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120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料机械手,用于从一载体中抓取本体,包括横移装置、第一搬运装置和第二搬运装置,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横移装置上,且能够沿所述横移装置同步移动,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上均安装有抓取结构,以分别抓取所述载体和所述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搬运装置和第二搬运装置同步运动,同时搬运本体和载体,将搬运效率提高了一倍。

Feeding manipul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anipulator, from a carrier capture ontology, including the first traversing device, conveying device and conveying device second, wherein the first convey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handling devices are installed on the traverse device, and can move along the horizontal mobil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the the first carrying device and the conveying device second are installed on the grab structure, to capture the carrier and the body.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convey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conveying device move synchronously, and the main body and the carrier are transported simultaneously, and th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is doub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机械手
本技术总体而言涉及自动化工件输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料机械手。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池组装过程中,需要对电芯进行上料,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加工组装。但是,现有的上料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介入,尤其是电芯的取放和输送。采用全部或者部分人工介入,不但大大降低了电芯上料的效率,而且还会因人员操作的不确定性,导致出现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电芯上料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电芯上料效率、降低不确定性和提高安全性,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水平高、输送效率非常高的上料机械手。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料机械手,用于从一载体中抓取本体,包括横移装置、第一搬运装置和第二搬运装置,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横移装置上,且能够沿所述横移装置同步移动,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上均安装有抓取结构,以分别抓取所述载体和所述本体。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抓取结构上包括有吸盘,所述吸盘吸附所述载体和/或本体。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横移装置包括有支架、横梁和移动结构,所述支架固定设置,所述横梁水平安装在所述支架上部,所述移动结构安装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沿所述移动结构同步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有导轨和传动丝杠,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上均设置有丝杠螺母和滑块结构,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传动丝杠配合,所述滑块结构与所述导轨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丝杠通过一电机或电缸驱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有齿条,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上均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通过驱动结构同步驱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搬运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升降结构,以驱动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在所述横移装置上升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上设置有第二升降结构,以驱动所述第二搬运装置在所述横移装置上升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本体为电芯,所述载体为吹塑盘。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吹塑盘中设置有多个所述电芯,所述第一搬运装置中的抓取结构包括有多组吸盘,且每组吸盘与每个电芯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中的抓取结构包括有两组吸盘,且该两组吸盘与所述吹塑盘对应。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上料机械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第一搬运装置和第二搬运装置同步运动,同时搬运本体和载体,将搬运效率提高了一倍。另外,由于本技术能够完全实现自动化,因此无须人工介入,降低了不确定性,减少安全隐患,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工装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工装托盘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吹塑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输送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上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电芯搬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机械夹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电芯装载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电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吹塑盘搬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芯运送承载装置;11、吹塑盘;110、盘架;111、承载槽;112、凹部;113、防呆槽;114、压块;12、工装托盘;120、盘体;121、装载槽;122、凸筋;123、防呆块;124、限位孔;125、阻挡槽;2、输送线;201、第一输送单元;202、第二输送单元;21、第一运送面;22、第二运送面;23、第一升降机构;231、承载块;232、支撑结构;233、导引结构;234、传动结构;24、第二升降机构;241、承载块;25、限位块;26、阻挡缸;3、上料机械手;30、横移装置;31、电芯搬运装置;311、机械夹头;3111、吸盘;3112、弹性压针;3113、安装板;312、移动装置;32、吹塑盘搬运装置;320、架体;321、第一抓取装置;322、第二抓取装置;323、敲打装置;3231、气缸;3232、敲打部;324、安装板;325、吸盘;33、电芯升降机构;34、吹塑盘升降机构;4、上料台;5、电芯;50、电芯本体;51、极耳;52、薄翼。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的上料机械手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在这里为方便描述,仅以其在电芯上料系统中的应为为具体实施例进行展开说明,但其结构并不受限于该电芯上料系统中。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电芯上料系统用于对电芯5进行上料操作。在该实施例中,还使用了电芯运送承载装置1,电芯运送承载装置1包括吹塑盘11和工装托盘12,吹塑盘11承载电芯5,堆叠在工装托盘12上,并循环使用。该实施例的工装托盘12如图2和图3所示,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工装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芯上料系统中工装托盘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工装托盘12包括盘体120,盘体120为框架结构,包括两个面,一面用于贴合输送线2,另一面用于装载吹塑盘11。用于装载吹塑盘11的一面上设置有装载槽121。装载槽121内凸设有凸筋122,在装载槽121的一侧设置有防呆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上料机械手

【技术保护点】
上料机械手,用于从一载体中抓取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移装置、第一搬运装置和第二搬运装置,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横移装置上,且能够沿所述横移装置同步移动,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上均安装有抓取结构,以分别抓取所述载体和所述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上料机械手,用于从一载体中抓取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移装置、第一搬运装置和第二搬运装置,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横移装置上,且能够沿所述横移装置同步移动,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上均安装有抓取结构,以分别抓取所述载体和所述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结构上包括有吸盘,所述吸盘吸附所述载体和/或本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装置包括有支架、横梁和移动结构,所述支架固定设置,所述横梁水平安装在所述支架上部,所述移动结构安装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沿所述移动结构同步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有导轨和传动丝杠,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和所述第二搬运装置上均设置有丝杆螺母和滑块结构,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传动丝杠配合,所述滑块结构与所述导轨配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烜朱佳伟韩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