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及半挂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44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轨道面板,第一表面用于承载待运输的车辆的车轮,轨道面板设有承载区域,车轮置于所述承载区域;第二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承载区域的第二表面设有承载受力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的轨道面板的第二表面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承载受力件,且承载受力件位于承载区域,运输车辆的车轮经过并停留时,承载受力件承受车辆重量的产生的下压力。第二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三者共同支撑,轨道面板在受到下压力时不发生变形。

Track structure and semi trailer of vehicle transportation semi-trai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ck structure of semi trailer transport vehicl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rack plate has a first surface and a second surface opposite the first surface for bearing to transport vehicle wheels, track panel is provided with the bearing area, wheels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surface area; seco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 second support; the second bearing surface area with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semi-trailer for vehicle transportation. The second rail track panel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vehicle transport semi-trail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 member, a second support, and bearing, and the bearing part located in the bearing area force, vehicle wheel passes and stay, bearing the weight of the vehicle produced under pressure. The three support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econd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components are jointly supported, and the track panel does not deform when subjected to the lower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及半挂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及半挂车。
技术介绍
车辆运输式半挂车载货部位采用栅栏结构设计的半挂车。主要运载轿车,还可载面包车、商务车、吉普车等乘用车。车辆运输式半挂车的特点有:1、车身为杆件、柜架结构,结构轻盈,重量轻,大多为上下两层装载平台,平台采用液压缸开将,钢丝绳滑轮结构,升降平稳,高度多定位等优点。2、结构轻盈:整车采用衍架结构,框架整体承载,无半挂车所具有的纵梁结构,自重轻,比同类车自重轻30%左右。3、操作安全方便:所有装卸平台升降控制操作可靠,可清晰观察,准确操作。4、悬挂系统:采用独具特色的板簧下置式悬架系统,变截面板簧,行驶平顺性好。但是目前市场上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车辆通行轨道采用在轨道面板的左右两侧架设支撑的结构。轨道面板自重大,待运输的车辆通行时轮胎滚压轨道面板,造成面板变形或失效,结构耐用度低,从而使制造和维护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面板变形、失效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及半挂车。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轨道面板,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载待运输的车辆的车轮,所述轨道面板设有承载区域,所述车轮置于所述承载区域;所述第二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承载区域的第二表面设有承载受力件。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区域的宽度与所述待运输车辆的轮胎宽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受力件固定设于所述承载区域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轨道面板开设均匀分布的网孔。进一步的,相邻平行的两列网孔之间形成沿所述轨道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过道,所述承载受力件焊接于所述过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一横板与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竖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轨道面板的第二表面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与轨道面板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受力件的断面为工字形,Z字形或U形。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方形管状结构。进一步的,承载受力件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高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连接在上下平台之间的升降机构,其还包括设置在上平台或下平台上的如前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的轨道面板的第二表面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承载受力件,且承载受力件位于承载区域,运输车辆的车轮经过并停留时,承载受力件承受车辆重量的产生的下压力,由第二表面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承载受力件三者共同支撑,轨道面板在受到下压力时不发生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的轨道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另一示意图。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4的轨道面板10。第一表面12用于承载待运输的车辆的车轮40。轨道面板10设有承载区域。车轮40置于承载区域。第二表面1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承载区域的第二表面14设有承载受力件40。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沿轨道面板10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轨道面板10的第二表面14设有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以及承载受力件40,且承载受力件40位于承载区域,运输车辆的车轮经过并停留时,承载受力件40承受车辆重量的产生的下压力,由第二表面14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以及承载受力件40三者共同支撑,轨道面板10在受到下压力时不发生变形。承载区域的宽度与待运输车辆的轮胎宽度相等。即,承载区域的宽度与待运输车辆的轮胎宽度相关。承载受力件始终位于运输车辆的轮胎下方。轨道面板所受的车辆的重力与承载受力件给予轨道面板的支撑力相抵消,使得轨道面板所受力大大减小。承载受力件40位于承载区域的中部。请参阅图2,轨道面板10开设均匀分布的网孔16。网孔16呈椭圆形。网孔16的开设大大减少轨道面板10的重量,使得压于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以及承载受力件40的压力减小,可以装载更多的车辆,还可以保持轨道面板10耐用度。相邻平行的两列网孔16之间形成沿轨道面板10长度方向延伸的过道15,承载受力件40焊接于过道15。利用两列网孔16之间的过道15焊接承载受力件40,使得承载受力件40与轨道面板10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增强承载受力件40与轨道面板10之间连接结构。第一支撑件20包括第一横板22与第一竖板24。第一横板22与第一竖板24相互垂直。第一横板22与轨道面板10的第二表面14焊接连接。第一竖板24固定在半挂车的车架上。第一支撑件20呈直角的结构设计,可以减轻第一支撑件20的重量,从而减少半挂车车架整体的重量。另外,第一横板22焊接于第二表面14保证第一支撑件20与轨道面板的接触面积,使得单位面积压力不至于过大。第一支撑件还可以是方形管状结构,即横截面为方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该方形管状结构可以由一张板按照三条平行的折弯痕弯折并收尾对接而形成,也可以是管状的型材。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一横板与第一竖板,第一横板与第一竖板相互垂直,第一横板与轨道面板的第二表面焊接连接。第二支撑件简洁的结构设计,可以减轻第二支撑件的重量,从而减少半挂车车架的重量。与第一支撑件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未作图示表示。此外第二支撑件30也可以是方形管状结构,即横截面为方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该方形管状结构可以由一张板按照三条平行的折弯痕弯折并收尾对接而形成,也可以是管状的型材。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施中,第一支撑件20的结构为第一支撑件20包括第一横板22与第一竖板24。第一横板22与第一竖板24相互垂直,即呈L形。第一横板22与轨道面板10的第二表面14焊接连接。第二支撑件30为方形管状结构,即横截面为方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可以由一张板弯折而成,也可以是管状型材。L形的第一支撑件20和管状的第二支撑件30的配合设置,一方面第一支撑件20大大节省了钢材使用,另一方面方形的第二支撑件30与车架底部的接触面较大保证整体的稳定性。承载受力件40的断面可以为工字形,Z字形或U形等各种截面,其既可以是型材,也可以是自制件结构形式。图中该承载受力件40的截面为工字形,包括上翼板41、腹板42、以及下翼板43。腹板4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翼板41以及下翼板43,上翼板41焊接于轨道面板10。具体的,接触板41焊接于轨道面板10的过道15。下翼板43焊接于车架底部。上翼板41、腹板42、以及下翼板43三者呈“工”字型。在另一实施例中,承载受力件40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的高度。请参阅图3,其为运输车辆停留于轨道结构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及半挂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轨道面板,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载待运输的车辆的车轮,所述轨道面板设有承载区域,所述车轮置于所述承载区域;所述第二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承载区域的第二表面设有承载受力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轨道面板,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载待运输的车辆的车轮,所述轨道面板设有承载区域,所述车轮置于所述承载区域;所述第二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承载区域的第二表面设有承载受力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区域的宽度与所述待运输车辆的轮胎宽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受力件固定设于所述承载区域的中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面板开设均匀分布的网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平行的两列网孔之间形成沿所述轨道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过道,所述承载受力件焊接于所述过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的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作伟王世怀尹恒李军明陈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