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67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0:52
一种下侧弹簧承受部件(36),其在下侧承受悬挂装置(10)的、具有翘起部(T)的形状的悬挂弹簧(18),局部呈圆环形状,具有:基端部(ST),其设置于一端侧,用于安装所述悬挂弹簧(18)的端部;斜坡部(SL),其设置于另一端侧,以沿着所述悬挂弹簧(18)的翘起部(T)的形状的方式,在剖视观察时其厚度发生变化;保持部(HL),其设置于所述基端部(ST)与所述斜坡部(SL)之间,用于保持所述悬挂弹簧(18),在所述斜坡部(SL)的底面侧形成有减重部(Nk),所述减重部(Nk)在其内部具有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山形、且在所述悬挂弹簧(18)的弹簧载荷输入前的状态下与设置面(44)相抵接或者不与其相抵接的山脊部(Rd)。

Lower spring bearing member

\u4e00\u79cd\u4e0b\u4fa7\u5f39\u7c27\u627f\u53d7\u90e8\u4ef6(36)\uff0c\u5176\u5728\u4e0b\u4fa7\u627f\u53d7\u60ac\u6302\u88c5\u7f6e(10)\u7684\u3001\u5177\u6709\u7fd8\u8d77\u90e8(T)\u7684\u5f62\u72b6\u7684\u60ac\u6302\u5f39\u7c27(18)\uff0c\u5c40\u90e8\u5448\u5706\u73af\u5f62\u72b6\uff0c\u5177\u6709\uff1a\u57fa\u7aef\u90e8(ST)\uff0c\u5176\u8bbe\u7f6e\u4e8e\u4e00\u7aef\u4fa7\uff0c\u7528\u4e8e\u5b89\u88c5\u6240\u8ff0\u60ac\u6302\u5f39\u7c27(18)\u7684\u7aef\u90e8\uff1b\u659c\u5761\u90e8(SL)\uff0c\u5176\u8bbe\u7f6e\u4e8e\u53e6\u4e00\u7aef\u4fa7\uff0c\u4ee5\u6cbf\u7740\u6240\u8ff0\u60ac\u6302\u5f39\u7c27(18)\u7684\u7fd8\u8d77\u90e8(T)\u7684\u5f62\u72b6\u7684\u65b9\u5f0f\uff0c\u5728\u5256\u89c6\u89c2\u5bdf\u65f6\u5176\u539a\u5ea6\u53d1\u751f\u53d8\u5316\uff1b\u4fdd\u6301\u90e8(HL)\uff0c\u5176\u8bbe\u7f6e\u4e8e\u6240\u8ff0\u57fa\u7aef\u90e8(ST)\u4e0e\u6240\u8ff0\u659c\u5761\u90e8(SL)\u4e4b\u95f4\uff0c\u7528\u4e8e\u4fdd\u6301\u6240\u8ff0\u60ac\u6302\u5f39\u7c27(18)\uff0c\u5728\u6240\u8ff0\u659c\u5761\u90e8(SL)\u7684\u5e95\u9762\u4fa7\u5f62\u6210\u6709\u51cf\u91cd\u90e8(Nk)\uff0c\u6240\u8ff0\u51cf\u91cd\u90e8(Nk)\u5728\u5176\u5185\u90e8\u5177\u6709\u5728\u5f84\u5411\u4e0a\u5256\u89c6\u89c2\u5bdf\u65f6\u5f62\u6210\u4e3a\u5927\u81f4\u5c71\u5f62\u3001\u4e14\u5728\u6240\u8ff0\u60ac\u6302\u5f39\u7c27(18)\u7684\u5f39\u7c27\u8f7d\u8377\u8f93\u5165\u524d\u7684\u72b6\u6001\u4e0b\u4e0e\u8bbe\u7f6e\u9762(44)\u76f8\u62b5\u63a5 Or a ridge (Rd) that does not balance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下侧弹簧承受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侧弹簧承受部件(lower-sidespring-receivingmember)。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例如当对由弹性体形成的悬挂弹簧(suspensionspring)的弹簧承受部件输入弹簧载荷时,存在弹簧承受部件的变形不会充分追随该悬挂弹簧的变形而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当沙子或砂砾等异物侵入此时产生的间隙时,悬挂弹簧的涂膜会出现磨损而使悬挂弹簧的基体材料露出,导致悬挂弹簧发生腐蚀或折损的情况。与上侧相比,在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周边,发现该现象尤其显著。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能够防止由于泥或沙子等侵入而造成的螺旋弹簧的涂层脱落或折损等的弹性体座”(参照专利文献1的摘要、段落0030)。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9913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弹簧承受部件(橡胶垫)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均具有弹簧承受侧凹部(第2减重部、第2凹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8、图17、图22、图24、图26)。弹簧承受侧凹部是以为了防止螺旋弹簧正下方的着座部的背面与弹簧承受部件的设置面相接触而出现损伤为宗旨而设置的(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72、段落0120、段落0123、段落0125)。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弹簧承受部件存在减重部的减重量变大,反而会有损追随性的情况。