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弹簧所用主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64026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弹簧所用主活塞,安装在气弹簧的活塞杆底部,包括活塞体,所述的活塞体:前端具有开口朝向活塞杆方向的内腔、后端具有阶梯孔,内腔与阶梯孔的小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活塞体后端外周具有与气弹簧内缸筒滑动配合的前法兰和后法兰,所述前法兰与后法兰之间形成安装气弹簧主密封圈的环形凹槽,位于前法兰前侧的活塞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径向孔,活塞体底端面位于阶梯孔大孔四周开设有轴向孔,所述环形凹槽内开设有与轴向孔相通、由主密封圈密封或开启的径向小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于气弹簧后,无需解锁即可使气弹簧活塞杆上升至任何位置,且无需进行活塞杆的锁止操作,从而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气弹簧的支撑稳定性。

Main piston for air spr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as spring with the main piston, the piston rod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ir spring, which comprises a piston body, the piston body and the front with opening towards the inner cavity, rear direction of the piston rod has a stepped hole, the hole between the cavity and the ladder hole communicated through a through hole, a piston body with peripheral end with the front flange and the back flange with the sliding cylinder gas springs inside the annular groove gas spring installation main seal ring is formed between the front flange and the back flange,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flange at the front of the pisto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adial hole and the through hole whic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plug body, live in ladder big hole is arranged around an axial hole, a radial hole connected by the main sealing ring, sealing or opening with the axial hole open the annular groove. The invention uses a gas spring, gas spring piston rod rises to any position without unlocking can, without locking operation of the piston rod, thereby simplify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support gas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弹簧所用主活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弹簧
,尤其是一种气弹簧所用的主活塞。
技术介绍
气弹簧作为一种直线驱动机构,反应速度快,运动平稳性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办公桌椅的升降调节。作为气弹簧核心件的主活塞,在升降过程中起着油路的开通与闭合作用,现有气弹簧所用的主活塞结构,在提升或下降桌椅高度时,都要先解锁后气弹簧才能作升降运动,操作较为麻烦,尤其是桌椅上升到要求高度后,还要进行锁住气弹簧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简化操作、提高支撑稳定性的气弹簧所用主活塞。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弹簧所用主活塞,安装在气弹簧的活塞杆底部,包括活塞体,所述的活塞体:前端具有开口朝向活塞杆方向的内腔、后端具有阶梯孔,内腔与阶梯孔的小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活塞体后端外周具有与气弹簧内缸筒滑动配合的前法兰和后法兰,所述前法兰与后法兰之间形成安装气弹簧主密封圈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之宽度满足主密封圈在其内滑移后连通或封闭气弹簧压力油流动的要求,位于前法兰前侧的活塞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径向孔,活塞体底端面位于阶梯孔大孔四周开设有轴向孔,所述环形凹槽内开设有与轴向孔相通、由主密封圈密封或打开的径向小孔。优选地,所述的活塞体底端面上环形均布有四个轴向孔,前法兰前侧的活塞体上开设有四个周向均布的径向孔。具体说,所述的轴向孔与径向小孔形成上升时连通气弹簧主油腔和内油腔的第一通道,径向孔与通孔形成下降时连通气弹簧主油腔和内油腔的第二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活塞体上开设由主密封圈密封或开启的径向小孔与轴向孔之间的连通,实现气弹簧上升时主油腔和内油腔之间在该通道的连通、下降时主油腔和内油腔之间在该通道的封闭,无需解锁即可使气弹簧活塞杆上升移动至任何位置,并通过压力平衡确保活塞杆停留在任何位置而无需进行锁止操作,从而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气弹簧的支撑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安装于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处于静止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上升时压力油的流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上升到位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下降时的压力油流向示意图图中:1.