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8782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了一种密封条,该密封条包括:底壁(11)、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并且其中,由底壁(11)与第一侧壁(12)形成的角度是恒定的,并且由底壁(11)与第二侧壁(13)形成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用于将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之间的角度预形成为恒定的并且等于或大于最终的最大角度;第二步骤,通过制约部件(22)制约底壁(11)与第二侧壁(13)之间的边界朝着第一侧壁(12)的移动;第三步骤,使用可移动滚轮(25)部分地变化第二侧壁(13)的角度;和第四步骤,使用可微动滚轮(24)形成第一侧壁(12)的角度。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ong parts

The invention produces a sealing strip, the sealing strip comprises a bottom wall (11), a first side wall (12),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13), and among them, from the bottom wall (11) and the first side wall (12) forming angle is constant, and the bottom wall (11 second) and side wall (13) forming the angle part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method includes: a first step for the first wall (12) and second side walls (13) the angle between the pre formed constant and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e maximum point of final; second steps, through the control part (22) which bottom wall (11)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13) between the boundary toward the first side wall (12) of the movement; third steps, using a movable roller (25) partially change second side wall (13) angle; and the fourth step, using micro roller (24) forming a first side wall (12)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挤压成型来制造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长部件的方法,该长部件包括夹持部,该夹持部包括:底壁;从底壁的两端竖立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金属芯部件,该金属芯部件在从底壁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范围内嵌入在该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内部,底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自始至终是恒定的,同时底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
技术介绍
用于闭合开口的门、盖等设置于诸如汽车的入口/出口或后备箱这样的车辆开口,并且用于密封开口与门、盖等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条设置于开口的周边。另外,加强开口的凸缘设置于车辆开口的周边。密封条是挤压成型的、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长部件,并且包括具有中空筒状形状的密封部和夹持部。夹持部构造成包括底壁和从底壁的两端竖立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且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密封部设置在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在密封条安装于凸缘的状态下,该第一侧壁位于车辆外侧,并且夹持车辆开口的周边处的凸缘的夹持唇部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密封条由于夹持凸缘的夹持部的夹持唇部而得以安装,并且密封部与门、盖等进行接触,从而密封车辆开口与门、盖等之间的间隙。另外,为了覆盖和隐藏凸缘,在一些情况下,将仅具有夹持部而不具有密封部的产品安装于凸缘。这里,凸缘的厚度取决于开口的区域而不同。凸缘在薄区域处由一个金属板制成,但是在厚区域处,构造成由互相重叠并且经受点焊的三个以上的金属板制成。在现有技术中,密封条的夹持部形成为具有与凸缘的最薄区域的厚度对应的恒定开口宽度。换句话说,夹持部的底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角度以及底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自始至终是恒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将凸缘插入到夹持部内所需的载荷在凸缘具有大的厚度的区域中增大,所以难以将密封条安装于凸缘。因此,JP-A-2000-33840、JP-A-H02-175128和JP-A-H05-147098公开了安装于凸缘的夹持部的开口宽度与凸缘的厚度对应地部分变化的专利技术,具体为公开了在密封条安装于凸缘的状态下,底壁与车辆内侧的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的专利技术。在JP-A-2000-33840中,使用在中心处具有容纳槽的专用成型装置,通过使挤压成型之后的密封条的第二侧壁(车辆内侧的侧壁)与底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而使夹持部的开口宽度与凸缘的厚度对应地变化。具体地,通过将其夹持部形成为具有与凸缘的最薄区域的厚度对应的恒定开口宽度的密封条的一部分设定在成型装置的容纳槽中,并且然后将楔形夹具敲入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空间内,第二侧壁向外扩开。以这种方式,得到了在夹持部的一部分中具有宽部的密封条。在JP-A-H02-175128中,首先,使密封条的预制品通过具有恒定间隔的一对滚轮,该密封条的预制品是从挤压机挤出(预形成)的,使得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于底壁的角度比最终完成品的最大角度大。以这种方式,通过滚轮从外侧以预定的恒定角度按压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每个,并从而得到夹持部的开口宽度与凸缘的最厚区域对应的密封条。随后,使密封条进一步通过一对滚轮,该一对滚轮包括具有能够在其宽度方向上向内和向外偏移的旋转轴的可移动滚轮以及预定位置处的具有不偏移的旋转轴的固定滚轮。从而,夹持部的开口宽度与凸缘的厚度对应地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具体地,在与凸缘的具有小厚度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中,可移动滚轮进一步向内偏移,从而进一步向内按压第二侧壁,并从而在第二侧壁与底壁之间形成锐角。同样在JP-A-H05-147098中,将密封条的预制品在一对滚轮之间通过,该一对滚轮包括具有能够在其宽度方向上向内和向外偏移的旋转轴的可移动滚轮以及预定位置处的具有不偏移的旋转轴的固定滚轮,并且,与JP-A-2-175128相似地,可移动滚轮与凸缘的厚度对应地向内和向外偏移。