具体而言,存在当弹簧承受部件从被压缩的状态返回到原始的状态时,无法充分地追随悬挂弹簧的变形的问题。据此,存在沙子或砂砾等异物侵入间隙,而使悬挂弹簧发生腐蚀或折损的问题。另外,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8等所记载的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减重部的减重量大,因此,如本专利技术的图7中的(a)的曲线图的比较例(III)的粗实线所示,弹簧承受部件施加给悬挂弹簧的反力的大小变小。另外,存在与柔性变形量相对的反力的大小急剧增加的部分(参照图7中的(a)的比较例(III)的柔性变形量T2的粗虚线所示的箭头部分)。据此,存在使乘员有卡顿感的问题。另外,图7中的(a)、(b)的曲线图表示横轴为柔性变形量(即沉降量),纵轴为载荷(即反力)的大小的载荷-柔性变形特性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下侧弹簧承受部件,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在与悬挂弹簧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情况下支承悬挂弹簧,并且能够减轻卡顿感。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下侧弹簧承受部件,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在下侧承受悬挂装置的悬挂弹簧,该悬挂弹簧呈具有从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支承圈部翘起的翘起部(risingdevice)的形状,所述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呈局部圆环形状,具有:基端部,其设置于一端侧,用于安装所述悬挂弹簧的端部;斜坡部(slopesection),其设置于另一端侧,以沿着所述悬挂弹簧的所述翘起部的形状的方式在剖视观察时其厚度发生变化;和保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斜坡部之间,用于保持所述悬挂弹簧,在所述斜坡部的底面侧形成有减重部,所述减重部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山形、且在所述悬挂弹簧的弹簧载荷输入之前的状态下与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或不与所述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其中,所述设置面是设置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面,在输入所述弹簧载荷后,所述山脊部抵接所述设置面进行柔性变形而被压溃(压扁),由此对所述悬挂弹簧施加反力。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呈局部圆环形状,具有:基端部,其设置于一端侧,用于安装悬挂弹簧的端部,其中所述悬挂弹簧呈具有从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支承圈部翘起的翘起部的形状;斜坡部,其设置于另一端侧,以沿着所述悬挂弹簧的所述翘起部的形状方式在剖视观察时其厚度发生变化;和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斜坡部之间,用于保持所述悬挂弹簧,在所述斜坡部的底面侧形成有减重部,所述减重部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山形、且在所述悬挂弹簧的弹簧载荷输入之前的状态下与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其中,所述设置面是设置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面,在输入所述弹簧载荷后,所述山脊部抵接所述设置面进行柔性变形而被压溃,由此对所述悬挂弹簧施加反力。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呈局部圆环形状,具有:基端部,其设置于一端侧,用于安装悬挂弹簧的端部,其中,所述悬挂弹簧呈具有从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支承圈部翘起的翘起部的形状;斜坡部,其设置于另一端侧,以沿着所述悬挂弹簧的所述翘起部的形状方式在剖视观察时其厚度发生变化;和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斜坡部之间,用于保持所述悬挂弹簧,在所述斜坡部的底面侧形成有减重部,所述减重部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山形、且在所述悬挂弹簧的弹簧载荷输入之前的状态下不与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其中,所述设置面是设置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面,在输入所述弹簧载荷后,所述山脊部抵接所述设置面进行柔性变形而被压溃,由此对所述悬挂弹簧施加反力。根据本专利技术,下侧弹簧承受部件是呈圆环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即呈局部圆环形状,因此,与整圆形状的情况相比较,制造时的材料的使用量少。据此,发挥能够实现轻量化和制造成本降低的效果。另外,具有基端部、斜坡部、保持部,并且在所述斜坡部的底面侧形成有减重部。据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发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相对于悬挂弹簧的变形的高追随性能。另外,能够使悬挂弹簧与下侧弹簧承受部件之间不产生间隙。通过这样构成,发挥能够防止沙子或砂砾等异物侵入的效果。另外,在减重部设置有适当的山脊部,因此,如图7中的(a)所示,与比较例相比较,能够使同一载荷不容易使该适当的山脊部的压溃量、即柔性变形量较小地压溃。另外,与比较例相比较,同一柔性变形量能够对悬挂弹簧施加大的反力。据此,发挥能够进一步提高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对悬挂弹簧的变形的追随性的效果。