设置在凹槽内,上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17,并在转动轴上设置有搅拌叶18,且搅拌叶位于放置腔内,玻璃擦底端与放置板顶端右侧接触,卡箍设置在板体前端右上侧,且玻璃擦通过卡箍进行固定;通过上述设置,可将水杯放置在固定板上,并通过前支板、左支板和后支板对水杯进行固定,提高实用性能;同时可提前向放置盒内注入清洁剂和清水,并通过上电机带动转动轴上的搅拌叶进行搅拌,以便随时对内侧挡风玻璃进行清洁,提高使用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放置板前端设置有若干挂钩19;通过上述设置,可将雨伞等物品挂在挂钩上,提高此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还包括窗框加强板20,窗框加强板设置在板体的内侧,且位于窗框部底端;通过上述设置,可对窗框进行加固,提高装置稳固性。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板体内侧设置有若干加强钢筋21;通过上述设置,可对板体进行加固,提高装置稳固性。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还包括文件袋22,文件袋设置在板体右侧;通过上述设置,可将文件等纸质资料放置在文件袋内,方便查看和收集,且不易折损,提高实用性能。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还包括左弹簧23、左环形卡板24、右弹簧25和右环形卡板26,左弹簧左端与左支板右端连接,左弹簧右端与左环形卡板左端连接,右弹簧右端与右支板左端连接,右弹簧左端与右环形卡板右端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对不同大小的水杯进行固定,提高使用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还包括下电机27和壳体,板体前端右下侧设置有通孔,壳体设置在通孔内,并在壳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架,下电机安装在固定架前端,下电机的前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并在传动轴上设置有扇叶28;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下电机带动传动轴上的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对车体内部进行通风排气,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其在使用时可通过窗框部对外部进行查看,并可将提前放置在放置盒内的清洁液通过喷头喷到挡风玻璃上,同时用玻璃擦进行清洁,可通过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上部设置有窗框部(2),并在窗框部(2)设置有挡风玻璃(3),板体(1)下部设置有门锁部,门锁部包括把手(4)、控制键(5)和放置装置(6),放置装置(6)位于把手(4)和控制键(5)下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7)、前支板、左支板(8)和右支板(9),所述固定板(7)后端与板体(1)前端下侧连接,且固定板(7)位于门锁部下侧,所述左支板(8)底端与固定板(7)底端左侧连接,左支板(8)前端与前支板后端左侧连接,所述右支板(9)底端与固定板(7)底端右侧连接,右支板(9)前端与前支板后端右侧连接,所述前支板底端与固定板(7)底端前侧连接;还包括放置板(10)、上电机(11)、连通管(12)、放置盒(13)、玻璃擦(14)和卡箍(15),所述放置板(10)设置在挡风玻璃(3)下侧,放置板(10)顶端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盒(13)设置在放置板(10)顶端左侧,放置盒(13)内设置有放置腔,放置盒(13)顶端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放置腔相通,并在进料口上设置有挡盖,所述连通管(12)输入端与放置盒(13)右端下侧连接并伸入到放置腔内,连通管(12)输出端设置有喷头(16),所述喷头(16)位于挡风玻璃(3)左端上侧,连通管(12)通过卡环固定在板体(1)前端左侧,所述放置板(10)顶端左侧设置有凹槽,所述上电机(11)设置在凹槽内,上电机(11)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并在转动轴上设置有搅拌叶(18),且所述搅拌叶(18)位于放置腔内,所述玻璃擦(14)底端与放置板(10)顶端右侧接触,所述卡箍(15)设置在板体(1)前端右上侧,且玻璃擦(14)通过卡箍(15)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左前门内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上部设置有窗框部(2),并在窗框部(2)设置有挡风玻璃(3),板体(1)下部设置有门锁部,门锁部包括把手(4)、控制键(5)和放置装置(6),放置装置(6)位于把手(4)和控制键(5)下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7)、前支板、左支板(8)和右支板(9),所述固定板(7)后端与板体(1)前端下侧连接,且固定板(7)位于门锁部下侧,所述左支板(8)底端与固定板(7)底端左侧连接,左支板(8)前端与前支板后端左侧连接,所述右支板(9)底端与固定板(7)底端右侧连接,右支板(9)前端与前支板后端右侧连接,所述前支板底端与固定板(7)底端前侧连接;还包括放置板(10)、上电机(11)、连通管(12)、放置盒(13)、玻璃擦(14)和卡箍(15),所述放置板(10)设置在挡风玻璃(3)下侧,放置板(10)顶端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盒(13)设置在放置板(10)顶端左侧,放置盒(13)内设置有放置腔,放置盒(13)顶端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放置腔相通,并在进料口上设置有挡盖,所述连通管(12)输入端与放置盒(13)右端下侧连接并伸入到放置腔内,连通管(12)输出端设置有喷头(16),所述喷头(16)位于挡风玻璃(3)左端上侧,连通管(12)通过卡环固定在板体(1)前端左侧,所述放置板(10)顶端左侧设置有凹槽,所述上电机(11)设置在凹槽内,上电机(11)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并在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宝金高宝君高亮韩凤清杨金榜高相义杨博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鑫晟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