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春声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8066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51
一种集成动力系统,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施力于杠杆,发力纤绳向右移动,左边的夹持单元上升,夹持触头夹持住左侧的长柄竖拍向上提升;发力纤绳向左移动,右边的夹持单元上升,并夹持右侧的长柄竖拍上升。长柄竖拍向上升,拉动同侧的弓弦,夹持单元下降,松开长柄竖拍,长柄竖拍在弓弦的作用下,急速冲击下方的浮球。受到长柄竖拍的冲击,浮球猛力下冲,下沉的浮球由弹簧弹起复位,浮球冲击一侧的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强力转动,从而驱动动力输出轴,带动飞轮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节省资源、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动力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动力系统,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弓箭、钟摆、重力、杠杆的功能和原理早已被人类认知并广泛利用,若将这四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将会产生更强大的动力,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这种四合一型的动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结合弓箭、钟摆、重力、杠杆的原理,提供一种集成动力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集成动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门型框架、动力输入单元、弓箭单元、动力输出单元,所述门型框架包括左、右两侧的支撑架以及顶部横梁,所述支撑架由四根支撑柱构成;所述动力输入单元包括发力纤绳、两根回力纤绳、线型杠杆、置于横梁中部的杠杆基座,所述发力纤绳由一根单道发力纤绳、两组分别置于单道发力纤绳两侧的双道发力纤绳构成;杠杆基座上方连接有一弧形轨道,单道发力纤绳置于该弧形轨道上,单道发力纤绳两侧分别设有滑轮组,滑轮组通过支架连接于横梁上方,每个滑轮组由三个同轴的带槽滑轮组成;所述单道发力纤绳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滑轮组的中间一个带槽滑轮连接,每组双道发力纤绳包括两根纤绳,两根纤绳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滑轮组两侧的两个带槽滑轮连接;所述线型杠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成动力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动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门型框架、动力输入单元、弓箭单元、动力输出单元,所述门型框架包括左、右两侧的支撑架(1)以及顶部横梁(2),所述支撑架由四根支撑柱(3)构成;所述动力输入单元包括发力纤绳、两根回力纤绳(4)、线型杠杆(5)、置于横梁中部的杠杆基座(6),所述发力纤绳由一根单道发力纤绳(7)、两组分别置于单道发力纤绳两侧的双道发力纤绳(8)构成;杠杆基座上方连接有一弧形轨道(9),单道发力纤绳置于该弧形轨道上,单道发力纤绳两侧分别设有滑轮组(10),滑轮组通过支架连接于横梁上方,每个滑轮组由三个同轴的带槽滑轮组成;所述单道发力纤绳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滑轮组的中间一个带槽滑轮连接,每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动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门型框架、动力输入单元、弓箭单元、动力输出单元,所述门型框架包括左、右两侧的支撑架(1)以及顶部横梁(2),所述支撑架由四根支撑柱(3)构成;所述动力输入单元包括发力纤绳、两根回力纤绳(4)、线型杠杆(5)、置于横梁中部的杠杆基座(6),所述发力纤绳由一根单道发力纤绳(7)、两组分别置于单道发力纤绳两侧的双道发力纤绳(8)构成;杠杆基座上方连接有一弧形轨道(9),单道发力纤绳置于该弧形轨道上,单道发力纤绳两侧分别设有滑轮组(10),滑轮组通过支架连接于横梁上方,每个滑轮组由三个同轴的带槽滑轮组成;所述单道发力纤绳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滑轮组的中间一个带槽滑轮连接,每组双道发力纤绳包括两根纤绳,两根纤绳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滑轮组两侧的两个带槽滑轮连接;所述线型杠杆的底端设有砣(11),其顶部设有与单道发力纤绳中部连接的发力横杆(12),线型杠杆的中上部通过轴(13)连接于杠杆基座的前侧,该连接点位于轴端,作为杠杆支点;所述弓箭单元为两组,分别置于两侧的支撑架处,每组弓箭单元包括弓弦(14)、长柄竖拍(15)、置于支撑架空腔内的夹持单元;每根弓弦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同一侧的支撑架顶部,长柄竖拍的顶端与弓弦接触,另一端伸入支撑架内;每个夹持单元包括连接横板(16)、左侧斜拉板(17)、左侧吊板(18)、左侧推拉板(19)、右侧斜拉板(20)、右侧吊板(21)、右侧推拉板(22)、左侧连接板(36)、右侧连接板(37);左侧斜拉板上端与连接横板左端铰接,左侧吊板上端铰接于连接横板中部下侧,左侧推拉板两端分别与左侧斜拉板下端、左侧吊板下端铰接,左侧斜拉板、左侧吊板、左侧推拉板、连接横板围构成左夹持臂;右侧斜拉板上端与连接横板右端铰接,右侧吊板上端铰接于连接横板中部下侧,右侧推拉板两端分别与右侧斜拉板下端、右侧吊板下端铰接,右侧斜拉板、右侧吊板、右侧推拉板、连接横板围构成右夹持臂;左、右夹持臂对称,形成一个主动框,两个夹持臂内侧分别设有用于夹持长柄竖拍的夹持触头(23),两夹持触头相向而置;左侧连接板倾斜设置,并铰接于左侧斜拉板下端,右侧连接板倾斜设置,并铰接于右侧斜拉板下端,左侧连接板、右侧连接板围构成一个被动框;每组双道发力纤绳中,两根纤绳的另一端分别伸入对应位置的支撑架空腔内,并分别连接于连接横板的中部位置,连接横板中部设有供长柄竖拍自由通行的通孔(24);两根回力纤绳的一端分别与左侧的连接横板中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出左侧的支撑架、再穿入右侧的支撑架、最终分别连接于右侧的连接横板中部位置,每个支撑架内腔的中部分别设有使两根回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声颜晓耘李延顺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