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343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领域,公开了一种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壳体、设有第一中心通孔的阻尼器盖、一端穿过第一中心通孔的活塞杆及颗粒阻尼材料,还包括位且将阻尼器壳体内分隔为颗粒腔和安装腔且设有第二中心通孔的盖板、固定在阻尼器壳体内壁上的内卡环及位于盖板与内卡环之间的蝶形弹簧,阻尼器壳体内设有与阻尼器壳体螺纹连接的导向杆,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容置腔且穿过第二中心通孔,导向杆的另一端位于容置腔内且与容置腔内壁间隙配合,颗粒阻尼材料填充在颗粒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并可对阻尼大小进行调节,且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成本低、减振效果稳定和运用范围广。

Spiral piston rod particle damp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amper field, discloses a spiral rod particle damper, piston rod and granular damping material damper includes a damper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in the center of the cover, the first end passes through the center hole, and includes the damper shell divided into granular cavity and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enter hole the cover plate is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the inner ring damper and located betwee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inner ring of the butterfly spring, damp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rod thread connected with the damper hous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piston rod is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second through the center through hole, the other end of the guide rod is positioned in the containing cavity and the cavity wall clearance, particle damping material is filled in the cavity of particles. The spiral piston rod particle damper of the invention can generate larger damping and can adjust the damping siz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reli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nufacture, low cost, stable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
技术介绍
颗粒阻尼是指将金属或者非金属颗粒按一定填充比例填充到一个空腔结构内,通过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空腔内壁之间的碰撞、摩擦和动量交换来消耗系统的动能,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根据组成颗粒阻尼器的阻尼单元数与阻尼单元内颗粒数目的不同,传统的颗粒阻尼器可分为四类,即单个单元的单颗粒冲击阻尼器、多个单元的单颗粒冲击阻尼器、单个单元的多颗粒阻尼器(或称非阻塞性颗粒阻尼器)及多个单元的多颗粒阻尼器;随着对颗粒阻尼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演变出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颗粒阻尼器,如克服方向依赖性的梁式冲击阻尼器、用软质包袋将颗粒包裹的“豆包”阻尼器、用软质材料覆盖容器壁形成缓冲的冲击阻尼器、活塞式颗粒阻尼器、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器以及颗粒碰撞阻尼的动力吸振器等,但目前国内外对颗粒阻尼器的研究集中在将颗粒作为振动体的填充物,单位时间内耗能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采取了如下的方式:中国专利(公开日:2013年08月28日、公开号:CN103266679A)公开了一种活塞型颗粒阻尼器,工作时,活塞杆带动拨动轮前后移动,拨动环和拨动杆拨动颗粒,利用颗粒之间的碰撞、挤压和摩擦耗散能量,兼具位移相关型和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优点,但存在阻尼较小且对阻尼的大小不易控制的缺陷,影响了其工程应用。