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72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包括外管、内管、气杆组件、压紧环组件和阀体组件,所述气杆组件包括气杆和活塞,气杆的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通过密封圈与内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内管套接在外管内,所述压紧环组件同时与内管的上端以及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组件同时与内管的下端以及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上端至压紧环组件之间形成一段定位空腔,所述气杆从压紧环组件穿过,并且经定位空腔穿出外管上端。所述多功能弹簧结构,其取消了原有气弹簧的立管、菊花芯、外管层层套接的结构,改为将外管上端与压紧环组件之间预留出定位空腔,所述定位空腔可供定位构件插入,使小型气弹簧能够与周边的座椅构件稳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
本技术涉及气弹簧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座椅的气弹簧为保证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通常会具有立管、菊花芯、外管、内管等多重套接,虽然稳固,但是十分笨重,只能适合一些大型座椅使用。市面上未见有小型座椅采用气弹簧来调节坐垫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气弹簧结构复杂臃肿,无法应用于各类小型座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经结构优化的气弹簧结构,其可应用于各种小型座椅,特别适合自行车座使用。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包括外管、内管、气杆组件、压紧环组件和阀体组件,所述气杆组件包括气杆和活塞,气杆的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通过密封圈与内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内管套接在外管内,所述压紧环组件同时与内管的上端以及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组件同时与内管的下端以及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上端至压紧环组件之间形成一段定位空腔,所述气杆从压紧环组件穿过,并且经定位空腔穿出外管上端。本技术还包括透气芯座,所述透气芯座包括插入定位空腔内且与其相适配的定位端,所述透气芯座内还包括供气杆穿过的通孔,以及供空气流通的气孔。进一步,所述气杆组件还包括弹性卡圈、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分别紧贴活塞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一垫片通过弹性卡圈与气杆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压紧环组件由下至上依次由通气支座、橡胶圈和压紧环组成。进一步,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阀针和隔套,所述隔套安装于阀体的空腔内,所述阀针同时穿过阀体和隔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其取消了原有气弹簧的立管、菊花芯、外管层层套接的结构,改为将外管上端与压紧环组件之间预留出定位空腔,所述定位空腔可供定位构件插入,使小型气弹簧能够与周边的座椅构件稳定连接。改进后的弹簧结构能够用于自行车、便携座椅、轮椅等产品上,具有更宽广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省略了透气芯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由外管1、内管2、气杆组件、压紧环组件、阀体组件和透气芯座组成,所述气杆组件包括气杆3和活塞4,气杆3的下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4通过密封圈与内管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内管2套接在外管1内,所述压紧环组件同时与内管2的上端以及外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组件同时与内管2的下端以及外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1上端至压紧环组件之间形成一段定位空腔5,所述气杆3从压紧环组件穿过,并且经定位空腔5穿出外管1上端。所述透气芯座包括插入定位空腔5内且与其相适配的定位端,所述透气芯座内还包括供气杆3穿过的通孔,以及供空气流通的气孔。所述气杆组件还包括弹性卡圈、第一垫片6和第二垫片7,所述第一垫片6和第二垫片7分别紧贴活塞4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一垫片6通过弹性卡圈与气杆3固定连接。所述压紧环组件由下至上依次由通气支座8、橡胶圈9和压紧环10组成。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11、阀针12和隔套13,所述隔套13安装于阀体11的空腔内,所述阀针12同时穿过阀体11和隔套13。传统气弹簧的外管、菊花芯、立管层层外扩,这与其安装于大型座椅是相适配的,但是当小型座椅需要使用气弹簧时,这种外扩式的套叠结构就会显得十分臃肿。本技术方案以透气芯座取代菊花芯,并且预留出定位空腔供透气芯座插接,避免了气弹簧的总体直径进一步扩大。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内管(2)、气杆组件、压紧环组件和阀体组件,所述气杆组件包括气杆(3)和活塞(4),气杆(3)的下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4)通过密封圈与内管(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内管(2)套接在外管(1)内,所述压紧环组件同时与内管(2)的上端以及外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组件同时与内管(2)的下端以及外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1)上端至压紧环组件之间形成一段定位空腔(5),所述气杆(3)从压紧环组件穿过,并且经定位空腔(5)穿出外管(1)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内管(2)、气杆组件、压紧环组件和阀体组件,所述气杆组件包括气杆(3)和活塞(4),气杆(3)的下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4)通过密封圈与内管(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内管(2)套接在外管(1)内,所述压紧环组件同时与内管(2)的上端以及外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组件同时与内管(2)的下端以及外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1)上端至压紧环组件之间形成一段定位空腔(5),所述气杆(3)从压紧环组件穿过,并且经定位空腔(5)穿出外管(1)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气芯座,所述透气芯座包括插入定位空腔(5)内且与其相适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俊杰廖汉华廖婉玲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华杨气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