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单元及油压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640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活塞单元,用于油压减振器中,通过设置可被所述活塞本体上方油液压迫向下运动的阀套,和可被所述活塞本体下方油液压迫向上运动的阀芯,以及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相配合的表面上设置可连通所述活塞本体上下方油液的卸油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别在所述活塞本体相对两面分别安装阀体组件导致的成本高和加工安装复杂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油压减振器,设置有前述的活塞单元,结构简单且能实现双向卸荷减振。

Piston unit and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iston unit for oil damper, can be set through the valve sleeve piston body above the oil pressure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piston, and may be below the body fluid compression to the spool movement, as well as in the valve core and the valve sleeve is matched on the surface settings can be communicated with the oil discharging hole of the piston body below the oil, to avoid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i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piston body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valve components leads to the high cost of processing and installation of complex technical problem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performance, and help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The invention further provides an oil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hich is provided with the piston uni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bidirectional unloading shock absorption can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单元及油压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机车车辆用油压减振器
,尤其涉及一种活塞单元及油压减振器。
技术介绍
轨道机车车辆用油压减振器包括工作缸以及置于工作缸中的活塞单元,所述油缸中充注有卸荷油液,参见图1和图2,所述活塞单元包括活塞本体11,所述活塞本体1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阀体组件,所述每个阀体组件均包括阀罩12、阀芯13和弹簧14。所述阀罩12和阀芯13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阀罩12轴向设置有通孔121,所述阀芯13轴向设置有盲孔131,所述阀罩12的外表面与所述活塞本体11螺纹连接,所述阀芯13套设于所述阀罩12的通孔121中,所述通孔121对所述阀芯13的运动起导向作用,且所述阀芯13外表面与所述通孔121内表面间隙配合,从而封闭油路;所述阀芯13盲孔131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方形卸荷口132,所述阀芯13顶部通过弹簧14与所述活塞本体11连接以使所述阀芯13能够上下移动,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封油部15,所述弹簧14可压迫所述封油部15上表面与所述阀罩12下表面相贴合以封闭油路,所述活塞本体11的底面上与所述阀芯1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排出口111;当所述活塞本体11向上运动时,活塞本体11上方的油液压力增加,所述阀芯13在油液的压力下向下移动,所述卸荷口132与所述阀罩12通孔121内表面分离,所述活塞本体11上方油液依次通过所述阀芯13的盲孔131、卸荷口132及活塞本体11的排出口111,从活塞本体11上方流入活塞本体11下方,从而完成卸荷过程,达到减振效果。为了使油压减振器具有双向的卸荷和减振效果,所述活塞本体11底部上进一步设置有阀体组件,所述活塞本体11底部的阀体组件与活塞本体11顶部的阀体组件相互背离且交错设置。由上述可知,活塞单元中的阀体组件为单向阀体,只能对活塞本体一个方向的运动实现卸荷和减振功能,为了实现双向卸荷减振,则必须在活塞本体的相对两面分别设置阀体组件,所需阀体组件较多,成本较高,而且加工安装过程复杂。因此,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实现双向卸荷减振的活塞单元,以及应用该活塞单元的油压减振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双向卸荷的油压减振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活塞单元,以及应用该活塞单元的油压减振器,且能实现双向卸荷减振的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单元,通过设置可被所述活塞本体上方油液压迫向下运动的阀套,和可被所述活塞本体下方油液压迫向上运动的阀芯,以及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相配合的表面上设置可连通所述活塞本体上下方油液的卸油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别在所述活塞本体相对两面分别安装阀体组件导致的成本高和加工安装复杂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单元,所述卸油孔设置于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相配合的外表面上,随着所述阀套沿所述活塞本体轴向向下运动,或者所述阀芯沿所述活塞本体轴向向上运动,所述卸油孔逐渐与所述阀套分离,从而使所述活塞本体上下方的油液逐渐相连通,避免了油液流通量瞬间增加导致的瞬间卸荷,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活塞单元的质量稳定性,并满足阻尼力与卸荷速度呈线性或类线性的要求。3、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单元,所述第二节流孔设置于所述阀芯的顶端,与现有技术中的节流孔相比,不仅加工方便,而且加工时不会影响所述阀芯外表面与所述通孔内表面的配合精度。