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冲击稳定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937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酰胺-聚苯醚基的树脂组合物,其包含1~20质量ppm的铜和0.1~2质量%的二氧化钛和/或炭黑,其中分散在聚酰胺中含有聚苯醚或者聚苯醚和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的分散相的体积平均粒径与数均粒径的比为2.0~5.0,所述组合物中的聚苯醚的重均分子量为45,000~65,0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组合物。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以下特性的树脂组合物低温下的多轴冲击强度的离散小、热处理后成型体的变色和拉伸伸长率的减小得到高度抑制、以及在熔化温度下停留之后的冲击强度优异。
技术介绍
聚酰胺-聚苯醚基材料由于它们优异的机械特性、耐热性、耐油性等而用于多种用途,特别用于交通工具,例如车身板件、燃料挡板阀、门镜框、轮罩、空调的风扇和继电器部件。要求这些组件在宽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特性。因此,要求它们具有在热老化后优异的机械特性、耐变色性和低温下的高冲击强度。至于提高热老化后的机械强度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添加铜化合物。虽然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热老化后的机械特性等,但是会遇到成型体在热老化后严重变色而导致用途和颜色受限的问题。此外,至于改善耐变色性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5公开了添加二氧化钛。但是,这些技术主要用于抑制聚酰胺-聚苯醚基材料的光变色,对于压制如以上提及的由于暴露在高温下引起的变色并非如此有效。发现在添加大量二氧化钛的情况下可得到某些效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机械特性会恶化,这不符合市场所需要的热老化后的高机械强度的要求。作为提高聚酰胺-聚苯醚基材料的多轴冲击强度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6公开了熔融捏合在特定温度下具有特定粘度的嵌段共聚物以形成该嵌段共聚物的网络结构。此外,专利文献7公开了其中分散聚苯醚颗粒以使超过一半的分散颗粒的分散直径为1.0μm或更小以及此外将聚酰胺和聚苯醚的端基浓度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技术。但是,最近已发现以上技术不足以改善实际的多轴冲击强度。也就是说,通过以上技术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平板状成型体的多轴冲击强度有所改善,但对其实用的具有三维形状的成型体的改善不够。例如,用于交通工具的成型体(例如车身板件、燃料挡板阀、门镜框、轮罩和空调的风扇)均具有曲面。也就是说,市场对聚酰胺-聚苯醚基材料所要求的性能是在低温下的曲面部分的高多轴冲击强度。通常,聚酰胺-聚苯醚基材料在低温下平板成型片的多轴冲击强度测量中具有较高的标准偏差(即低温下多轴冲击强度的变化较大)。即使对于其平板成型片具有足够的多轴冲击强度的组合物而言,仍存在这样的问题与平板成型片的多轴冲击强度相比,低温下成型片的曲面部分的多轴冲击强度易于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平均值降低。也就是说,显然为了改善成型片的曲面部分的多轴冲击强度,需要能够提供在低温下具有更稳定的多轴冲击强度而无变化的平板成型片的树脂组合物。此外,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模具夹持压力数千吨级的大型成型机被用于制造大成型体,例如汽车的车身板件、燃料挡板阀和门镜框,所述树脂在该成型机筒中的停留时间增加,导致机械特性(特别是抗冲击性)锐减。为了获得树脂在这些成型机中停留之后的稳定性,以上提及的技术是不够的,并已经要求在这方面进行改进。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No.4857575专利文献2JP-A-6-157894专利文献3JP-A-5-306368专利文献4JP-A-5-295250专利文献5JP-A-6-287446专利文献6JP-A-63-92668专利文献7JP-A-2002-33880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不仅具有优异的低温下的多轴冲击强度,而且多轴冲击强度值的变化较小,由该组合物制得的具有曲面的成型体的多轴冲击强度优异,热处理后成型体的变色和拉伸长度的减小得到高度抑制,以及在熔化温度下停留之后的冲击强度优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包含以上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人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尝试中所进行的广泛研究的结果,已发现以上目的可以通过包含铜和二氧化钛和/或炭黑的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来实现,在该组合物中,将所述分散相的分散态(即分散相的体积平均粒径与数均粒径的比)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并且将该组合物中聚苯醚的重均分子量控制在特定范围内。由此,已完成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如下。