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625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第一传动杆、万向节、第二传动杆、连接块、推拉节和联动杆,还包括第一关节板、第二关节板、第三关节板、第四关节板、固定槽、连接轴、轴承、固定套管、弹簧、活动套管、刹车块和刹车杆,刹车块设于刹车杆上,弹簧套于刹车杆上,活动套管套于弹簧上,固定套管套于活动套管上,第一关节板一端旋转连接联动杆,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固定槽,第二关节板一端旋转连接联动杆,另一端通过连接轴分别连接第三关节板和第四关节板,第三关节板和第四关节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分别设于固定套管内的上下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灵敏,对地刹车更安全,减震性好,使用寿命长。

A ground brak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rake structure of a support type, comprising a handle, a first drive rod and a universal joint, a second driving rod, a connecting block, sliding section and linkage rod, also includes a first joint plate, joint plate 2, 3 and 4 joint joint plate plate, a fixed groove, the connecting shaft, bearings, springs, a fixed sleeve, a movable casing tube, brake block and brake lever, brake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brake rod, a spring sleeve on the brake rod sleeve, activities on the spring, the fixed sleeve sheathed on the movable sleeve, the first joint plate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linkage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connected and fixed the joint plate groove, one end of the rotary connecting linkage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joint board and four joint board, the other end of the joint plate and 4 joint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both bearings, 2 The bearing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fixed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ce, sensitivity, safety to the ground brake, good shock absorption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
技术介绍
若要评判一辆自行车的性能好坏,一定饶不过刹车性能,而刹车的灵敏度、抗震性及使用寿命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第一传动杆、万向节、第二传动杆、连接块、推拉节和联动杆,还包括第一关节板、第二关节板、第三关节板、第四关节板、固定槽、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固定套管、弹簧、活动套管、刹车块和刹车杆,所述刹车块设于所述刹车杆上,所述弹簧套于所述刹车杆上,所述活动套管套于所述弹簧上,所述固定套管套于所述活动套管上,所述第一关节板一端旋转连接所述联动杆,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固定槽,所述第二关节板一端旋转连接所述联动杆,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关节板和所述第四关节板,所述第三关节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四关节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套管内的上下两端。上述撑地式刹车结构,其中,在所述活动套管和所述固定套管之间设有减震套管。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灵敏,对地刹车更安全,减震性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撑地式刹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撑地式刹车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1、第一传动杆2、万向节3、第二传动杆4、连接块5、推拉节6和联动杆7,还包括第一关节板8、第二关节板9、第三关节板10、第四关节板11、固定槽12、第一连接轴13、第二连接轴14、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16、固定套管17、弹簧18、活动套管19、刹车块20和刹车杆21,刹车块20设于刹车杆21上,弹簧18套于刹车杆21上,活动套管19套于弹簧18上,固定套管17套于活动套管19上,第一关节板8一端旋转连接联动杆7,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13连接固定槽12,第二关节板9一端旋转连接联动杆7,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轴14分别连接第三关节板10和第四关节板11,第三关节板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轴承15,第四关节板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轴承16,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分别设于固定套管17内的上下两端。本技术方案中,在活动套管19和固定套管17之间设有减震套管22。转动把手1,通过第一传动杆2传动至万向节3,再通过万向节3传动至第二传动杆4并带动连接块5旋转,拉动推拉节6,联动杆7被拉向图中的左侧,通过四块关节板与第二连接轴14的作用,第一轴承15与第二轴承16收缩靠近,在弹簧18的作用下,刹车杆21带着刹车块20回收,刹车制动取消,反向旋转把手,刹车制动启用。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方便灵敏,对地刹车更安全,减震性好,使用寿命长。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第一传动杆、万向节、第二传动杆、连接块、推拉节和联动杆,还包括第一关节板、第二关节板、第三关节板、第四关节板、固定槽、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固定套管、弹簧、活动套管、刹车块和刹车杆,所述刹车块设于所述刹车杆上,所述弹簧套于所述刹车杆上,所述活动套管套于所述弹簧上,所述固定套管套于所述活动套管上,所述第一关节板一端旋转连接所述联动杆,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固定槽,所述第二关节板一端旋转连接所述联动杆,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关节板和所述第四关节板,所述第三关节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四关节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套管内的上下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撑地式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第一传动杆、万向节、第二传动杆、连接块、推拉节和联动杆,还包括第一关节板、第二关节板、第三关节板、第四关节板、固定槽、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固定套管、弹簧、活动套管、刹车块和刹车杆,所述刹车块设于所述刹车杆上,所述弹簧套于所述刹车杆上,所述活动套管套于所述弹簧上,所述固定套管套于所述活动套管上,所述第一关节板一端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灵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卡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