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191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中央设置有贯通缓冲块上下的内孔,所述内孔的上部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凸筋,活塞杆贯穿于所述内孔内部,所述活塞杆外壁与所述凸筋相抵,所述相邻凸筋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缓冲块内孔中部及下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依次连通为内导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解决了缓冲块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吸、排气的噪声,降低了缓冲块在撞击时产生的噪声;限制缓冲块的压缩高度,保证限位点;确保缓冲块在压缩时,中间部位先变形,且向缓冲块内部压缩,防止缓冲块座切割缓冲块,提高零件耐久性。

Shock absorber buffe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ock absorber buffer components, including buffer block, the buffer block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central buffer under the inner hole of the inner hol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upper part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axially extending ribs, the piston rod extends through the interior to the inner hole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piston rod with the convex rib offset, the first clearance is left between the adjacent ribs and the piston rod, second gap between the buffer block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hole and the piston rod, the first gap and the second gap is connected with inner gas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ffer component of shock absorber solves the noise buffer block in the compression and rebound in the process of suction and exhaust, reduces the noise in the buffer block impact; limit compression height buffer block, guarantee limit site; ensure the buffer block in the compressio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deformation, and to block the internal buffer compression, prevent the buffer block cutting buffer block,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
本技术属于汽车底盘缓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
技术介绍
缓冲块是悬架弹性元件的一部分,主要作用为缓冲车轮跳动过程中对车身的冲击,限制车轮跳动行程,为悬架提供附加的刚度,现有技术中由于设计上的不完善,缓冲块在压缩和回弹过程易产生吸、排气噪声;缓冲块与活塞杆接触时易产生撞击异响,现有技术对以上问题未采取相应防止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解决无法排气及排气异响,撞击噪声大;保证缓冲块与活塞杆之间的可以排气,降低噪声。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中央设置有贯通缓冲块上下的内孔,所述内孔的上部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凸筋,活塞杆贯穿于所述内孔内部,所述活塞杆外壁与所述凸筋相抵,所述相邻凸筋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缓冲块内孔中部及下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依次连通为内导气通道。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还可以是:所述缓冲块上部外套设有缓冲块座,所述缓冲块座为顶部封闭的套筒,所述活塞杆贯穿设置于所述缓冲块座中央,所述缓冲块座内壁与所述缓冲块外壁之间留有第三间隙。所述缓冲块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点或凸圈,所述凸点或凸圈的顶部与所述缓冲块座顶部底表面相抵,所述凸点或凸圈、所述缓冲块上表面和所述缓冲块座内壁之间留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连通。所述缓冲块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五间隙,所述第五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五间隙与所述第三间隙、第四间隙依次连通为外导气通道。所述凸点或所述凸圈纵向截面为半球冠状。所述凸点或所述凸圈均有分布于所述缓冲块上端上表面上。所述缓冲块座中央设置用于供所述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与所述活塞杆外壁相抵,所述通孔下端面与活塞杆阶梯轴面相抵。所述缓冲块外周围设有内凹的环形槽。所述凸筋以所述内孔轴为中心轴向等角度间隔设置在所述内孔的上部内壁上。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所述减震器缓冲块组件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中央设置有贯通缓冲块上下的内孔,所述内孔的上部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凸筋,活塞杆贯穿于所述内孔内部,所述活塞杆外壁与所述凸筋相抵,所述相邻凸筋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缓冲块内孔中部及下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依次连通为内导气通道。这样,由于,缓冲块内孔的上部内壁设有凸筋,活塞杆外壁与凸筋相抵,能让凸筋与活塞杆过盈配合,防止缓冲块沿活塞杆轴向滑动,脱落下来。另外又由于相邻凸筋与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缓冲块内孔中部及下部与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依次连通形成内导气通道,所以,这样的结构让相邻凸筋之间与活塞杆轴的轴向之间,形成排气、吸气的通道。