活塞体2.内腔3.阶梯孔4.通孔5.前法兰6.后法兰7.环形凹槽8.径向孔9.轴向孔10.径向小孔11.外缸筒12.内缸筒13.活塞杆14.缸底15.副活塞16.压力气腔17.外油腔18.内油腔19.主油腔20.锁杆21.主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支撑办公桌升降的气弹簧所用主活塞,所述气弹簧具有外缸筒11、内缸筒12、活塞杆13、上盖及缸底14,外缸筒11与内缸筒12之间滑动设有副活塞15,所述主活塞安装在活塞杆13底部,由此,由副活塞15、外缸筒11、内缸筒12及缸底14所围成的腔体形成压力气腔16,副活塞15、外缸筒11、内缸筒12及上盖所围成的腔体形成外油腔17,内缸筒12与活塞杆13之间形成内油腔18,主活塞、缸底14及内缸筒12内壁之间形成主油腔19。所述的主活塞包括活塞体1,所述的活塞体1:其前端具有开口朝向活塞杆13方向的内腔2、后端具有阶梯孔3,内腔2与阶梯孔3的小孔之间通过通孔4连通,活塞体1后端外周具有与内缸筒12内壁滑动配合的前法兰5和后法兰6,活塞杆13底端与内腔2配合连接,用于活塞杆13下降时解锁的锁杆20安装在所述阶梯孔3内并头部伸至内腔2内。所述前法兰5与后法兰6之间形成安装气弹簧主密封圈21的环形凹槽7,所述环形凹槽7之宽度2~3倍于主密封圈21直径,最低宽度必须满足主密封圈21在其内滑移后连通或封闭气弹簧压力油流动的要求,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7之宽度2.5倍于主密封圈21直径,位于前法兰5前侧的活塞体1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4相通的四个周向均布的径向孔8,活塞体1底端面位于阶梯孔3大孔四周环形均布有四个轴向孔9,所述环形凹槽7内开设有与轴向孔9相通、由主密封圈21控制开闭的径向小孔10,所述的轴向孔9与径向小孔10形成活塞杆13上升时连通主油腔19和内油腔18的第一通道,径向孔8与通孔4形成活塞杆13下降时连通主油腔19和内油腔18的第二通道。主密封圈21在活塞杆13上升时下移滑动远离径向小孔10而连通气弹簧的主油腔19与内油腔18之间的第一通道,主密封圈21在活塞杆13下降时上移复位密封径向小孔10,关闭主油腔19与内油腔18之间的第一通道。如图3~图6所示的为安装有上述主活塞的气弹簧工作过程简述:以办公桌为例说明,当办公桌需要上升时,无需解锁,只要抬起桌子,通过与桌子连接的活塞杆13拉动活塞体1上升,这时的主密封圈21受活塞体1与内缸筒12之间相互牵扯产生的摩擦力作用,向环形凹槽7下端移动而远离径向小孔10,主油腔19与内油腔18之间的第一通道被打开,由于压力气腔16内的气压力远大于油压力,使得副活塞15上移,推动外油腔17内的压力油通过上盖上的径向通道补入内油腔18,内油腔18内的压力油经第一通道进入主油腔19内,直到办公桌上升调节到位,压力平衡,副活塞15停止上移,此时由于办公桌自重及使用者操作惯性作用,会产生一个下压力,这短暂的下压力作用,使得活塞体1出现一个瞬间下沉动作,而活塞体1的瞬间下沉,再次与内缸筒12产生相互牵拉效应,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使得主密封圈21上移,当主密封圈21受压上移过径向小孔10时,主油腔19内的液压油会通过径向小孔10推动主密封圈21进一步上移直至完全密封住所述的第一通道,此时办公桌上升调节到位,气弹簧处于静止状态;由于气弹簧的油路通道处于关闭状态,无法用力下压办公桌,当办公桌需要下调高度时,先下压解锁锁杆20,主油腔19内的压力油经活塞体1的阶梯孔3、通孔4和径向孔8形成的第二通道流入内油腔18至外油腔17,油压力大于气压力,推动副活塞15下移,压力气腔16内气体被压缩,直至桌子高度下调到位,锁杆20受压复位,第二通道被密封住,气弹簧再次处于静止状态。本专利技术在活塞体1上开设由主密封圈21密封或开启的径向小孔10与轴向孔9之间的连通,实现气弹簧上升时主油腔19和内油腔18之间在该通道的连通、下降时主油腔19和内油腔18之间在该通道的封闭,无需解锁即可使气弹簧活塞杆13上升移动至任何位置,并通过压力平衡确保活塞杆13停留在任何位置而无需进行锁止操作,从而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气弹簧的支撑稳定性。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弹簧所用主活塞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弹簧所用主活塞,安装在气弹簧的活塞杆底部,包括活塞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塞体:前端具有开口朝向活塞杆方向的内腔、后端具有阶梯孔,内腔与阶梯孔的小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活塞体后端外周具有与气弹簧内缸筒滑动配合的前法兰和后法兰,所述前法兰与后法兰之间形成安装气弹簧主密封圈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之宽度满足主密封圈在其内滑移后连通或封闭气弹簧压力油流动的要求,位于前法兰前侧的活塞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径向孔,活塞体底端面位于阶梯孔大孔四周开设有轴向孔,所述环形凹槽内开设有与轴向孔相通、由主密封圈密封或打开的径向小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弹簧所用主活塞,安装在气弹簧的活塞杆底部,包括活塞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塞体:前端具有开口朝向活塞杆方向的内腔、后端具有阶梯孔,内腔与阶梯孔的小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活塞体后端外周具有与气弹簧内缸筒滑动配合的前法兰和后法兰,所述前法兰与后法兰之间形成安装气弹簧主密封圈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之宽度满足主密封圈在其内滑移后连通或封闭气弹簧压力油流动的要求,位于前法兰前侧的活塞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径向孔,活塞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治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南泰气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