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13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包括底座及置于其内的多个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和惰轮驱动机构,夹持机构置于升降机构上,夹持机构为两个,夹持机构包括双向气缸、多个活塞、多个第一连杆和多个第二连杆,活塞与两个第一连杆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呈V字形,且两个第二连杆V字形的开口端相靠近的部分铰接且固定在活动板上,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减速器、换向器、传动轴和升降机,升降机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活动板底部的四角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且方便快捷,节约了人力物力,在运输过程中减少工作人员来回走动,节约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A new type of inner clip type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clip type vehicle transport vehicl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he base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idler wheel drive mechanism,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mechanism, a clamping mechanism two, clamp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ylinder, a piston, a bidirectional multiple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connecting rod, piston and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first two,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with second connecting rods, second connecting rod forms a V shape, and the opening end part two second link V - near the hinge and fixed on the movable plate,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motor, a speed reducer, commutator, drive shaft and lift, lift four, four corner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movabl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inner clip type vehicle transport vehicle,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pace, and convenient, saving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to reduce staff walking back and forth, save time, reduce the cost of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且需求量仍在持续增长,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业,而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和技术的提升,产量逐年升高,而在这种大批量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对于新车的下线入库的运输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在整车完成组装检验完成入库后,所占空间较大,导致好多新车无处放置,只能另建库房,不仅浪费空间而且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在较长的运输过程浪费人力且运输时间较长,针对此种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通过将汽车整体提升运输,在停放时保证车与车之间较小的间距,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且方便快捷,减少人员的浪费,无需工作人员来回走动,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以方便快捷的运输车来提高向工厂内车库运输汽车的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包括底座及置于其内的多个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和惰轮驱动机构,所述惰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座运动,所述夹持机构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升降;所述夹持机构为两个,且相互平行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双活塞气缸、两个活塞、多个第一连杆和多个第二连杆,两个所述活塞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双活塞气缸的两端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呈V字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V字形底部铰接,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V字形的开口端相靠近的部分铰接,形成W形,通过所述双活塞气缸带动与其两端连接的所述活塞运动,进而带动与两个所述活塞铰接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运动,驱使所述第二连杆伸出所述底座侧壁;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平面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平行,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减速器、换向器、传动轴和升降机,所述升降机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所述活动板底部的四角处,且通过第一传动轴将所述升降机两两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活塞的轴线,且四个所述升降机围成的方形中心处为第一电动机,通过换向器及第二传动轴将两侧的所述升降机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机将动力经所述减速器输出,经由所述换向器的作用将动力均匀分布到各个所述升降机上,最终控制四个所述升降机同时升降。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轴线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活动板做水平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开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杆的V字形未铰接端能伸出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活动板的升降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铰接部分为销轴铰接,且通过所述销轴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均由联轴器与所述升降机或所述换向器连接,所述升降机包括涡轮蜗杆副、升降杆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接触,经由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出的动力带动所述涡轮蜗杆副运动,进而带动与涡轮同轴心转动连接的升降杆上下运动,使升降杆上的升降台上下运动,最终带动所述活动板竖直升降。进一步的,所述惰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主动轮、从动轮、惰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轴线均与所述活动板的平面垂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轮转动,进而控制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的惰轮的转动方向。