4、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单元只需要在设计阶段调节所述阀套截面积与阀芯截面积的比值即可实现双向卸荷的阻尼力相等,与现有技术中需分别调试所述活塞本体相对两面上阀体组件的弹簧的预紧力相比,组装工艺大大简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5、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单元,所述阀芯底端设置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的一端与所述阀芯和活塞本体之间的空腔相连通,所述排出口的另一端与所述盲孔相连通,保证了所述活塞本体下方油液与所述阀芯和活塞本体之间空腔的油液压力平衡,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活塞单元的质量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油压减振器活塞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活塞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活塞单元的俯视图。以上各图中:11、活塞本体;111、排出口;12、阀罩;121、通孔;13、阀芯;131、盲孔;132、卸荷口;133、节流孔;14、弹簧;15、封油部;21、活塞本体;211、排出口;22、阀套;221、第一台肩;222、第一通孔;23、阀芯;231、卸油孔;232、盲孔;233、第二台肩;234、第二节流孔;235、排出口;24、锁紧螺母;241、第二通孔;25、弹簧;26、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轴向是指工作缸和活塞本体的轴向,也是活塞本体运动的方向;周向是指工作缸和活塞本体的圆周方向;径向是指工作缸和活塞本体的半径方向;术语“顶”、“底”“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和附图3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见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活塞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活塞单元,设置于油压减振器上,用于封闭或开启油路以达到减振效果,所述油压减振器内充注有油液;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单元包括活塞本体21和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轴向安装于所述活塞本体21上,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套和阀芯,所述阀套22可沿轴向朝向所述活塞本体21底部运动,所述阀套22的外表面与所述活塞本体21相配合,该处配合的精度满足封闭油路的要求,所述阀套22中轴向套设有阀芯23,所述阀芯23可沿轴向背离所述活塞本体21底部运动,所述阀芯23与所述阀套22间隙配合,该处间隙配合的精度满足封闭油路的要求;所述阀芯23套设于与所述阀套22中的表面上设置有可流通油液的卸油孔231,所述阀芯23与所述活塞本体21相配合的一端(即底端)轴向设置有盲孔232,所述盲孔232的开口朝下,所述卸油孔231与所述盲孔232相连通,所述活塞本体21与所述盲孔23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排出口211,所述第一排出口211与所述活塞本体21下方油液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单元,通过设置可被所述活塞本体21上方油液压迫向下运动的阀套22,和可被所述活塞本体21下方油液压迫向上运动的阀芯23,以及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22相配合的表面上设置可连通所述活塞本体21上下方油液的卸油孔231,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别在所述活塞本体21相对两面分别安装阀体组件导致的成本高和加工安装复杂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阀套22底部进一步设置有第一台肩221,所述第一台肩221的顶面可与所述活塞本体21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阀套22向上运动,所述阀芯23的底部与所述活塞本体21的底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阀芯23向下运动。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活塞单元及油压减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单元,设置于油压减振器上,包括活塞本体(21),所述活塞本体(21)上设置有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套设所述活塞本体(21)并可朝向所述活塞本体(21)底部运动的阀套(22),所述阀套(22)与所述活塞本体(21)相配合以封闭油路;所述阀套(22)中套设有背离所述活塞本体(21)底部运动的阀芯(23),所述阀芯(23)与阀套(22)间隙配合以封闭油路;所述阀芯(23)与阀套(22)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卸油孔(231),所述阀芯(23)与活塞本体(21)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活塞本体(21)下方油液相连通的盲孔(232),所述卸油孔(231)与盲孔(23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单元,设置于油压减振器上,包括活塞本体(21),所述活塞本体(21)上设置有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套设所述活塞本体(21)并可朝向所述活塞本体(21)底部运动的阀套(22),所述阀套(22)与所述活塞本体(21)相配合以封闭油路;所述阀套(22)中套设有背离所述活塞本体(21)底部运动的阀芯(23),所述阀芯(23)与阀套(22)间隙配合以封闭油路;所述阀芯(23)与阀套(22)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卸油孔(231),所述阀芯(23)与活塞本体(21)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活塞本体(21)下方油液相连通的盲孔(232),所述卸油孔(231)与盲孔(23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22)上进一步设置有可与所述活塞本体(21)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阀套(22)向上运动的第一台肩(221),所述阀芯(23)的底部与所述活塞本体(21)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阀芯(23)向下运动。3.所述阀套(22)轴向设置有第一通孔(222),所述阀芯(23)套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22)中,所述阀芯(23)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222)以封闭油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进一步包括锁紧螺母(24),所述锁紧螺母(24)螺紧于所述活塞本体(21),所述锁紧螺母(24)轴向设置有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法明丁辉邵立鹏王勇孟范鹏王明海张兴田倪程前马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