中国专利(公开日:2015年05月20日、公开号:CN104632990A)公开了一种固体颗粒阻尼器装置,当活塞杆运动时容积腔体积会改变,阻尼力不稳定,且其活塞杆与颗粒接触面积小,不可改变与控制阻尼器阻尼力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在产生较大阻尼的同时能够调节阻尼大小,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且减振效果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包括设有上开口的阻尼器壳体、设有第一中心通孔的阻尼器盖、位于所述阻尼器壳体内且一端穿过第一中心通孔的活塞杆及填充在所述阻尼器壳体内的颗粒阻尼材料,所述阻尼器盖盖住所述上开口且与所述阻尼器壳体螺纹连接,还包括位于所述阻尼器壳体内且将所述阻尼器壳体内分隔为颗粒腔和安装腔的盖板、固定在所述阻尼器壳体内壁上的内卡环及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内卡环之间的蝶形弹簧,所述阻尼器壳体底部设有底中心螺孔,所述阻尼器壳体内设有穿过所述底中心螺孔且与所述阻尼器壳体螺纹连接的导向杆,所述盖板与所述阻尼器壳体的内壁间隙配合且设有第二中心通孔,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容置腔且穿过所述第二中心通孔,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容置腔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颗粒阻尼材料填充在所述颗粒腔内,所述内卡环和所述蝶形弹簧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卡环对所述蝶形弹簧进行轴向定位,所述蝶形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内卡环上,所述蝶形弹簧的弹力通过所述盖板作用在所述颗粒阻尼材料上,使所述颗粒阻尼材料不能自由运动,只可在所述活塞杆的驱动下运动,加大了所述颗粒阻尼材料之间的接触力,使所述颗粒阻尼材料之间的碰撞、摩擦耗能增加,提高了阻尼器的阻尼力,通过改变所述颗粒阻尼材料的填充量、调节所述蝶形弹簧的弹性力可以调节阻尼力的大小。优选地,所述活塞杆另一端外侧还设有螺旋齿结构,所述螺旋齿结构位于所述颗粒腔内,增大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颗粒阻尼材料的接触面积,当所述活塞杆上下运动时,所述螺旋齿结构推动所述颗粒阻尼材料使所述颗粒阻尼材料形成涡流运动,进一步地增大了阻尼器的阻尼力。优选地,所述阻尼器壳体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容置腔腔壁开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保证所述阻尼器壳体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使所述容置腔内的压力不发生变化,不影响所述活塞杆的上下运动。优选地,所述阻尼器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内环形槽,所述内卡环固定在所述内环形槽。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外卡环,所述外卡环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对所述活塞杆的上下运动起限位作用。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上设有外环形槽,所述外卡环固定在所述外环形槽。优选地,所述阻尼器盖下表面粘接有与所述第一中心通孔配合的第一橡胶圈,所述盖板上表面粘接有与所述第二中心通孔配合的第二橡胶圈,起缓冲作用。优选地,所述颗粒阻尼材料为直径.~mm的球状颗粒阻尼材料,所述颗粒阻尼材料的材质为钢、铅、铜或铝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阻尼器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形。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与第一中心通孔和第二中心通孔均为间隙配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和对阻尼大小进行调节,既适用于周期性振动设备的减振,也适用于冲击振动设备的减振;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成本低、减振效果稳定和运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阻尼器壳体内部的俯视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阻尼器壳体1、上开口1a、颗粒腔1b、安装腔1c、底中心螺孔1d、第一通气孔1e、内环形槽1f、阻尼器盖2、第一中心通孔3、活塞杆4、容置腔4a、第二通气孔4b、外环形槽4c、颗粒阻尼材料5、盖板6、第二中心通孔6a、内卡环7、蝶形弹簧8、导向杆9、螺旋齿结构10、外卡环11、第一橡胶圈12、第二橡胶圈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包括设有上开口1a的空心圆柱体形阻尼器壳体1、设有第一中心通孔3的阻尼器盖2、位于阻尼器壳体1内且一端穿过第一中心通孔3的活塞杆4及填充在阻尼器壳体1内的颗粒阻尼材料5,阻尼器盖2盖住上开口1a且与阻尼器壳体1螺纹连接,还包括位于阻尼器壳体1内且将阻尼器壳体1内分隔为颗粒腔1b和安装腔1c的盖板6、固定在阻尼器壳体1内壁上的内卡环7及位于盖板6与内卡环7之间的蝶形弹簧8,阻尼器壳体1底部设有底中心螺孔1d,阻尼器壳体1内设有穿过底中心螺孔1d且与阻尼器壳体1螺纹连接的导向杆9,盖板6与阻尼器壳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且设有第二中心通孔6a,活塞杆4的另一端设有容置腔4a且穿过第二中心通孔6a,导向杆9的另一端位于容置腔4a内且与容置腔4a内壁间隙配合,颗粒阻尼材料5填充在颗粒腔1c内,内卡环7和蝶形弹簧8均位于安装腔1d内,蝶形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在盖板6和内卡环7上,活塞杆4与第一中心通孔3和第二中心通孔6a均为间隙配合。