以这种方式,在第二侧壁与底壁之间形成的角度在其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JP-A-2000-33840中,需要根据与凸缘具有不同厚度的区域的数量设置专用成型装置和楔形夹具。因此,由于需要提供设置有具有不同宽度的容纳槽的多个成型装置和夹具,所以不仅制造成本增加,而且因为需要使第二侧壁的角度对于各个区域变化,所以制造过程变得复杂化。因此,在车辆开口具有其中凸缘具有多个不同厚度的区域的情况下,难以使用在JP-A-2000-33840中公开的技术。另一方面,在JP-A-H02-175128和JP-A-H05-147098中,在密封条的挤压成型过程中,第二侧壁被能够在密封条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和向外偏移的可移动滚轮从外侧按压,并且在底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从外侧按压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的两个滚轮之中,在通过固定滚轮112使得第一侧壁102与底壁101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自始至终恒定的同时,可移动滚轮113向内和向外偏移,使得第二侧壁103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注意,在图8中,参考标号100表示密封条的夹持部,参考标号104表示芯部件,并且参考标号105表示夹持唇部。这里,当可移动滚轮113向内偏移从而缩窄夹持部100的开口宽度时,由于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具有相同大小的力也从固定滚轮112作用于第一侧壁102。换句话说,以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与底壁101的各交叉点用作旋转中心,相同的力矩作用于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然而,在JP-A-H02-175128和JP-A-H05-147098中,当形成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相对于底壁101的角度时,夹持部100的移动在其宽度方向上不受特别限制。因此,在JP-A-H02-175128和JP-A-H05-147098中,当可移动滚轮113向内偏移时,第二侧壁103的角度不仅如图8所示地变化,而且,实际上,如图9所示,底壁101由于可移动滚轮113的按压力而向固定滚轮112侧偏移,并且夹持部100总是移动至固定滚轮112与可移动滚轮113之间的中心。换句话说,当仅有可移动滚轮113向内偏移从而缩窄夹持部100的开口宽度时,底壁101具有位置转移,使得夹持部10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总是与固定滚轮112与可移动滚轮113之间的中心一致。在该状态下,不能仅部分地变化第二侧壁103的角度,并且与第二侧壁103的角度相似地,第一侧壁102的角度实际上也变化。这里,由于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密封部的角度也与第一侧壁一起变化,所以密封部与门之间的接触位置改变,并且存在水将从改变的接触部渗漏的担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诸如通过挤压成型使夹持部的开口宽度部分地改变的密封条这样的长部件的制造期间,当底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根据凸缘的厚度部分地变化时,底壁与第一侧壁之间角度不变。解决问题的方案一种通过挤压成型来制造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长部件的方法,该长部件包括夹持部,该夹持部包括:底壁;从底壁的两端竖立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金属芯部件,该金属芯部件从底壁至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嵌入在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内部,底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自始至终是恒定的,并且底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长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挤压成型来制造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长部件的方法,所述长部件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底壁;从所述底壁的两端竖立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金属芯部件,该金属芯部件从所述底壁至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嵌入在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内部,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自始至终是恒定的,并且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角度以及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预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是恒定的,并且等于或大于其最终的最大角度;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制约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边界朝着所述第一侧壁移动;和第三步骤:通过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将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形成为最终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27 JP 2015-0133451.一种通过挤压成型来制造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长部件的方法,所述长部件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底壁;从所述底壁的两端竖立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金属芯部件,该金属芯部件从所述底壁至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嵌入在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内部,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自始至终是恒定的,并且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角度以及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预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是恒定的,并且等于或大于其最终的最大角度;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制约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边界朝着所述第一侧壁移动;和第三步骤:通过在长度方向上部分地变化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将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角度形成为最终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制约部件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英希白川昭彦奥田满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