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0577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20:01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1)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包括:两个双纽线连杆(4,5),该两个双纽线连杆(4,5)经由第一连接部(6,7)与底盘框架(1)连接;具有中间连接点(11)的轭状物(10),车厢体的枢轴销(12)能够安装在中间连接点(11)中,其中,双纽线连杆(4,5)经由第二连接部(8,9)连接至轭状物(10)并且形成Z形组件,以及其中,能够弹性变形的元件(13)设置在连接部(6,7,8,9)和轭状物(10)中。限制机构(14)被提供用于接收超出操作负载的冲击负载,从而限制轭状物(10)的中间连接点(11)在牵引力方向(15)上的最大偏转,该牵引力方向(15)平行于作用在底盘框架(1)上的牵引力。

A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the force between the chassis frame of a rail vehicle and the body of a car

For a rail vehicle chassis frame (1) comprises a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carriage body of the force between the two twisted pair line connecting rod (4, 5), the two twisted pair line connecting rod (4, 5) via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6, 7) and the chassis frame (1)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connection point (11) of the yoke (10), the pivot pin carriage body (12) can be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nection point (11), the twisted pair line connecting rod (4, 5) via the second connecting portion (8, 9) connected to a yoke (10) and the formation of a Z assembly, and among them, to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 (13)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part (6, 7, 8, 9) and a yoke (10). The limiting mechanism (14) is provided for receiving operation beyond the impact of the load load, thereby limiting the yoke (10) connected to the middle point (11) in the traction direction (15) the maximum deflection of the traction direction (15) in parallel to the chassis frame (1) traction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双纽线连杆,该两个双纽线连杆经由第一连接部连接至底盘框架,-轭状物,该轭状物具有中间连接点,车厢体的枢轴销能够安装在该中间连接点中,其中,双纽线连杆经由第二连接部连接至轭状物并且形成Z形组件,以及其中,能够弹性变形的元件设置在连接部中并且设置在轭状物中。
技术介绍
一般说来,轨道车辆的底盘(也称作转向架)具有两个轮组,该两个轮组在轨道上被导向并且连接至轨道车辆的车厢体。底盘的主要部件是底盘框架,例如,轮组经由轮组导向件或者主悬挂而连接至该底盘框架;例如,车厢体经由副悬挂和用于力传递的装置而连接至该底盘框架。在本文中,在各个部件之间力的流动主要经过底盘框架(其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其中,纵向方向指向轨道车辆的行进方向并且横向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通常,用于力传递的装置是柱塞栓塞或者双纽线连杆(Lemniskatenanlenkungen),其中,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的双纽线连杆。双纽线连杆的特征在于:三个杆棒基本上以铰接方式互连并且两个外部杆棒安装在固定点上,三个杆棒形成Z形组件。具体地,两个外部杆棒是两个双纽线连杆,其每一个经由第一连接部安装在底盘框架中的固定点上。内部杆棒由轭状物(Joch)实施,其中,在操作状态下,车厢体的枢轴销安装在中间连接点中,并且该轭状物经由第二连接部连接至双纽线连杆。现在,如果在操作期间车厢体在横向方向上偏转或者由横向力加载,则双纽线连杆的第二连接部在围绕第一连接部的圆弧形路径上移动,使得中间连接点以及因此枢轴销相对于底盘框架近似平行于横向方向而移位。不证自明的是,在该情形中,Z形组件发生变化以使得两个双纽线连杆不再平行于彼此。由于轨道车辆的移动所引起的并且作用在底盘框架上的牵引力借助于双纽线连杆和轭状物而在车厢体与底盘框架之间传递。在本文中,当沿直线行进时,牵引力的牵引力方向与底盘框架的纵向方向一致,但是例如当转弯时,牵引力的牵引力方向能够在近似+/-30°的范围内偏离底盘框架的纵向方向。为了能够在操作负载下吸收并缓和在牵引力方向上的冲击负载(例如,当加速或制动时),连接部和轭状物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元件(例如,橡胶轴套)。然而,因为在例外情况中(诸如,轨道车辆接近静止物体的缓冲冲击),在牵引力方向上产生极高的负载,双纽线连杆和弹性元件均必须极大地尺寸过大从而防止故障。这一方面导致由于双纽线连杆或轭状物的大体积设计而导致重量的增加,并且另一方面导致降低的乘坐舒适性,因为弹性元件具有极大的刚性并且因此削弱了对操作期间产生的冲击的阻尼。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提出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其中,该装置的元件能够被构造用于操作负载以便实现重量的减小和更好的乘坐舒适性。对本专利技术的介绍该目标由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实现。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双纽线连杆,该两个双纽线连杆经由第一连接部连接至底盘框架,-轭状物,该轭状物具有中间连接点,车厢体的枢轴销能够安装在该中间连接点中,其中,双纽线连杆经由第二连接部连接至轭状物并且形成Z形组件,以及其中,能够弹性变形的元件设置在连接部和轭状物中。根据本专利技术,限制机构被提供以便限制轭状物的中间连接点在牵引力方向上的最大偏转,该牵引力方向平行于作用于底盘框架上的牵引力。如果底盘框架在牵引力方向上被加载,则连接部中的弹性元件与双纽线连杆一样弹性地变形,使得中间连接点的各个元件以及因此明显地还有能够安装在其中的枢轴销的总变形路径在牵引力方向上移位。因此,限制机构确保了中间连接点不再能够在牵引力方向上任意地移位。