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惰轮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还设有多个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对应不同的机构设有多块可拆卸第一活动保护板,所述活动板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机部分设有第二活动保护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通过夹持机构和升降机构的共同作用,将汽车托举起,运送到固定位置,此种夹持方式结构简单,且能够撑起较重的汽车,结构设计合理,且保证了车与车之间较小的空隙,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且方便快捷,在同样的空间能够存放更多的车辆。(2)本技术所述的活塞的轴线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活动板做水平运动。保证第二连杆在活动板运动过程中同样能侧向伸出,实现对汽车的夹持。(3)本技术所述的底座侧壁开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杆的V字形未铰接端能伸出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活动板的升降高度。保证第二连杆顺利伸出,不会与底座侧壁发生碰撞,以致损坏零部件。(4)本技术所述的第二连杆铰接部分为销轴铰接,且通过所述销轴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通过此种形式实现第二连杆的伸出,且在伸出过程中保证两个第二连杆相互收缩,顺利对汽车轮胎部位夹持。(5)本技术所述的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均由联轴器与所述升降机或所述换向器连接,所述升降机包括涡轮蜗杆副、升降杆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接触,经由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出的动力带动所述涡轮蜗杆副运动,进而带动与涡轮同轴心转动连接的升降杆上下运动,使升降杆上的升降台上下运动,最终带动所述活动板竖直升降。联轴器的使用更好的传递扭矩,在较大的承重状态下提高轴系动态性能,此种结构的升降机运行平稳,通过升降台与活动板的转动连接使升降杆在旋转上升时更平稳的带动活动板升降,升降稳定,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6)本技术所述的惰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主动轮、从动轮、惰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轴线均与所述活动板的平面垂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轮转动,进而控制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的惰轮的转动方向。此种惰轮驱动机构在没有外力控制的情况下较稳定,能保持静止状态,设备在夹持较重的汽车时不会发生移动的现象,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当驱动齿轮运动后,从动轮再控制惰轮运动,能够较准确的控制。(7)本技术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惰轮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实现控制的自动化,保证设备能根据需要自由将汽车运到各个地方,简单方便。(8)本技术所述的底座底部还设有多个万向轮。通过万向轮与惰轮的配合使用实现汽车的运输,效果更好且节约成本。(9)本技术所述的底座上表面对应不同的机构设有多块可拆卸第一活动保护板,所述活动板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机部分设有第二活动保护板。通过可拆卸连接保证内部结构便于维护保养,减少维护的难度。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去除第一活动保护板后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去除第二活动保护板后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及置于其内的多个夹持机构(6)、升降机构(10)和惰轮驱动机构(9),所述惰轮驱动机构(9)驱动所述底座(2)运动,所述夹持机构(6)置于所述升降机构(10)上,通过所述升降机构(10)带动所述夹持机构(6)升降;所述夹持机构(6)为两个,且相互平行置于所述底座(2)内,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双活塞气缸(601)、两个活塞(602)、多个第一连杆(603)和多个第二连杆(604),两个所述活塞(6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双活塞气缸的两端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603)铰接,所述第一连杆(60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604),所述第二连杆(604)呈V字形,所述第一连杆(603)与所述第二连杆(604)的V字形底部铰接,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604)V字形的开口端相靠近的部分铰接,形成W形,通过所述双活塞气缸(601)带动与其两端连接的所述活塞(602)运动,进而带动与两个所述活塞(602)铰接的所述第一连杆(603)和所述第二连杆(604)运动,驱使所述第二连杆(604)伸出所述底座(2)侧壁;所述升降机构(10)上设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的平面与所述底座(2)的平面平行,所述升降机构(10)包括第一电动机(1002)、减速器(1003)、换向器(1004)、传动轴和升降机,所述升降机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所述活动板(7)底部的四角处,且通过第一传动轴(1006)将所述升降机两两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006)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活塞(602)的轴线,且四个所述升降机围成的方形中心处为第一电动机(1002),通过换向器(1004)及第二传动轴(1005)将两侧的所述升降机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机(1002)将动力经所述减速器(1003)输出,经由所述换向器(1004)的作用将动力均匀分布到各个所述升降机上,最终控制四个所述升降机同时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及置于其内的多个夹持机构(6)、升降机构(10)和惰轮驱动机构(9),所述惰轮驱动机构(9)驱动所述底座(2)运动,所述夹持机构(6)置于所述升降机构(10)上,通过所述升降机构(10)带动所述夹持机构(6)升降;所述夹持机构(6)为两个,且相互平行置于所述底座(2)内,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双活塞气缸(601)、两个活塞(602)、多个第一连杆(603)和多个第二连杆(604),两个所述活塞(6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双活塞气缸的两端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603)铰接,所述第一连杆(60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604),所述第二连杆(604)呈V字形,所述第一连杆(603)与所述第二连杆(604)的V字形底部铰接,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604)V字形的开口端相靠近的部分铰接,形成W形,通过所述双活塞气缸(601)带动与其两端连接的所述活塞(602)运动,进而带动与两个所述活塞(602)铰接的所述第一连杆(603)和所述第二连杆(604)运动,驱使所述第二连杆(604)伸出所述底座(2)侧壁;所述升降机构(10)上设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的平面与所述底座(2)的平面平行,所述升降机构(10)包括第一电动机(1002)、减速器(1003)、换向器(1004)、传动轴和升降机,所述升降机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所述活动板(7)底部的四角处,且通过第一传动轴(1006)将所述升降机两两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006)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活塞(602)的轴线,且四个所述升降机围成的方形中心处为第一电动机(1002),通过换向器(1004)及第二传动轴(1005)将两侧的所述升降机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机(1002)将动力经所述减速器(1003)输出,经由所述换向器(1004)的作用将动力均匀分布到各个所述升降机上,最终控制四个所述升降机同时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02)的轴线与所述底座(2)的平面平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勇杨国安彭玉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朗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