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双螺环衍生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301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如图1所示的,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一类螺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应用通式为图2所示的一种双螺环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材料,可用作发光体材料,包括单独成为发光层和作为掺杂的染料而发光,同时还具有载流子传输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在液体和固体膜中都有较强的荧光,可以形成良好的无定形薄膜,同时又具有相当好的热、光等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新型的有机发光材料,属于电子材料
,此类材料可用于平板显示器件和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当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对平板显示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新出现的三种显示技术等离子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阴极射线管和液晶显示器的不足。其中,有机薄膜EL器件具有自主发光、低电压直流驱动、全固化、视角宽、颜色丰富等一系列的优点,与液晶显示器相比,OLED不需要背光源,视角大,功率低,其响应速度达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因此,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势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OLED的典型结构包括阴极层、阳极层,和位于这两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中可包括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中的一种或几种功能层。 采用性能良好的发光材料是制备此类OLED器件的重要基础。专利号为4,539,507的美国专利中提到了采用小分子有机物作为发光材料,但小分子材料有很多缺点,如成膜性能不好,且易结晶等。近年来开始研究使用聚合物作为有机发光材料,但一般聚合物的发光效率要比小分子材料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通式如图1所示,此类螺环衍生物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图1。

【技术特征摘要】
1所述的一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将此类材料定义为第V类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的化合物有V-1到V-18,具体结构式如下 以上结构式I-V中的取代基R、和R1-R16优选的结构可以是下面表一中所示A1-A34中的一种或是氢原子。 表一取代基团表Al CH3-A2 CH3-CH2-A3 CH3-CH2-CH2- A5 CH3-CH2-CH2-CH2- A9 CH3-CH2-CH2-CH2-CH2- A16 H3CO-A17 CN- A22 F-A23 Cl- 本发明所述的一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这类材料用在由多层有机材料组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或载流子传输层。 本发明中的材料,可以作为电子/空穴传输材料,同时还可用作发光体,包括单独成为发光层和作为掺杂的染料而发光。本发明化合物在液体和固体膜中都有较强的荧光,可以形成良好的无定形薄膜,同时又具有相当好的热、光等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材料具有以下特点玻璃化温度高,热稳定性好,荧光强,可以形成良好的无定形薄膜。该类化合物通过两个螺桥原子将三个芳香基团连接起来,螺桥原子两侧的芳香基团平面保持90度角,从而减小分子间的堆积,能形成良好的无定形薄膜,并具有高的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I-1的核磁共振谱图2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和4,4’,4”-三(N-苯基-N-间甲基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的结构式。 图3为用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I-1所制备器件一的电致发光光谱图。 图4为用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I-1所制备器件二的电致发光光谱图。 图5为用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I-1所制备器件一和二的电流-电压曲线和亮度-电压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材料,采用有机锂试剂与取代蒽醌加成的方法制备,采用的步骤包括三个部分一、有机锂试剂制备;二、有机锂试剂与取代蒽醌加成,制备蒽二酚;三、蒽二酚脱水闭环。以下介绍化合物样品制备的实施例实施例一 双螺-9,9’-双芴-9”,9-(9,10-二氢蒽)(化合物I-1)(1).9,10-双-(2-联苯)-蒽二酚向配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和氮气保护装置的250毫升三颈瓶中加入0.2克金属锂丝和10毫升无水乙醚,将3.6克2-碘联苯溶于25毫升无水乙醚中的溶液自恒压滴液漏斗滴入三颈瓶中,滴加完毕,回流2小时,得到2-锂联苯的乙醚溶液。 