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及其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8002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及其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包括双联行星轮、偏心轴、端盖、齿轮箱下盖和齿轮箱上盖;双联行星轮设于齿轮箱下盖和齿轮箱上盖之间;齿轮箱上盖设有第二内齿轮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箱下盖一端设有第一内齿轮,其另一端与端盖相抵顶磨擦;偏心轴一端固定连接马达的输出轴,另一端转动连接齿轮箱上盖;偏心轴设有偏心部分,偏心部分贯穿双联行星轮。每个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仅需要一个双联行星轮,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在安装时不需要专门对齿,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的效率,进而也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及其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到后视镜镜面驱动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及其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其齿轮传动机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NGWN型的行星式减速齿轮箱,另一种为蜗杆斜齿轮式减速机构;NGWN型的行星式减速齿轮箱具有以下明显缺陷:有三个双联行星齿轮,且呈120°均匀分布,装配时需要对齿,对齿的效率较低,严重影响装配效率和正确性!这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制程控制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成本低且装配效率高的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及其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本技术提出一种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输入端连接马达的转轴,输出端与齿条啮合,包括双联行星轮、偏心轴、端盖、齿轮箱下盖和齿轮箱上盖;双联行星轮设于齿轮箱下盖和齿轮箱上盖之间;齿轮箱上盖设有第二内齿轮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箱下盖一端设有第一内齿轮,其另一端与端盖相抵顶磨擦,端盖固定连接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底座;偏心轴两端的轴心相同,其中部为偏心部分;偏心轴一端固定连接马达的输出轴且与齿轮箱下盖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齿轮箱上盖;偏心部分贯穿双联行星轮;双联行星轮包括第二星轮和第一星轮;第二星轮与第二内齿轮啮合,第二星轮的齿数小于第二内齿轮的齿数;第一星轮与第一内齿轮啮合,第一星轮的齿数小于第一内齿轮的齿数。进一步地,还包括弹片;弹片设于马达和端盖之间,分别抵顶马达和端盖。进一步地,第二星轮与第二内齿轮的齿数比为29/32;第一星轮与第一内齿轮的齿数比为30/33。进一步地,端盖的外侧设有卡位凸起;卡位凸起设有4个,4个卡位凸起两个为一组对称设于端盖的外侧。进一步地,齿轮箱下盖另一端活动插入端盖。一种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包括底座、旋转板、马达、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上述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旋转板活动套设于底座外侧;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活动连接底座,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一端端部分别抵顶旋转板;马达固定连接底座;马达带动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进一步地,马达和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均设有两个;两个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两个马达对应连接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进一步地,当端盖的外侧设有卡位凸起;卡位凸起设有4个,4个卡位凸起两个为一组对称设于端盖的外侧时,卡位凸起嵌入连接底座。进一步地,旋转板对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端部分别设有抵顶卡位。本技术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及其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中,每个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仅需要一个双联行星轮,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在安装时不需要专门对齿,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的效率,进而也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2,本技术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输入端连接马达3的转轴,输出端与齿条4啮合,其一实施例中,包括双联行星轮52;双联行星轮52只设有一个。一个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只有一个双联行星轮52,对比NGWN的行星式减速齿轮箱的三个双联行星齿轮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安装也更加方便,装配效率更高。在本实施例中,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还包括偏心轴54、端盖55、齿轮箱下盖53和齿轮箱上盖51;双联行星轮52设于齿轮箱下盖53和齿轮箱上盖51之间;齿轮箱上盖51设有第二内齿轮和传动齿轮511;传动齿轮511与齿条啮合;齿轮箱下盖53一端设有第一内齿轮531,其另一端与端盖55相抵顶磨擦,端盖55固定连接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底座1;偏心轴54两端的轴心相同,其中部为偏心部分;偏心轴54一端固定连接马达的输出轴且与齿轮箱下盖53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齿轮箱上盖51;偏心部分541贯穿双联行星轮52;双联行星轮52包括第二星轮521和第一星轮522;第二星轮521与第二内齿轮啮合,第二星轮521的齿数小于第二内齿轮的齿数;第一星轮522与第一内齿轮531啮合,第一星轮522的齿数小于第一内齿轮531的齿数。