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444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维持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并且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在轮胎表面(2a)的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主槽(31),在各第一主槽(3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主槽(32),通过四条主槽(3)区分形成五个环岸部(4),该五个环岸部(4)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第一主槽(31)间的中央环岸部(41)、位于第一主槽(31)与第二主槽(32)之间的两个中间环岸部(42)、位于第二主槽(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两个胎肩环岸部(43),在各环岸部(4)分别设置副槽(5)以及刀槽花纹(6),在各环岸部(4),关于副槽(5)以及刀槽花纹(6)的合计槽面积比率,使胎肩环岸部(43)的槽面积比率高于中央环岸部(41)以及中间环岸部(42)的槽面积比率。

Pneumatic tire

The pneumatic tire of the invention maintains the driving stability of the dry road and further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now. \u5728\u8f6e\u80ce\u8868\u9762(2a)\u7684\u8f6e\u80ce\u8d64\u9053\u9762(CL)\u7684\u4e24\u4fa7\u5206\u522b\u8bbe\u7f6e\u4e00\u6761\u5728\u8f6e\u80ce\u5468\u5411\u5ef6\u4f38\u7684\u7b2c\u4e00\u4e3b\u69fd(31)\uff0c\u5728\u5404\u7b2c\u4e00\u4e3b\u69fd(31)\u7684\u8f6e\u80ce\u5bbd\u5ea6\u65b9\u5411\u5916\u4fa7\u914d\u7f6e\u4e00\u6761\u5728\u8f6e\u80ce\u5468\u5411\u5ef6\u4f38\u7684\u7b2c\u4e8c\u4e3b\u69fd(32)\uff0c\u901a\u8fc7\u56db\u6761\u4e3b\u69fd(3)\u533a\u5206\u5f62\u6210\u4e94\u4e2a\u73af\u5cb8\u90e8(4)\uff0c\u8be5\u4e94\u4e2a\u73af\u5cb8\u90e8(4)\u7531\u4ee5\u4e0b\u90e8\u5206\u6784\u6210\uff1a\u4f4d\u4e8e\u7b2c\u4e00\u4e3b\u69fd(31)\u95f4\u7684\u4e2d\u592e\u73af\u5cb8\u90e8(41)\u3001\u4f4d\u4e8e\u7b2c\u4e00\u4e3b\u69fd(31)\u4e0e\u7b2c\u4e8c\u4e3b\u69fd(32)\u4e4b\u95f4\u7684\u4e24\u4e2a\u4e2d\u95f4\u73af\u5cb8\u90e8(42)\u3001\u4f4d\u4e8e\u7b2c\u4e8c\u4e3b\u69fd(32)\u7684\u8f6e\u80ce\u5bbd\u5ea6\u65b9\u5411\u5916\u4fa7\u7684\u4e24\u4e2a\u80ce\u80a9\u73af\u5cb8\u90e8(43)\uff0c\u5728\u5404\u73af\u5cb8\u90e8(4)\u5206\u522b\u8bbe\u7f6e\u526f\u69fd(5)\u4ee5\u53ca\u5200\u69fd\u82b1\u7eb9(6)\uff0c\u5728\u5404\u73af\u5cb8\u90e8(4)\uff0c\u5173\u4e8e\u526f\u69fd(5)\u4ee5\u53ca\u5200\u69fd\u82b1\u7eb9(6)\u7684\u5408\u8ba1\u69fd\u9762\u79ef\u6bd4\u7387\uff0c\u4f7f\u80ce\u80a9\u73af\u5cb8\u90e8(43)\u7684\u69fd\u9762\u79ef\u6bd4\u7387\u9ad8\u4e8e\u4e2d\u592e\u73af\u5cb8\u90e8(41)\u4ee5\u53ca\u4e2d\u95f4\u73af Trough area ratio of shore (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雪上性能(驱动、制动)以及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目的在于,维持雪地性能的同时改善干地性能。该充气轮胎在轮胎表面的轮胎赤道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主槽,在各第一主槽的外侧配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主槽,通过四条主槽区分形成五个环岸部,该五个环岸部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第一主槽间的中央环岸部、位于第一主槽与第二主槽之间的两个中间环岸部、位于第二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两个胎肩环岸部,在各环岸部分别设置副槽和刀槽花纹,使各环岸部的副槽和刀槽花纹的合计的槽面积比率在中央环岸部以及胎肩环岸部与中间环岸部不同,使中央环岸部以及胎肩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低,使中间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80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能将雪上性能(驱动、制动)维持在与以往的充气轮胎相同的水平的同时改善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但是理想的是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驱动、制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维持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并且能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并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轮胎表面的轮胎赤道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主槽,在各所述第一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主槽,通过四条所述主槽区分形成五个环岸部,该五个所述环岸部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所述第一主槽间的中央环岸部、位于所述第一主槽与所述第二主槽之间的两个中间环岸部、位于所述第二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两个胎肩环岸部,在各所述环岸部分别设置副槽以及刀槽花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岸部,使所述副槽以及所述刀槽花纹的合计槽面积比率在所述中央环岸部以及所述中间环岸部与所述胎肩环岸部不同,使所述胎肩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高于中央环岸部以及中间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并且在所述中央环岸部,所述副槽构成为: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交替地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从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中央环岸部的中途部的第一副槽和在轮胎宽度方向从另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中央环岸部的中途部的第二副槽,且所述中央环岸部形成为条状花纹,而且在所述中央环岸部,所述刀槽