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8667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0:46
一种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包括第一浇道座和第二浇道座;设在第一浇道座上的接料口、第一流道凹槽、第四流道凹槽、第一调温系统;设在第二浇道座上的第三流道凹槽、第二流道凹槽、第二调温系统;设在第一浇道座或第二浇道座上的密封槽及密封圈;第一流道凹槽和第二流道凹槽的远离接料口端、第三流道凹槽和第四流道凹槽的近接料口端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动模与定模闭合后,第二流道凹槽和第一流道凹槽的近接料口端闭合、第二流道凹槽的另一端与第一浇道座闭合、第一流道凹槽的另一端与第二浇道座闭合、第三流道凹槽近接料口端与第一浇道座闭合、第四流道凹槽近接料口端与第二浇道座闭合、第三流道凹槽和第四流道凹槽的另一端闭合成流道。

Runner system for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mold

For a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mold runner system, including the first runner and second runner runner in the first seat; seat of the receiving port, a first channel groove and the fourth groove, the first channel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 the second, third runner runner groove on the base of the second groove, second. System; in the first or second runner runner seat sealing groove and seal ring; the first channel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flow away from the material receiving opening end, third channel and fourth channel groove groove near the feed inlet end to the direction of bending away from each other; the movable mould and the fixed mould after the close proximity of material end closure, second channel second channel and the first channel groove groove groov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runner seat closed, the first channel groov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runner seat closed and third channel groove near the discharge port end The utility model is closed with the first runner seat, the fourth channel groove is near the material receiving end, and the second runner seat is close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channel groove and the fourth flow channel groove are closed to synthesize the flow pas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反应注射成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
技术介绍
反应注射成型(简称RIM),一种工业成型加工工艺。成型过程中有化学反应的一种注射成型方法,这种方法所用原料不是聚合物,而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液态单体或预聚物,以一定比例分别加到混合头中,在加压下混合均匀,立即注射到闭合模具中,在模具内聚合固化,定型成制品。由于所用原料是液体,用较小压力即能快速充满模腔,所以降低了合模力和模具造价,特别适用于生产大面积制件。RIM最早仅用于聚氨酯材料,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RIM也可应用于多种材料(如环氧、尼龙、聚脲及聚环戊二烯等)的加工。用于橡胶与金属成型的RIM工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反应注射成型要求各组分一经混合,立即快速反应,并且物料能固化到可以脱模程度。因此,要采用专用原料和配方,有时制品还需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性能。成型设备的关键是混合头的结构设计、各组分准确计量和输送,以及组分的充分混合。此外,模具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CN1651210A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聚氨酯模塑制品的工艺和装置。将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和至少一种多元醇组分以计量的方式传送到混合腔中;在所述混合腔中混合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和至少一种多元醇组分,以便形成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经由流道来将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排放到模腔中;和通过压力介质来在所述模腔中的聚氨酯反应混合物上施加压力,所述压力高得足以封住由反应和/或热收缩和/或夹杂气穴所引起的缺陷,其中,所述压力介质被引入到与所述模腔液压式相连的至少一个溢流腔中,和/或被引入到所述流道中。模腔通过流道与来自混合头的外通道液压式相连。现有技术中,反应物各组分的混合依靠混合头来实现,而混合头的结构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当生产工艺变更,在物料粘度,流量发生变化时其混匀效果较差,往往难以满足反应注射成型的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使进入模腔内反应物混合更加均匀,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包括分别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动模、定模连接的第一浇道座和第二浇道座;设置在第一浇道座上,用于与混合头的外通道连接的接料口,第一端与所述接料口连通的第一流道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上,用于与所述第一流道凹槽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三流道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上,用于与所述接料口连通的第二流道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座上,用于与所述第二流道凹槽的远离接料口端连通的第四流道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座内的第一调温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内的第二调温系统;设置在第一浇道座或第二浇道座连接面上的密封槽;嵌入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第一流道凹槽和第二流道凹槽的远离接料口端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所述第三流道凹槽和第四流道凹槽的近接料口端也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所述动模与定模闭合后,第一浇道座和第二浇道座叠置成一体,第二流道凹槽和第一流道凹槽的近接料口端闭合成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凹槽的远离接料口端与第一浇道座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凹槽的远离接料口端与第二浇道座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凹槽近接料口端与第一浇道座的接触面闭合成第四流道,第四流道凹槽近接料口端与第二浇道座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五流道,第三流道凹槽和第四流道凹槽的远离接料口端闭合成第六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它们之间错层布置;所述第三流道和第五流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它们之间错层布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所述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呈菱形布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所述第三流道凹槽和第四流道凹槽的近接料口端呈Z向布置,所述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呈六边形布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所述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为扁平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凹槽、第二流道凹槽的近接料口端的截面为扇形截面,所述第三流道凹槽和第四流道凹槽的远离接料口端的截面为扇形截面,第一流道和第六流道为圆柱形流道;所述扁平流道与圆柱形流道设有平滑的过渡段。