如图1所示,活塞杆4另一端外侧还设有螺旋齿结构10,螺旋齿结构10位于颗粒腔1c内,增大了活塞杆4与颗粒阻尼材料5的接触面积,当活塞杆4上下运动时,螺旋齿结构10推动颗粒阻尼材料5使颗粒阻尼材料5形成涡流运动,进一步地增大了阻尼器的阻尼力。另外,阻尼器壳体1外壁上设有二个与安装腔1d连通的第一通气孔1e,容置腔4a腔壁开有与安装腔1d连通的第二通气孔4b,保证阻尼器壳体1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使容置腔4a内的压力不发生变化,不影响活塞杆4的上下运动。同时,阻尼器盖2下表面粘接有与第一中心通孔3配合的第一橡胶圈12,盖板6上表面粘接有与第二中心通孔6a配合的第二橡胶圈13,起缓冲作用;阻尼器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内环形槽1f,内卡环7固定在内环形槽1f,活塞杆4的外壁上固定有外卡环11,外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包括设有上开口(1a)的阻尼器壳体(1)、设有第一中心通孔(3)的阻尼器盖(2)、位于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且一端穿过第一中心通孔(3)的活塞杆(4)及填充在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的颗粒阻尼材料(5),所述阻尼器盖(2)盖住所述上开口(1a)且与所述阻尼器壳体(1)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且将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分隔为颗粒腔(1b)和安装腔(1c)的盖板(6)、固定在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壁上的内卡环(7)及位于所述盖板(6)与所述内卡环(7)之间的蝶形弹簧(8),所述阻尼器壳体(1)底部设有底中心螺孔(1d),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设有穿过所述底中心螺孔(1d)且与所述阻尼器壳体(1)螺纹连接的导向杆(9),所述盖板(6)与所述阻尼器壳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且设有第二中心通孔(6a),所述活塞杆(4)的另一端设有容置腔(4a)且穿过所述第二中心通孔(6a),所述导向杆(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4a)内且与所述容置腔(4a)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颗粒阻尼材料(5)填充在所述颗粒腔(1c)内,所述内卡环(7)和所述蝶形弹簧(8)均位于所述安装腔(1d)内,所述蝶形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在所述盖板(6)和所述内卡环(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包括设有上开口(1a)的阻尼器壳体(1)、设有第一中心通孔(3)的阻尼器盖(2)、位于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且一端穿过第一中心通孔(3)的活塞杆(4)及填充在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的颗粒阻尼材料(5),所述阻尼器盖(2)盖住所述上开口(1a)且与所述阻尼器壳体(1)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且将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分隔为颗粒腔(1b)和安装腔(1c)的盖板(6)、固定在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壁上的内卡环(7)及位于所述盖板(6)与所述内卡环(7)之间的蝶形弹簧(8),所述阻尼器壳体(1)底部设有底中心螺孔(1d),所述阻尼器壳体(1)内设有穿过所述底中心螺孔(1d)且与所述阻尼器壳体(1)螺纹连接的导向杆(9),所述盖板(6)与所述阻尼器壳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且设有第二中心通孔(6a),所述活塞杆(4)的另一端设有容置腔(4a)且穿过所述第二中心通孔(6a),所述导向杆(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4a)内且与所述容置腔(4a)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颗粒阻尼材料(5)填充在所述颗粒腔(1c)内,所述内卡环(7)和所述蝶形弹簧(8)均位于所述安装腔(1d)内,所述蝶形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在所述盖板(6)和所述内卡环(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另一端外侧还设有螺旋齿结构(10),所述螺旋齿结构(10)位于所述颗粒腔(1c)内。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亦婷陶玉勇杨启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