花纹包含:第一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副槽的内端延伸至另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以及第二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二副槽的内端延伸至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在所述中间环岸部,所述副槽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三副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第二主槽;以及第四副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二主槽延伸至所述中间环岸部的中途部,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第三副槽,且所述中间环岸部通过所述第一主槽、所述第二主槽以及所述第三副槽被划分形成为花纹块,在各花纹块设置一条所述第四副槽,而且在所述中间环岸部,所述刀槽花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三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四副槽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一主槽;以及一条第四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横截各花纹块,在所述胎肩环岸部,所述副槽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五副槽,从所述第二主槽越过接地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且配置为所述第二主槽,相对于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所述第三副槽,相互的端部不相向;以及第六副槽,从所述胎肩环岸部的中途部越过所述接地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第五副槽,且所述胎肩环岸部通过所述第二主槽和所述第五副槽被划分形成为花纹块,在各花纹块设置一条所述第六副槽,而且在所述胎肩环岸部,所述刀槽花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五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二主槽延伸至所述第六副槽;以及第六刀槽花纹,在所述第五副槽与所述第六副槽以及所述第五刀槽花纹之间所述接地端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根据该充气轮胎,使胎肩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高于中央环岸部以及中间环岸部,由此边缘成分增加,因此能提高雪上性能(驱动、制动)。另一方面,在干燥路面上,对直行行驶时的驾驶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的中央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较低,因此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直行行驶时的驾驶稳定性能。此外,胎肩环岸部对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时的驾驶稳定性产生影响,但是通过将其副槽配置为相对于中间环岸部的副槽,相互的端部不相向,提高了胎肩环岸部以及中间环岸部的第二主槽的周边的刚性,因此能抑制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时的驾驶稳定性的降低。其结果是,能维持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并且能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环岸部设有在轮胎周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五副槽交叉的周向细槽,所述第六刀槽花纹不贯通所述周向细槽地配置于所述周向细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设置周向细槽,提高转动方向盘时的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牵引,由此雪上路面上的手感变得良好,能提高驾驶稳定性能。并且,使第六刀槽花纹不贯通周向细槽,由此保持胎肩环岸部的刚性,能抑制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降低。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在于,使各所述环岸部的所述副槽的槽面积比率,在胎肩环岸部高于所述中央环岸部以及所述中间环岸部。根据该充气轮胎,使副槽的槽面积比率也在胎肩环岸部高于中央环岸部以及中间环岸部,由此使边缘成分增加而不仅仅依靠刀槽花纹,能提高雪上性能(驱动、制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环岸部的所述副槽的槽面积比率A、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所述副槽的槽面积比率B、所述胎肩环岸部的所述副槽的槽面积比率C的关系满足1.1A≤C≤2.0A且1.1B≤C≤2.0B。当胎肩环岸部的副槽的槽面积比率C相对于中央环岸部的副槽的槽面积比率A小于1.1A或相对于中间环岸部的副槽的槽面积比率B小于1.1B时,胎肩环岸部的边缘成分的增加倾向较少,雪上性能的提高效果较小。另一方面,当胎肩环岸部的副槽的槽面积比率C相对于中央环岸部的副槽的槽面积比率A大于2.0A或相对于中间环岸部中的副槽的槽面积比率B大于2.0B时,胎肩环岸部的刚性呈下降倾向,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下降变大。因此,优选槽面积比率的关系满足1.1A≤C≤2.0A且1.1B≤C≤2.0B。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槽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接地宽度D配置于从轮胎赤道面开始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0.05D以上且0.25D以下的范围内,所述第二主槽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接地宽度D配置于从所述轮胎赤道面开始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0.40D以上且0.65D以下的范围内。当第一主槽位于0.05D的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时,中央环岸部的宽度变得过窄,横向刚性降低,因此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呈下降倾向。另一方面,当第一主槽位于0.25D的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时,中间环岸部从对雪上性能影响较大的位置向外侧部分偏移,因此对于雪上性能的提高而言不优选。此外,当第二主槽位于0.65D的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时,胎肩环岸部的宽度变得过窄,横向刚性降低,因此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呈下降倾向。