(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a)聚酰胺;(b)聚苯醚;(c)至少一种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d)铜;和(e)二氧化钛和/或炭黑,其中所述组合物中的聚苯醚(b)的重均分子量为45,000~65,000,所述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是包含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嵌段(A)和共轭二烯化合物嵌段(B)的ABA型和/或ABAB型嵌段共聚物的部分氢化产物,所述铜(d)的含量基于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为1~20质量ppm,所述二氧化钛和/或炭黑(e)的含量基于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为0.1~2质量%,所述聚酰胺(a)形成连续相,所述聚苯醚(b)分散在该连续相中以形成分散相,所述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存在于选自聚酰胺(a)连续相和聚苯醚(b)分散相中的至少一相中,由此当该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存在于聚苯醚(b)分散相中时,该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与聚苯醚(b)一起形成分散相,当该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存在于聚酰胺(a)连续相中时,该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单独形成不同于聚苯醚(b)分散相的分散相,以及分散在聚酰胺(a)中的包含聚苯醚(b)和/或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的分散相的体积平均粒径(Dv)与数均粒径(Dn)的比(Dv/Dn)为2.0~5.0。(2)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基于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为1~10质量ppm的铜(d)。(3)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铜(d)由下式表示CuaXbYc在上式中,Cu表示铜,X表示选自OH、CH3COO、SO4和CN的基团,Y表示氧或卤素,a、b和c表示0~7的整数,条件是a不可以为0。(4)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Dv/Dn为2.5~5.0。(5)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中的聚苯醚(b)的重均分子量为45,000~58,000。(6)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包含重均分子量不同的两种或更多种聚苯醚的混合物作为聚苯醚(b)。(7)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包含官能化聚苯醚和非官能化聚苯醚的混合物作为聚苯醚(b)。(8)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酰胺(a)是聚酰胺6,6。(9)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预先含有所述铜(d)的聚酰胺作为聚酰胺(a)。(10)以上(9)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含有不小于10 ppm且不大于150ppm铜(d)的聚酰胺和含有不小于0ppm且小于10ppm铜(d)的聚酰胺的至少两种聚酰胺组分作为聚酰胺(a)。(11)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数均分子量为200,000~300,000的至少一种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作为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12)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包含2,6-二甲基苯酚和2,3,6-三甲基苯酚的聚苯醚共聚物(b-1)作为聚苯醚(b),所述聚苯醚共聚物(b-1)的每个单体单元包含基于该聚苯醚共聚物(b-1)的总质量为80~90质量%的2,6-二甲基苯酚和10~20质量%的2,3,6-三甲基苯酚。(13)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将所述二氧化钛和/或炭黑(e)预先与至少一部分聚酰胺(a)混合,以及然后与聚苯醚(b)和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混合。(14)以上(1)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a)聚酰胺;(b)聚苯醚;(c)至少一种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d)铜;和(e)二氧化钛和/或炭黑,其中    所述组合物中的聚苯醚(b)的重均分子量为45,000~65,000,    所述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是包含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嵌段(A)和共轭二烯化合物嵌段(B)的ABA型和/或ABAB型嵌段共聚物的部分氢化产物,    所述铜(d)的含量基于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为1~20质量ppm,    所述二氧化钛和/或炭黑(e)的含量基于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为0.1~2质量%,    所述聚酰胺(a)形成连续相,所述聚苯醚(b)分散在该连续相中以形成分散相,所述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存在于选自聚酰胺(a)连续相和聚苯醚(b)分散相中的至少一相中,由此当该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存在于聚苯醚(b)分散相中时,该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与聚苯醚(b)一起形成分散相,当该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存在于聚酰胺(a)连续相中时,该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单独形成不同于聚苯醚(b)分散相的分散相,以及    分散在聚酰胺(a)中的包含聚苯醚(b)和/或部分氢化嵌段共聚物(c)的分散相的体积平均粒径(Dv)与数均粒径(Dn)的比(Dv/Dn)为2.0~5.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好贵章土岐真黄书杰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