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还具有至少二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座上的第一连接孔;至少二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上的第二连接孔;当动模与定模闭合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互对齐。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还具有至少二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座上用于配合混合头的外通道定位的定位销。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改进方案可单独或组合实施。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两种或两种以上液态单体或预聚物反应物混合物,按一定比例在混合头中混合后,经混合头的外通道送入接料口,在加压状态下反应物混合物流经第一流道后,分成二部分,一部分流经第三流道、第五流道,另一部分流经第二流道、第四流道,在第六流道内汇合,然后经模具的浇口流入成型腔内。流道的中部具有两弯曲的混合流道;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它们之间错层布置;所述第三流道和第五流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它们之间错层布置。反应物混合物在流道内的流向从不同方向进行多次改变,加上流道变径及形状的改变,流体在流道内更易形成湍流,使反应物混合物混合更均匀,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能迅速适应生产工艺,物料粘度,流量的变化,使同一套设备能适应不同产品的反应注射成型要求,降低投资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浇道系统的第一浇道座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实施例浇道系统的第二浇道座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实施例浇道系统的流道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实施例第一浇道座与动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第二浇道座与定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的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包括分别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动模1、定模2连接的第一浇道座3和第二浇道座4;设置在第一浇道座3上,用于与混合头的外通道连接的接料口5,第一端与接料口5连通的第一流道凹槽6;设置在第二浇道座4上,用于与第一流道凹槽6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三流道凹槽7;设置在第二浇道座4上,用于与接料口5连通的第二流道凹槽8;设置在第一浇道座3上,用于与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端连通的第四流道凹槽9;设置在第一浇道座3内的第一调温系统10;设置在第二浇道座4内的第二调温系统11;设置在第一浇道座3或第二浇道座4连接面上的密封槽12;嵌入密封槽12内的密封圈;第一流道凹槽6和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端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第三流道凹槽7和第四流道凹槽9的近接料口端也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动模1与定模2闭合后,第一浇道座3和第二浇道座4叠置成一体,第二流道凹槽8和第一流道凹槽6的近接料口5端闭合成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5端与第一浇道座3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二流道,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动模(1)、定模(2)连接的第一浇道座(3)和第二浇道座(4);设置在第一浇道座(3)上,用于与混合头的外通道连接的接料口(5),第一端与所述接料口(5)连通的第一流道凹槽(6);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4)上,用于与所述第一流道凹槽(6)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三流道凹槽(7);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4)上,用于与所述接料口(5)连通的第二流道凹槽(8);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座(3)上,用于与所述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端连通的第四流道凹槽(9);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座(3)内的第一调温系统(10);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4)内的第二调温系统(11);设置在第一浇道座(3)或第二浇道座(4)连接面上的密封槽(12);嵌入所述密封槽(12)内的密封圈;所述第一流道凹槽(6)和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端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所述第三流道凹槽(7)和第四流道凹槽(9)的近接料口端也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所述动模(1)与定模(2)闭合后,第一浇道座(3)和第二浇道座(4)叠置成一体,第二流道凹槽(8)和第一流道凹槽(6)的近接料口(5)端闭合成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5)端与第一浇道座(3)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凹槽(6)的远离接料口(5)端与第二浇道座(4)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凹槽(7)近接料口(5)端与第一浇道座(3)的接触面闭合成第四流道,第四流道凹槽(9)近接料口(5)端与第二浇道座(4)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五流道,第三流道凹槽(7)和第四流道凹槽(9)的远离接料口(5)端闭合成第六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它们之间错层布置;所述第三流道和第五流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它们之间错层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浇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反应注射成型模具的动模(1)、定模(2)连接的第一浇道座(3)和第二浇道座(4);设置在第一浇道座(3)上,用于与混合头的外通道连接的接料口(5),第一端与所述接料口(5)连通的第一流道凹槽(6);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4)上,用于与所述第一流道凹槽(6)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三流道凹槽(7);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4)上,用于与所述接料口(5)连通的第二流道凹槽(8);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座(3)上,用于与所述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端连通的第四流道凹槽(9);设置在所述第一浇道座(3)内的第一调温系统(10);设置在所述第二浇道座(4)内的第二调温系统(11);设置在第一浇道座(3)或第二浇道座(4)连接面上的密封槽(12);嵌入所述密封槽(12)内的密封圈;所述第一流道凹槽(6)和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端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所述第三流道凹槽(7)和第四流道凹槽(9)的近接料口端也向相互远离方向弯曲;所述动模(1)与定模(2)闭合后,第一浇道座(3)和第二浇道座(4)叠置成一体,第二流道凹槽(8)和第一流道凹槽(6)的近接料口(5)端闭合成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凹槽(8)的远离接料口(5)端与第一浇道座(3)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凹槽(6)的远离接料口(5)端与第二浇道座(4)的接触面闭合成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凹槽(7)近接料口(5)端与第一浇道座(3)的接触面闭合成第四流道,第四流道凹槽(9)近接料口(5)端与第二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陈赵真彭友德陈雷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金镂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