另一方面,当第二主槽位于0.40D的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时,中间环岸部从对雪上性能影响较大的位置向内侧部分偏移,因此对于雪上性能的提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轮胎表面的轮胎赤道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主槽,在各所述第一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主槽,通过四条所述主槽区分形成五个环岸部,所述五个所述环岸部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所述第一主槽间的中央环岸部、位于所述第一主槽与所述第二主槽之间的两个中间环岸部、位于所述第二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两个胎肩环岸部,在各所述环岸部分别设置副槽以及刀槽花纹,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环岸部,使所述副槽以及所述刀槽花纹的合计槽面积比率在所述中央环岸部以及所述中间环岸部与所述胎肩环岸部不同,使所述胎肩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高于中央环岸部以及中间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并且在所述中央环岸部,所述副槽构成为: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交替地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从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中央环岸部的中途部的第一副槽和在轮胎宽度方向从另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中央环岸部的中途部的第二副槽,且所述中央环岸部形成为条状花纹,而且在所述中央环岸部,所述刀槽花纹包含:第一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副槽的内端延伸至另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以及第二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二副槽的内端延伸至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在所述中间环岸部,所述副槽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三副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第二主槽;以及第四副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二主槽延伸至所述中间环岸部的中途部,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第三副槽,且所述中间环岸部通过所述第一主槽、所述第二主槽以及所述第三副槽被划分形成为花纹块,在各花纹块设置一条所述第四副槽,而且在所述中间环岸部,所述刀槽花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三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四副槽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一主槽;以及一条第四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横截各花纹块,在所述胎肩环岸部,所述副槽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五副槽,从所述第二主槽越过接地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且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主槽,相对于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所述第三副槽,相互的端部不相向;以及第六副槽,从所述胎肩环岸部的中途部越过所述接地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第五副槽,且所述胎肩环岸部通过所述第二主槽和所述第五副槽被划分形成为花纹块,在各花纹块设置一条所述第六副槽,而且在所述胎肩环岸部中,所述刀槽花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五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二主槽延伸至所述第六副槽;以及第六刀槽花纹,在所述第五副槽与所述第六副槽以及所述第五刀槽花纹之间越过所述接地端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10 JP 2015-0475711.一种充气轮胎,在轮胎表面的轮胎赤道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主槽,在各所述第一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一条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主槽,通过四条所述主槽区分形成五个环岸部,所述五个所述环岸部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所述第一主槽间的中央环岸部、位于所述第一主槽与所述第二主槽之间的两个中间环岸部、位于所述第二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两个胎肩环岸部,在各所述环岸部分别设置副槽以及刀槽花纹,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环岸部,使所述副槽以及所述刀槽花纹的合计槽面积比率在所述中央环岸部以及所述中间环岸部与所述胎肩环岸部不同,使所述胎肩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高于中央环岸部以及中间环岸部的槽面积比率,并且在所述中央环岸部,所述副槽构成为: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交替地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从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中央环岸部的中途部的第一副槽和在轮胎宽度方向从另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中央环岸部的中途部的第二副槽,且所述中央环岸部形成为条状花纹,而且在所述中央环岸部,所述刀槽花纹包含:第一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副槽的内端延伸至另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以及第二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二副槽的内端延伸至一方的所述第一主槽,在所述中间环岸部,所述副槽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三副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主槽延伸至所述第二主槽;以及第四副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二主槽延伸至所述中间环岸部的中途部,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第三副槽,且所述中间环岸部通过所述第一主槽、所述第二主槽以及所述第三副槽被划分形成为花纹块,在各花纹块设置一条所述第四副槽,而且在所述中间环岸部,所述刀槽花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三刀槽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从所述第四副槽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一主槽;以及一条第四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横截各花纹块,在所述胎肩环岸部,所述副槽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五副槽,从所述第二主槽越过接地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且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主槽,相对于所述中间环岸部的所述第三副槽,相互的端部不相向;以及第六副槽,从所述胎肩环岸部的中途部越过所述接地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轮胎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第五副槽,且所述胎肩环岸部通过所述第二主槽和所述第五副槽被划分形成为花纹块,在各花纹块设置一条所述第六副槽,而且在所述胎肩环岸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场崇史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