例如,可能的限制机构是防止弹性元件的进一步变形的止动件、轨道、导向套管或者横向导向件,例如,因为轭状物或枢轴销自身与限制机构接触。特别地,在冲击负载(诸如,缓冲冲击)的情形中,与通过弹性元件和双纽线连杆的变形而减小负载不同,所产生的一些力被直接引入至底盘框架中。换言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适用于吸收超出操作负载的冲击负载。这使得弹性元件和双纽线连杆能够被构造用于操作状态以使得它们能够具有较小的尺寸并且因此实现重量的减轻和改善的乘坐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变形例提供的是,双纽线连杆的第一连接部的每一个附接至底盘框架的横臂,并且限制机构被实施为设置在横臂上的第一紧急止动件和第二紧急止动件。因此,该变形例包括具有平行于横向方向延伸的两个平行横臂的底盘框架。在本文中,横臂提供用于将力直接引入底盘框架中的特别简单的结构选项,并且因此第一连接部连接至横臂且紧急止动件设置在该横臂上。紧急止动件应该被理解为意指适于吸收冲击负载上产生的力的一部分的所有元件,并且因此这些元件必须是近似刚性的,即,其在牵引力方向上的刚度基本上比弹性元件的刚度大至少一个量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力传递的装置的另一变形例,轭状物设置在两个横臂之间,优选地在纵向方向和/或横向方向上对称。在本文中,两个横臂之间的组件使得力在纵向方向(与轨道车辆的行进方向一致)上以及当轨道车辆的驱动器设置在底盘框架的另一侧上时在纵向方向的反方向上均匀分布。由于在操作期间的车厢体的均匀转动对应于高的乘坐舒适性,所以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的居中实现了车厢体的平稳安装。例如,为了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力传递的装置(即,双纽线连杆和轭状物)以简单方式改进现有的底盘框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变形例提供的是紧急止动件连接至横臂。在本文中,例如,紧急止动件能够是借助于螺纹件、铆钉或夹具而以非刚性的方式或者借助于焊缝而以刚性的方式连接至横臂的钳夹、盒体、箱体、支架或者块体。然而,如果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力传递装置而具体地构造横臂,则替代变形例提供的是,紧急止动件由横臂形成,因为这能够节省额外的重量。在本文中,例如,紧急止动件被实施为在中间连接点的方向上从横臂延伸的突出段或支架式段。另一方面,还可以想到的是,横臂被实施为U型或I型,并且面向中间连接点的横臂的水平段形成紧急止动件。为了进一步增大刚度,进一步可能的是,在紧急止动件的区域中提供增强板或肋部。在一个优选变形例中提供的是,第一紧急止动件包括用于轭状物的第一接触表面的第一止动表面,以及第二紧急止动件包括用于轭状物的第二接触表面的第二止动表面。在冲击负载时与轭状物的接触表面接触的止动表面是限制中间连接点在牵引力方向上移动的简单方法,因为具有中间连接点的轭状物的移动被阻止。在本文中,应该根据产生的表面压力而提供止动表面,其中,止动表面的增大总是引起所产生的表面压力的减小。尽管理论上两个止动表面能够分别在横臂的不同点处彼此偏离地附接,例如,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已经发现特别有利的是,第一止动表面和第二止动表面与彼此相对地定位,并且轭状物在纵向方向上设置在止动表面的中间。将轭状物设置在中间能够使得底盘框架与在两个行进方向上用于力传递的装置的实施例一起使用。对称的定位还有助于简单的底盘框架构造。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选变形例提供的是,轭状物包括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其中,接触表面面向相应的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1)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 两个双纽线连杆(4,5),所述两个双纽线连杆(4,5)经由第一连接部(6,7)连接至所述底盘框架(1),- 轭状物(10),所述轭状物(10)具有中间连接点(11),所述车厢体的枢轴销(12)能够安装在所述中间连接点(11)中,其中,所述双纽线连杆(4,5)经由第二连接部(8,9)连接至所述轭状物(10)并且形成Z形组件,以及其中,能够弹性变形的元件(1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6,7,8,9)中并且设置在所述轭状物(10)中,其特征在于限制机构(14)被提供以便限制所述轭状物(10)的所述中间连接点(11)在牵引力方向(15)上的最大偏转,所述牵引力方向(15)平行于作用在所述底盘框架(1)上的牵引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8 AT A50123/2015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底盘框架(1)与车厢体之间的力传递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两个双纽线连杆(4,5),所述两个双纽线连杆(4,5)经由第一连接部(6,7)连接至所述底盘框架(1),-轭状物(10),所述轭状物(10)具有中间连接点(11),所述车厢体的枢轴销(12)能够安装在所述中间连接点(11)中,其中,所述双纽线连杆(4,5)经由第二连接部(8,9)连接至所述轭状物(10)并且形成Z形组件,以及其中,能够弹性变形的元件(1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6,7,8,9)中并且设置在所述轭状物(10)中,其特征在于限制机构(14)被提供以便限制所述轭状物(10)的所述中间连接点(11)在牵引力方向(15)上的最大偏转,所述牵引力方向(15)平行于作用在所述底盘框架(1)上的牵引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纽线连杆(4,5)的第一连接部(6,7)的每一个附接至所述底盘框架(1)的横臂(2,3),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机构(14)被实施为设置在所述横臂(2,3)上的第一紧急止动件(18)和第二紧急止动件(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轭状物(10)设置在两个所述横臂(2,3)之间,优选地在纵向方向(16)和/或横向方向(17)上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止动件(18,19)连接至所述横臂(2,3)。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止动件(18,19)由所述横臂(2,3)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2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急止动件(18)包括用于所述轭状物(10)的第一接触表面(22)的第一止动表面(20),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急止动件(19)包括用于所述轭状物(10)的第二接触表面(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卡纳R塞夫里伊德T维里达
申请(专利权)人:奥地利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