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燃油回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92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燃油回油管,包括第一尼龙回油管、第二尼龙回油管和一端与第一尼龙回油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尼龙回油管连接的第三回油管,所述第三回油管为金属冷却管,该金属冷却管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两组散热组件,每组散热组件都由多块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的方形散热片构成。该燃油回油管能对高温燃油进行有效散热冷却,保证提供给发动机燃烧的燃油温度适宜。

An automobile fuel return pi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fuel return pipe, including the first nylon second nylon return pipe, oil return pipe and a return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nylon second nylon third back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turn pipe and the return pipe third for metal cooling pipe, the metallic outer wall of cooling pipe in an interval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radiating components, to form a square fin radiator assembly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each group are evenly spaced an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fuel return pipe can effectively cool the high temperature fuel and ensure the fuel temperature suitable for the engine com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燃油回油管
本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燃油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燃油回油管。
技术介绍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搭载高压共轨系统的柴油机车型使用的燃油回油管为尼龙管,其包括第一尼龙回油管1、第二尼龙回油管2和第三尼龙回油管5,第三尼龙回油管5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尼龙回油管1上的第一快插阴接头11(通过注塑成型)相配合的第一注塑成型快插阳接头51,第三尼龙回油管5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尼龙回油管2上的第二快插阴接头21(通过注塑成型)相配合的第二注塑成型快插阳接头52,第一注塑成型快插阳接头51插入第一快插阴接头11内,使第三尼龙回油管5与第一尼龙回油管1连接,第二注塑成型快插阳接头52插入第二快插阴接头21内,使第三尼龙回油管5与第二尼龙回油管2连接。经过发动机高压油泵加压后回流的燃油温度较高,上述燃油回油管的散热效果不好,无法进行有效的散热,高温燃油直接回流至燃油箱内,在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整个燃油箱内燃油温度持续升高,容易导致发动机产生爆燃现象,不利用发动机性能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燃油回油管,以对高温燃油进行有效散热冷却,保证提供给发动机燃烧的燃油温度适宜。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燃油回油管,包括第一尼龙回油管、第二尼龙回油管和一端与第一尼龙回油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尼龙回油管连接的第三回油管,所述第三回油管为金属冷却管,该金属冷却管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两组散热组件,每组散热组件都由多块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的方形散热片构成。所述金属冷却管的管径比第一、第二尼龙回油管的管径大5mm~8mm。所述金属冷却管的一端具有第一快插阳接头,第一快插阳接头与设置在第一尼龙回油管上的第一快插阴接头相配合,金属冷却管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快插阳接头,第二快插阳接头与设置在第二尼龙回油管上的第二快插阴接头相配合。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1)金属冷却管导热性好,其外壁上的多块方形散热片增大了散热面积,多块方形散热片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的设置使散热片导热更均匀,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效果好,无形中提升了发动机性能。(2)金属冷却管的管径比第一、第二尼龙回油管的管径大5mm~8mm,从而使燃油与金属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变大,散热效率更高。(3)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汽车燃油回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汽车燃油回油管中的第三尼龙回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金属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3、图4所示的汽车燃油回油管,包括第一尼龙回油管1、第二尼龙回油管2和第三回油管,第三回油管为金属冷却管3,第一尼龙回油管1的管径与第二尼龙回油管2的管径相等,金属冷却管3的管径比第一、第二尼龙回油管的管径大5mm(也是可是大6mm、7mm或者8mm),第一尼龙回油管1的一端具有注塑成型的第一快插阴接头11,第一尼龙回油管1的另一端与滤清器的出油口连接,第二尼龙回油管2的一端具有注塑成型的第二快插阴接头21,第二尼龙回油管2的另一端与燃油箱连通。金属冷却管3的外壁上间隔焊接有两组散热组件,每组散热组件都由多块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的方形散热片4构成。金属冷却管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与第一快插阴接头11相配合的第一快插阳接头31,金属冷却管3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与第二快插阴接头21相配合的第二快插阳接头32。在制作时,首先,将管径较大(即比第一、第二尼龙回油管的管径大5mm,也是可是大6mm、7mm或者8mm)的金属直管的两端部进行缩口处理;其次,将多块方形散热片套在未弯型的金属直管上,并均匀分成两组;然后,利用弯型工装将金属直管进行弯形,形成金属冷却管3,并对金属冷却管3的两个已进行缩口处理的端部进行墩头处理,形成第一快插阳接头31、第二快插阳接头32,第一快插阳接头31、第二快插阳接头32满足SAE2044相关标准要求;最后,将每组内的多块方形散热片4间隔均匀地与金属冷却管3进行焊接。如图3所示,在组装时,将金属冷却管3的第一快插阳接头31插入第一尼龙回油管1的第一快插阴接头11内,将金属冷却管3的第二快插阳接头32插入第二尼龙回油管2的第二快插阴接头21内,从而将第一尼龙回油管1、金属冷却管3、第二尼龙回油管2连接组装成燃油回油管。具体方式为:分别握住第一快插阳接头31、第一快插阴接头11,将第一快插阳接头31沿管路轴向方向插入第一快插阴接头11内(避免不正确的倾斜装配导致第一快插阴接头内密封圈损伤),当听到“卡嚓“清脆的响声后,用手轻微回拨第一快插阴接头端面确认安装到位;分别握住第二快插阳接头32、第二快插阴接头21,将第二快插阳接头32沿管路轴向方向插入第二快插阴接头21内,当听到“卡嚓“清脆的响声后,用手轻微回拨第二快插阴接头端面确认安装到位。回流的燃油从第一尼龙回油管1进入金属冷却管3,金属冷却管3一方面通过增大管径使燃油与管壁的接触面积变大而增大散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金属本身良好的导热性及方形散热片对燃油进行散热,经过散热后的燃油从金属冷却管3进入第二尼龙回油管2,并最终流回至燃油箱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燃油回油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燃油回油管,包括第一尼龙回油管(1)、第二尼龙回油管(2)和一端与第一尼龙回油管(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尼龙回油管(2)连接的第三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油管为金属冷却管(3),该金属冷却管(3)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两组散热组件,每组散热组件都由多块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的方形散热片(4)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燃油回油管,包括第一尼龙回油管(1)、第二尼龙回油管(2)和一端与第一尼龙回油管(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尼龙回油管(2)连接的第三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油管为金属冷却管(3),该金属冷却管(3)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两组散热组件,每组散热组件都由多块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的方形散热片(4)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燃油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冷却管(3)的管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乾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