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98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人类中免疫治疗的组合物和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在T细胞中表达并包含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跨膜结构域、CD79αβ异二聚体和控制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区域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来源于相同的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并且在复合体中形成单一单元。信号传导区域包含与共刺激信号传导结构域组合的T细胞信号传导结构域。信号传导区域与CD79αβ异二聚体融合。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可以使用靶向性分子作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所靶向的细胞之间的桥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药和在免疫治疗中(如在治疗癌症中)使用所述治疗药的方法。专利技术背景免疫系统设计成在针对未感染组织的免疫病理学最小情况下根除大量病原体。免疫治疗是正在兴起的治疗模式,其寻求利用人免疫系统的力量治疗疾病,尤其癌症。一个用于增强受试者中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治疗方法是一种称作过继细胞转移(ACT)的细胞疗法。ACT是涉及从受试者取出免疫细胞、离体操作(即活化、纯化和/或扩充细胞)并后续将所产生的细胞产物输注返回相同受试者的细胞疗法。过继T细胞疗法代表强力的探索CD8+T细胞识别并摧毁恶性细胞(其呈递从肿瘤相关抗原来源的肽)的能力的癌症治疗模式。但是,过继T细胞疗法通常依赖于患者中预存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的可用性。在尝试克服对癌症患者中预存肿瘤反应性T细胞的依赖性时,已经开发了旨在将编码肿瘤反应性受体的基因引入来自患者的T细胞中的基因疗法。用于这类基因疗法的受体包括常规的TCRαβ基因和TCRγδ基因,还包括允许导引正常情况下T细胞不识别的结构物(如确定的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设计者”受体。通过抗原结合部分(最典型地是来自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的单链可变片段(scFv))与跨膜结构域和T细胞活化结构域融合在一起,在肿瘤表面导引抗原变得可能。这种人工免疫受体在T细胞表面表达并且当抗原结合结构域与其靶抗原结合时,将触发T细胞效应子功能。如今,这些类型的人工淋巴细胞信号传导受体常称作嵌合抗原受体(CAR)。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已经对某些癌症患者显示出非常有前景的临床获益。典型的CAR-T细胞构建体由胞外结构域组成,所述胞外结构域由scFv形式的抗肿瘤目标抗体的重链(VH)结构域和轻链(VL)结构域组成,所述结构域与柔性跨膜结构域(如来源于CD8或CD28)融合、与共刺激分子(如4-1BB)的激活结构域组成的胞内结构域融合以及与基于酪氨酸的激活基序(如来自CD3ζ)融合(Sadelain等人,CancerDiscovery2013;3(4):388-398)。表达这种构建体的T细胞可以按MHC非依赖性方式识别并摧毁表达肿瘤相关抗原的癌细胞。最近,引入多链CAR构思,其中在近膜位置的信号传导结构域存在于与携带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的多肽不同的多肽上(WO2014039523)。尽管这种多链CAR构思为CAR提供了更灵活的构造,但是其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仍然是含有不同蛋白质的融合位点的嵌合物。尽管在实体瘤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中令人印象深刻(Sadelain等人,CancerDiscovery2013;3(4):388-398),目前存在多种阻碍广泛临床应用CAR-T细胞的局限并且存在待克服以实现明显临床获益的几个难题。最重要的,目前使用的CAR-设计已经显示具有免疫原性。这种免疫原性潜在地受两个独立要素驱动:1)使用并非全人或人源化的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和2)来源于不同蛋白质的蛋白质结构域融合。这可能引入可以危及治疗效果(例如通过妨碍CAR经修饰的T细胞的持久性)的不想要的免疫应答。众所周知,两种不同蛋白质的融合可能产生所谓的新表位。这些新表位可以导致不想要的免疫反应(Sadelain等人,CancerDiscovery2013;3(4):388-398)。采用嵌合(小鼠/人)治疗性抗体药物时,还充分记录到患者可能对小鼠来源的序列发生反应并且产生所谓的人抗小鼠抗体(HAMA)应答(Sadelain等人,CancerDiscovery2013;3(4):388-398;Maus等人,CancerImmunolRes2013;1(1):26-31)。除了限制治疗益处外,这种可以产生类似于过敏反应的症状,范围从轻度皮疹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归因于CAR-T细胞的这些已知缺点,研究者已经持续地工作以修饰CAR-T细胞,旨在改善CAR-T细胞功能并减少副作用,但是迄今,上文提到的问题仍尚未解决。一个以MHC非依赖性方式识别表达靶相关抗原的靶细胞并且没有CAR-T细胞缺点的解决方案是在T细胞中使用免疫球蛋白(Ig)抗原受体(也称作B细胞受体)。在Costa等人(J.Exp.Med.1992;175:1669-1676)中,通过在B29(CD79β)存在下转染,B淋巴细胞的Ig抗原受体在JurkatT细胞系中功能性重构。在相应的专利申请(WO9318161)中,公开了包含表达序列、其片段或衍生物的DNA构建体,所述表达序列编码IgM免疫球蛋白和B29蛋白质。这些报告仅显示,转运IgM至T细胞表面需要Ig重链和轻链与CD79β共表达。另外,显示IgM受体最小激活,但是仅在JurkatT细胞系中并仅与单克隆抗体直接温育后才显示IgM受体最小激活,而与靶细胞接触后不显示IgM受体最小激活。因此,本领域中明确需要在没有可能导致免疫原性新表位的胞外融合位点的情况下,使用人或人源化T细胞相关抗体构建体的改进型免疫治疗用组合物和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这个未满足的需求。通过引用方式并入全部出版物、专利及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的方式以相同程度并入本文,如同通过引用方式专门且独自地并入每份单独的出版物、专利或专利申请。在本文术语和所并入参考文献的术语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本文本文术语优先。专利技术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控制T细胞活化的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系统治疗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癌症)的组合物和方法。