向制成的锂试剂中分批加入1.3克蒽醌,再加入50毫升无水二甲苯,蒸除乙醚,回流过夜,冷却后加入5毫升乙醇和100毫升冰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滤液分去水层,有机层减压蒸干,与滤饼合并,用氯仿、水、乙醇洗涤,干燥,得1.0克白色固体,用甲苯重结晶,得白色固体蒽二酚0.9克。收率30%。 (2).双螺-9,9’-双芴-9”,9-(9,10-二氢蒽)将上步得到的蒽二酚0.9克加入配有回流冷凝管的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20毫升冰醋酸,加热回流,加入0.5毫升浓盐酸,回流三小时,冷却,加入50毫升水,过滤,水洗至中性,干燥,用二甲苯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0.8克。收率96%。 m.p.>300℃。MS(m/z)483。元素分析(C38H24)理论值C94.96%,H5.04%;实测值C95.01%,H4.99%。1H-NMR(300MHz,DMSO-d6)δ6.22(d,4H),6.80(t,4H),7.20(d,4H),7.31(t,4H),7.45(t,4H),8.08(d,4H)。 实施例二 双螺-9,9’-双芴-9”,9-(9,10-二氢-2-甲基蒽)(化合物I-2) 用2-碘联苯和2-甲基蒽醌为起始原料按实施例一中化合物I-1的合成方法制备,最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 MS(m/z)495。元素分析(C39H26)理论值C94.74%,H5.26%;实测值C94.88%,H5.12%。 实施例三 双螺-9,9’-双芴-9”,9-(9,10-二氢-2-乙基蒽)(化合物I-3)用2-碘联苯和2-乙基蒽醌为起始原料按实施例一中化合物I-1的合成方法制备,最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 MS(m/z)508。元素分析(C40H28)理论值C94.49%,H5.51%;实测值C94.58%,H5.42%。 实施例四 双螺-9,9’-双芴-9”,9-(9,10-二氢-2-叔丁基蒽)(化合物I-4)用2-碘联苯和2-叔丁基蒽醌为起始原料按实施例一中化合物I-1的合成方法制备,最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 MS(m/z)536。元素分析(C42H32)理论值C94.03%,H5.97%;实测值C94.38%,H5.62%。 实施例五 双螺-9,9’-双芴-9”,9-(9,10-二氢-2,3-二甲基蒽)(化合物I-5)用2-碘联苯和2,3-二甲基蒽醌为起始原料按实施例一中化合物I-1的合成方法制备,最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 MS(m/z)508。元素分析(C40H28)理论值C94.49%,H5.51%;实测值C94.30%,H5.70%。 实施例六 双螺-9,9’-双芴-9”,9-(9,10-二氢-2,3,6,7-四甲基蒽)(化合物I-6)用2-碘联苯和2,3,6,7-四甲基蒽醌为起始原料按实施例一中化合物I-1的合成方法制备,最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 MS(m/z)536。元素分析(C42H32)理论值C94.03%,H5.97%;实测值C94.15%,H5.84%。 实施例七 双螺-9,9’-双芴-9”,9-(9,10-二氢-2,3,6,7-四苯基蒽)(化合物I-7) 用2-碘联苯和2,3,6,7-四苯基蒽醌为起始原料按实施例一中化合物I-1的合成方法制备,最后用喹啉重结晶纯化。 MS(m/z)784。元素分析(C62H40)理论值C94.90%,H5.10%;实测值C94.75%,H5.25%。 实施例八 双螺-9,9’-双占吨-9”,9-(9,10-二氢蒽)(化合物II-1)(1).9,10-双-(2-苯氧基苯)-蒽二酚向配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和氮气保护装置的250毫升三颈瓶中加入0.2克金属锂丝和10毫升无水乙醚,将3.8克2-碘二苯醚溶于25毫升无水乙醚中的溶液自恒压滴液漏斗滴入三颈瓶中,滴加完毕,回流2小时,得到2-锂二苯醚的乙醚溶液。 向制成的锂试剂中分批加入1.3克蒽醌,再加入50毫升无水二甲苯,蒸除乙醚,回流过夜,冷却后加入5毫升乙醇和100毫升冰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滤液分去水层,有机层减压蒸干,与滤饼合并,用氯仿、水、乙醇洗涤,干燥,得1.0克白色固体,用甲苯重结晶,得黄色固体9,10-双-(2-苯氧基苯)-蒽二酚1.0克。 (2).双螺-9,9’-双占吨-9”,9-(9,10-二氢蒽)将上步得到的9,10-双-(2-苯氧基苯)-蒽二酚1.0克加入配有回流冷凝管的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20毫升冰醋酸,加热回流,加入0.5毫升浓盐酸,回流三小时,冷却,加入50毫升水,过滤,水洗至中性,干燥,用二甲苯重结晶,得到黄色固体0.9克。 MS(m/z)512。元素分析(C38H24O2)理论值C89.04%,H4.72%;实测值C88.70%,H4.70%。 实施例九双螺-9,9’-双占吨-9”,9-(9,10-二氢-2-甲基蒽)(化合物II-2)用2-碘二苯醚和2-甲基蒽醌为起始原料按实施例八中化合物II-1的合成方法制备,最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 MS(m/z)526。元素分析(C39H26O2)理论值C88.97%,H4.94%;实测值C88.87%,H4.85%。 实施例十 双螺-9,9’-双占吨-9”,9-(9,10-二氢-2-乙基蒽)(化合物II-3) 用2-碘二苯醚和2-乙基蒽醌为起始原料按实施例八中化合物II-1的合成方法制备,最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 MS(m/z)540。元素分析(C40H28O2)理论值C88.89%,H5.19%;实测值C88.67%,H5.35%。 实施例十一双螺-9,9’-双占吨-9”,9-(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斌邱勇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