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350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7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分液器,其包括两端开口的不锈钢内管及套设在所述不锈钢内管外部的玻璃塔节,所述不锈钢内管的上下端均延伸出所述玻璃塔节,所述玻璃塔节的上下端均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玻璃塔节的内壁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之间保持有容纳空间;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内腔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不锈钢内管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下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玻璃塔节的下端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液器基于混合液体中不同组份的流速差异实现分液,其显著提升了分液效率。

A liquid distribu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quid separator, which comprises openings at both ends of the inner stainless steel tube and stainless steel inner tube is arranged at the external glass tower section,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tainless steel tube is extended out of the glass tower section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glass tower are connected with stainless steel the inner tube is hermetically connected with space between the outer wall and inner wall to keep the stainless steel of the glass tower section of the inner tube; an inner chamber of the stainless steel inner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isolation plate, the isolation plate of the stainless steel inner tube is divided into the upper chamber and lower chamber, the lower part of the upper body cavity close to the location of the partit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through holes, th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cavity is close to the glass tower section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seco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liquid separato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liquid separ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flow velocity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the mixed liquid, and remarkably improves the liquid sepa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液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中的分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分液器。
技术介绍
分液器是一种常用的分液装置。为了观察分液情况,现有技术中的分液器的主体部分为一个透明的、圆筒形的普通玻璃管。玻璃管的顶端设有一个进液口,玻璃管的侧壁及底端分别设有一个出液口。待分液的混合液体从进液口进入玻璃管内,静止一段时间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组份向下沉,密度较下的组份向上浮,最终形成上下两层。此时,打开侧壁上的出液口导出上层组份,然后打开底部的出液口导出下层组份,以完成分液过程。现有技术中的分液器存在如下显著技术缺陷:1、其主体为普通玻璃材质,极易损坏;2、基于自然沉淀完成不同组份的分层,其分液时间长、分液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分液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液器,其包括两端开口的不锈钢内管及套设在所述不锈钢内管外部的玻璃塔节,其中:所述不锈钢内管的上端及下端均延伸出所述玻璃塔节,所述玻璃塔节的上端及下端均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玻璃塔节的内壁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之间保持有容纳空间;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内腔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不锈钢内管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下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玻璃塔节的下端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锈钢内管的上端开口处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不锈钢内管的下端开口处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有第一密封法兰及第二密封法兰,所述玻璃塔节的上端经所述第一密封法兰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玻璃塔节的下端经所述第二密封法兰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密封法兰包括有上下螺接的第一上法兰部和第一下法兰部,所述第一上法兰部的中心法兰孔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管径相匹配,所述第一下法兰部的中心法兰孔与所述玻璃塔节的管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密封法兰包括有上下螺接的第二上法兰部和第二下法兰部,所述第二上法兰部的中心法兰孔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管径相匹配,所述第二下法兰部的中心法兰孔与所述玻璃塔节的管径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分液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基于混合液体中不同组份的流速差异实现分液,其显著提升了分液效率;2、采用玻璃塔节和不锈钢内管作为分液体主体,其刚性强度较高,不易损坏;3、安装及拆卸方便、快捷,方便对其中的受损部件进行更换,从而提升其适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分液器,其包括两端开口的不锈钢内管1及套设在所述不锈钢内管1外部的玻璃塔节2。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上端及下端均延伸出所述玻璃塔节2,所述玻璃塔节2的上端及下端均与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玻璃塔节2的内壁与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外壁之间保持有容纳空间。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内腔内设有隔离板15,所述隔离板15将所述不锈钢内管1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隔离板15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3,所述下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玻璃塔节2的下端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4。本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上端开口处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11,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下端开口处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12。通过第一连接法兰11可以将外部的进液管连接至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上端开口,使得进液管内的液体流入不锈钢内管1。通过第二连接法兰12可以将外部的出液管道连接至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上端开口,使得不锈钢内管1内的液体流入出液管道内。本实施例中的分液器还包括有第一密封法兰21及第二密封法兰22,所述第一密封法兰21包括经螺栓上下螺接的第一上法兰部21a和第一下法兰部21b,所述第一上法兰部21a的中心法兰孔与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管径相匹配,所述第一下法兰部21b的中心法兰孔与所述玻璃塔节2的管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密封法兰22包括经螺栓上下螺接的第二上法兰部22a和第二下法兰部22b,所述第二上法兰部22a的中心法兰孔与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管径相匹配,所述第二下法兰部22b的中心法兰孔与所述玻璃塔节2的管径相匹配。可见,所述第一密封法兰21及所述第二密封法兰22能够实现所述不锈钢内管1与所述玻璃塔节2的密封连接。通过拧紧或拧下第一密封法兰21及第二密封法兰22上的连接螺丝,能够实现所述不锈钢内管1与所述玻璃塔节2的密封连接或分离,以方便更换新的不锈钢内管1或玻璃塔节2。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强不锈钢内管1与所述玻璃塔节2的上端开口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一上法兰部21a与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3。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液器的具体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1)、经第一连接法兰11将带有控制阀门的进液管连接至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上端开口,经第二连接法兰12将带有控制阀门的出液管连接至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下端开口。(2)、打开进液管上的控制阀门,控制进液管中的混合液体缓缓流入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上腔体内,上腔体内的混合液体顺着所述第一通孔13缓缓流入所示玻璃塔节2内。此过程中,密度较大的组份的流速大于密度较小的组份的流速,因此密度较大的组份比密度较小的组份更快地进入玻璃塔节2内,使得混合液体逐渐被分层。接着,玻璃塔节2内的液体经所述第二通孔14不断流入所述不锈钢内管1的下腔体内并在下腔体内被进一步分层。(3)、当进液管中的混合液体流尽后,关闭进液管上的控制阀门。在出液管的末端连接第一容器,打开出液管上的控制阀门,使得密度较大的组份顺着所述出液管流入所述第一容器内。待密度较大的组份流尽后,关闭出液管上的控制阀门,在出液管的末端连接第二容器,打开出液管上的控制阀门,使得密度较小的组份顺着所述出液管流入所述第二容器内。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基于混合液体中不同组份的流速差异进行分液,其显著提升了分液效率;2、采用玻璃塔节和不锈钢内管作为分液体主体,其刚性强度较高,不易损坏;3、安装及拆卸方便、快捷,方便对其中的受损部件进行更换,从而提升其使用寿命。上文对本技术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分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端开口的不锈钢内管及套设在所述不锈钢内管外部的玻璃塔节,其中:所述不锈钢内管的上端及下端均延伸出所述玻璃塔节,所述玻璃塔节的上端及下端均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玻璃塔节的内壁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之间保持有容纳空间;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内腔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不锈钢内管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下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玻璃塔节的下端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端开口的不锈钢内管及套设在所述不锈钢内管外部的玻璃塔节,其中:所述不锈钢内管的上端及下端均延伸出所述玻璃塔节,所述玻璃塔节的上端及下端均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玻璃塔节的内壁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外壁之间保持有容纳空间;所述不锈钢内管的内腔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不锈钢内管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下腔体的下部靠近所述玻璃塔节的下端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内管的上端开口处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不锈钢内管的下端开口处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鹏何富春李逸超江以桦李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丰跃龙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