另外,与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山脊部的柔性变形量相对的载荷的大小不会突然改变,因此,发挥能够减轻卡顿感的效果。据此,发挥能够使乘员的驾驶感(drivefeel)更良好的效果。另外,所述减重部具有多个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高度或形状不同的所述山脊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伴随着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变形,而适当地调整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施加给悬挂弹簧的反力的大小(参照图7中的(a)的实施例和变形例)。另外,所述减重部具有多个所述山脊部,其中,所述山脊部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高度或形状不同,据此,具有如下效果:实现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相对于悬挂弹簧的变形的更良好的追随性。另外,具有能够使卡顿感减轻等,由此使乘员的驾驶感更良好的效果。另外,所述山脊部呈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越靠向上方而横向宽度越逐渐地变大的形状,所述山脊部越被压溃,对所述悬挂弹簧施加的反力的大小越渐增。根据这样的结构,具有如下作用: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变形量变得越大,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施加给悬挂弹簧的反力的大小越大。另外,具有如下作用:实现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相对于悬挂弹簧的变形的更良好的追随性。据此,发挥如下效果:卡顿感被更进一步减轻,能够使乘员的驾驶感良好。另外,所述减重部被设置为:其形状呈大致楔形形状、大致菱形形状、或者大致四边形。根据这样的结构,后述的壁部的强度成为所期望的强度,实现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相对于悬挂弹簧的收缩变形的更良好的追随性。另外,以与减重部的形状对应的减重量进行减重。即,参照图7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下侧弹簧承受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在下侧承受悬挂装置的悬挂弹簧,该悬挂弹簧呈具有从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支承圈部翘起的翘起部的形状,其特征在于,呈局部圆环形状,具有:基端部,其设置于一端侧,用于安装所述悬挂弹簧的端部;斜坡部,其设置于另一端侧,以沿着所述悬挂弹簧的所述翘起部的形状的方式在剖视观察时其厚度发生变化;和保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斜坡部之间,用于保持所述悬挂弹簧,在所述斜坡部的底面侧形成有减重部,所述减重部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山形、且在所述悬挂弹簧的弹簧载荷输入之前的状态下与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或不与所述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其中,所述设置面是设置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面,在输入所述弹簧载荷后,所述山脊部抵接所述设置面进行柔性变形而被压溃,由此对所述悬挂弹簧施加反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7 JP 2015-0283061.一种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在下侧承受悬挂装置的悬挂弹簧,该悬挂弹簧呈具有从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支承圈部翘起的翘起部的形状,其特征在于,呈局部圆环形状,具有:基端部,其设置于一端侧,用于安装所述悬挂弹簧的端部;斜坡部,其设置于另一端侧,以沿着所述悬挂弹簧的所述翘起部的形状的方式在剖视观察时其厚度发生变化;和保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斜坡部之间,用于保持所述悬挂弹簧,在所述斜坡部的底面侧形成有减重部,所述减重部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山形、且在所述悬挂弹簧的弹簧载荷输入之前的状态下与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或不与所述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其中,所述设置面是设置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面,在输入所述弹簧载荷后,所述山脊部抵接所述设置面进行柔性变形而被压溃,由此对所述悬挂弹簧施加反力。2.一种下侧弹簧承受部件,其特征在于,呈局部圆环形状,具有:基端部,其设置于一端侧,用于安装悬挂弹簧的端部,其中,所述悬挂弹簧呈具有从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支承圈部翘起的翘起部的形状;斜坡部,其设置于另一端侧,以沿着所述悬挂弹簧的所述翘起部的形状方式在剖视观察时其厚度发生变化;和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斜坡部之间,用于保持所述悬挂弹簧,在所述斜坡部的底面侧形成有减重部,所述减重部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山形、且在所述悬挂弹簧的弹簧载荷输入之前的状态下与设置面相抵接的山脊部,其中,所述设置面是设置该下侧弹簧承受部件的面,在输入所述弹簧载荷后,所述山脊部抵接所述设置面进行柔性变形而被压溃,由此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村修司细见昭平梅野纯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