更具体地,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包含来自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蛋白的与CD79蛋白或其功能性等同物和信号传导区域组合的胞外抗原识别和跨膜结构域。这种信号传导区域包含与共刺激结构域组合的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结构域。本专利技术典型的是,信号传导区域与CD79蛋白融合。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可以与许多不同的肿瘤靶向分子协同工作。因为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来源于相同的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蛋白、并且额外地在复合体中形成单一单元,所以胞外融合位点不存在于受体的胞外结构域中,因此,在抗体介导的免疫识别期间避免了采用这些构建体时不想要和有害的免疫原性/免疫应答。此外,这种复合体的嵌合组成部分仅胞内位于其中CD79蛋白和信号传导区域融合在一起的位点处。本专利技术提供分离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即分离的B细胞受体样蛋白,所述复合体包含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跨膜结构域、CD79蛋白或其功能性等同物和控制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区域。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来源于相同的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蛋白并且在复合体中形成单一的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蛋白。本专利技术典型的是,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蛋白与CD79蛋白和信号传导区域组合。该信号传导区域包含T细胞信号传导结构域和共刺激结构域。本专利技术还典型的是,该信号传导区域与CD79蛋白融合。如本文所用的CD79蛋白可以由CD79α蛋白(SEQIDNO.:1),、CD79β蛋白(SEQIDNO.:2)、CD79α同型二聚体、CD79β同型二聚体、CD79αβ异二聚体或其任何功能性等同物组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CD79蛋白由CD79α蛋白或其任何功能性等同物;尤其CD79α蛋白组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CD79蛋白由CD79β蛋白或其任何功能性等同物;尤其CD79β蛋白组成。在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药

【技术保护点】
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包含:‑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跨膜结构域,‑CD79蛋白或其功能性等同物,和‑控制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区域;其中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来源于相同的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蛋白,并且其中信号传导区域包含与共刺激结构域组合的T细胞信号传导结构域,并且其中信号传导区域与CD79蛋白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4 EP 14190210.61.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包含:-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跨膜结构域,-CD79蛋白或其功能性等同物,和-控制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区域;其中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来源于相同的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蛋白,并且其中信号传导区域包含与共刺激结构域组合的T细胞信号传导结构域,并且其中信号传导区域与CD79蛋白融合。2.一种或多种分离的核酸序列,共同编码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CD79蛋白由CD79α蛋白、CD79β蛋白、CD79α同型二聚体、CD79β同型二聚体、CD79αβ异二聚体或其任何功能性等同物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T细胞信号传导结构域、共刺激结构域或二者与CD79蛋白的一个或两个单体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形成单一的人或人源化B细胞受体蛋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与表面抗原结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与靶向性分子上表达的通用表位结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靶向性分子是蛋白质支架。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靶向性分子选自scFv分子、Darpin分子、纳米体分子、α体分子、Centyrin分子、亲和体分子、单一重链抗体或来自任何其他蛋白质支架平台的分子。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靶向性分子与表面抗原结合。11.根据权利要求6和10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表面抗原与实体瘤或血液肿瘤相关。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T细胞信号传导结构域含有一个或多个导致T细胞活化的ITAM基序。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细胞受体样复合体,其中共刺激结构域包含共刺激分子的胞内结构域的一个或多个片段,所述共刺激分子选自CD27、CD28、4-1BB、OX40、CD30、CD40L、ICOS、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CD2、CD7、NKG2C、GITR、CD137、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德博尔C·林妮曼A·N·M·舒马彻R·墨扎德拉
申请(专利权)人:BCRT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荷兰,NL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