缓冲块内孔中部及下部的内孔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因而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为内导气通道。能让缓冲块在压缩时,将压缩的气体在内导气通道排出去;同时也能让缓冲块在恢复原状时,将外部气体吸入导气通道内,再次等待变形。整个排气、吸气有了通道后,消除了缓冲块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排、吸气的噪声。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解决了缓冲块与活塞杆过盈配合时,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无法吸、排气的问题;降低和减少了缓冲块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产生的吸、排气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减震器缓冲组件的缓冲块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减震器缓冲组件的缓冲座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减震器缓冲组件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号说明1…缓冲块2…缓冲块座3…活塞杆4…阶梯轴101…凸筋102…凹槽103…凸点或凸圈104…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3对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请参考图1-3,所述减震器缓冲块组件包括缓冲块1,所述缓冲块1中央设置有贯通缓冲块1上下的内孔,所述内孔的上部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凸筋101,活塞杆3贯穿于所述内孔内部,所述活塞杆3外壁与所述凸筋101相抵,所述相邻凸筋101与所述活塞杆3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缓冲块1内孔中部及下部与所述活塞杆3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依次连通为内导气通道。这样,由于,缓冲块1内孔的上部内壁设有凸筋101,活塞杆3外壁与凸筋101相抵,能让凸筋101与活塞杆3过盈配合,防止缓冲块1沿活塞杆3轴向滑动,脱落下来。另外又由于相邻凸筋101与活塞杆3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缓冲块1内孔中部及下部与活塞杆3之间留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依次连通形成内导气通道,所以,这样的结构让相邻凸筋101之间与活塞杆3轴的轴向之间,形成排气、吸气的通道。缓冲块1内孔中部及下部的内孔直径大于活塞杆3的直径,因而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为内导气通道。能让缓冲块1在压缩时,将压缩的气体在内导气通道排出去;同时也能让缓冲块1在恢复原状时,将外部气体吸入导气通道内,再次等待变形。整个排气、吸气有了通道后,消除了缓冲块1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排、吸气的噪声。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解决了缓冲块1与活塞杆3过盈配合时,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无法吸、排气的问题;降低和减少了缓冲块1在压缩和回弹过程中产生的吸、排气噪声。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请参考图1-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缓冲块1上部外套设有缓冲块座2,所述缓冲块座2为顶部封闭的套筒,所述活塞杆3贯穿设置于所述缓冲块座2中央,所述缓冲块座2内壁与所述缓冲块1外壁之间留有第三间隙。这样,当缓冲块1受到较大冲击压缩时,其最大变形量为缓冲块座2的高度,因此可以限制缓冲块1过量变形。缓冲块座2内壁与缓冲块1外壁之间留有第三间隙,就能让缓冲块1在压缩时,将压缩的气体在内导气通道排出到外部。本技术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请参考图1-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缓冲块1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点或凸圈103,所述凸点或凸圈103的顶部与所述缓冲块座2顶部底表面相抵,所述凸点或凸圈103、所述缓冲块1上表面和所述缓冲块座2内壁之间留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连通。这样,缓冲块座2在受力向下压时,缓冲块座2首先与缓冲块1上表面的凸点或凸圈103接触,由于接触面积小,可以减轻撞击噪声。同时能让缓冲块1在压缩时,将压缩的气体在内导气通道排出到第四间隙、第三间隙,通过第四间隙、第三间隙排出到外部;同时也能让缓冲块1在恢复原状时,将外部气体通过第三间隙、第四间隙吸入导气通道内,并平衡缓冲块1内的压力。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缓冲块1上端面设有凹槽102,所述凹槽102与所述活塞杆3之间留有第五间隙,所述第五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五间隙与所述第三间隙、第四间隙依次连通为外导气通道。这样,能让缓冲块1在受力压缩时,将压缩的气体在内导气通道依次排出到第五间隙、第四间隙、第三间隙,通过第五间隙、第四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中央设置有贯通缓冲块上下的内孔,所述内孔的上部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凸筋,活塞杆贯穿于所述内孔内部,所述活塞杆外壁与所述凸筋相抵,所述相邻凸筋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缓冲块内孔中部及下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依次连通为内导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中央设置有贯通缓冲块上下的内孔,所述内孔的上部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凸筋,活塞杆贯穿于所述内孔内部,所述活塞杆外壁与所述凸筋相抵,所述相邻凸筋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缓冲块内孔中部及下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依次连通为内导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上部外套设有缓冲块座,所述缓冲块座为顶部封闭的套筒,所述活塞杆贯穿设置于所述缓冲块座中央,所述缓冲块座内壁与所述缓冲块外壁之间留有第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点或凸圈,所述凸点或凸圈的顶部与所述缓冲块座顶部底表面相抵,所述凸点或凸圈、所述缓冲块上表面和所述缓冲块座内壁之间留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华莫勇潘俊斌李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