当需要调节后视镜镜面驱动器连接的后视镜角度时,马达的输出轴带动偏心轴54转动,其偏心部分541带动双联行星轮52环绕偏心轴54公转;在双联行星轮52公转过程中,由于齿轮箱下盖53受摩擦力作用固定不动,而第一星轮522与第一内齿轮531啮合,双联行星轮52被动自传,第二星轮521拨动第二内齿轮,双联行星轮52带动齿轮箱上盖51,进而传动齿轮511带动齿条,齿条抵顶其端部接触部件,后视镜角度变换。当齿条到达极限位置时,齿条固定不动,进而齿轮箱上盖51固定不动,双联行星轮52公转过程中,双联行星轮52受第二内齿轮作用自传,双联行星轮52自传过程中带动齿轮箱下盖53克服摩擦力使齿轮箱下盖53旋转,可以防止马达转动受限,保护马达。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片56;弹片56设于马达3和端盖55之间,分别抵顶马达和端盖55。弹片56抵顶端盖55使端盖55压紧齿轮箱下盖53,端盖55与齿轮箱下盖53之间形成较大的摩擦力,齿轮箱下盖53在无法克服摩擦力的情况下,与端盖55相对静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星轮521与第二内齿轮的齿数比为29/32;第一星轮522与第一内齿轮531的齿数比为30/33。第二星轮521与第二内齿轮的齿数比以及第一星轮522与第一内齿轮531的齿数比,在符合第二星轮521的齿数小于第二内齿轮的齿数以及第一星轮522的齿数小于第一内齿轮531的齿数的条件下,还可以有其他比例。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的传动比i=z1*z4/(z1*z4-z2*z3);其中,z1=30,z2=33,z3=29,z4=32,i=320,在本实施例中,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为320。端盖55的外侧设有卡位凸起551;卡位凸起551设有4个,4个卡位凸起551两个为一组对称设于端盖55的外侧。每组卡位凸起551都可以和底座1卡扣连接,使端盖55固定连接底座1;设有两组卡位凸起551,接触卡位凸起551的几率更大,装配效率更高。齿轮箱下盖53另一端活动插入端盖55。可以提高齿轮箱下盖53和端盖55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包括底座1、旋转板2、马达3、第一齿条41、第二齿条42和上述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5;旋转板2活动套设于底座1外侧;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分别活动连接底座1,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分别的一端部分别抵顶旋转板2;马达3和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5至少设置有一个;马达3固定连接底座1;马达3一对一固定连接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5;马达3带动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5,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5带动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5成本更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及其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输入端连接马达的转轴,输出端与齿条啮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联行星轮、偏心轴、端盖、齿轮箱下盖和齿轮箱上盖;所述双联行星轮设于所述齿轮箱下盖和齿轮箱上盖之间;所述齿轮箱上盖设有第二内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轮箱下盖一端设有第一内齿轮,其另一端与所述端盖相抵顶磨擦,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底座;所述偏心轴两端的轴心相同,其中部为偏心部分;所述偏心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且与所述齿轮箱下盖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箱上盖;所述偏心部分贯穿所述双联行星轮;所述双联行星轮包括第二星轮和第一星轮;所述第二星轮与所述第二内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星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内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一星轮与所述第一内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星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一内齿轮的齿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输入端连接马达的转轴,输出端与齿条啮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联行星轮、偏心轴、端盖、齿轮箱下盖和齿轮箱上盖;所述双联行星轮设于所述齿轮箱下盖和齿轮箱上盖之间;所述齿轮箱上盖设有第二内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轮箱下盖一端设有第一内齿轮,其另一端与所述端盖相抵顶磨擦,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底座;所述偏心轴两端的轴心相同,其中部为偏心部分;所述偏心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且与所述齿轮箱下盖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箱上盖;所述偏心部分贯穿所述双联行星轮;所述双联行星轮包括第二星轮和第一星轮;所述第二星轮与所述第二内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星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内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一星轮与所述第一内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星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一内齿轮的齿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马达和端盖之间,分别抵顶所述马达和端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星轮与所述第二内齿轮的齿数比为29/32;所述第一星轮与所述第一内齿轮的齿数比为30/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少齿差行星齿轮箱传动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毅任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晶辉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