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控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78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控制臂,旨在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寿命的汽车控制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臂体、球头总成、第一胶套和第二胶套,球头总成、第一胶套和第二胶套均与臂体相连接,所述臂体包括弯曲段,弯曲段上设有隆起的限位部,限位部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呈逐渐增大状,限位部与臂体的连接端上设有均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分别置于限位部两侧,臂体还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筋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悬挂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控制臂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悬挂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臂。
技术介绍
控制臂是实现车身悬挂的必需部件,其作用是实现车身和车轮之间的弹性连接,从而实现二者的传动和导向,控制臂将车轮的受力传递至车身,并且保证车轮的行进方向,控制臂的结构对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汽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时,轮胎会上下摆动,轮胎的摆动依靠控制臂来完成,轮胎安装在轴头上,轴头通过球销装置与控制臂连接。控制臂的中部通过胶套与汽车的前桥连接,控制臂与前桥安装时产生的轴向和径向的力度,会对控制臂和前桥造成损坏,且控制臂在汽车底盘系统中承受着各种载荷,因此控制臂的结构强度对整车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另外胶套作为控制臂上的减震装置,胶套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也对控制臂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寿命的汽车控制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臂体、球头总成、第一胶套和第二胶套,球头总成、第一胶套和第二胶套均与臂体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臂体包括弯曲段,弯曲段上设有隆起的限位部,限位部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呈逐渐增大状,限位部与臂体的连接端上设有均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分别置于限位部两侧,臂体还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筋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槽,限位部上设有第三胶套,第三胶套上包括内管、外管、置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加强层,内管和加强层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层,加强层与外管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层,加强层上设有若干通孔,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通过通孔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曲段位于臂体上靠近球头总成的一端,弯曲段可以承受更大的作用力,限位部在弯曲段上隆起,限位部与弯曲段连接呈“几”字形,增加了弯曲段的结构强度,限位部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呈逐渐增大状,可进一步增加限位部与臂体之间的结构强度,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均可以增加了限位部与臂体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强度,且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均为弧形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位于臂体的周侧,且也置于限位部的两侧,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筋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槽,第一加强槽和第二加强槽均可增加臂体的抗弯折力,从而增加结构强度,第三胶套上的外管与限位部连接,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可以起到双重减震缓冲的效果,提高对限位部的保护作用,加强层可以增加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之间的结构强度,加强层上设有若干通孔,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通过通孔相连接,从而提高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胶套包括内套和外套,内套与外套之间设有第三减震层,内套的内壁设有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分别置于内套两端,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之间形成储油槽,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上均设有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以内管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套与臂体相连接,第三减震层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当第二胶套与汽车悬挂上的连杆连接时,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分别与连杆卡合,连杆与内管之间会存在间隙,从而使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之间的内管上形成储油槽,可以填充润滑脂,降低连接与内管之间的磨损,若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损坏,只需更换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延长第二胶套的使用寿命,第三加强筋可以增加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臂体与球头总成的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加强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凸起可以增加臂体与球头总成连接端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臂体与第一胶套的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加强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凸起可以增加臂体与第一胶套连接端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控制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控制臂实施例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控制臂实施例图1的C-C向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臂体,2-球头总成,3-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弯曲段,6-限位部,7-第一加强部,8-第二加强部,9-第一加加强筋,10-第二加强筋,11-第一加强槽,12-第二加强槽,13-第三衬套,14-内管,15-外管,16-加强层,17-第一减震层,18-第二减震层,19-通孔,21-内套,22-外套,23-第三减震层,24-第一卡座,25-第二卡座,26-储油槽,27-第三加强筋,28-第一加强凸起,29-第二加强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汽车控制臂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臂体1、球头总成2、第一胶套3和第二胶套4,球头总成2、第一胶套3和第二胶套4均与臂体1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臂体1包括弯曲段5,弯曲段5上设有隆起的限位部6,限位部6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呈逐渐增大状,限位部6与臂体1的连接端上设有均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加强部7和第二加强部8,第一加强部7与第二加强部8分别置于限位部6两侧,臂体1还设有第一加强筋9和第二加强筋10,第一加强筋9与第一加强部7之间形成第一加强槽11,第二加强筋10与第二加强部8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槽12,限位部6上设有第三胶套13,第三胶套13上包括内管14、外管15、置于内管14和外管15之间的加强层16,内管14和加强层16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层17,加强层16与外管15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层18,加强层16上设有若干通孔19,第一减震层17和第二减震层18通过通孔19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曲段5位于臂体1上靠近球头总成2的一端,弯曲段5可以承受更大的作用力,限位部6在弯曲段5上隆起,限位部6与弯曲段5连接呈“几”字形,增加了弯曲段5的结构强度,限位部6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呈逐渐增大状,可进一步增加限位部6与臂体1之间的结构强度,第一加强部7和第二加强部8均可以增加了限位部6与臂体1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强度,且第一加强部7和第二加强部8均为弧形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第一加强筋9和第二加强筋10位于臂体1的周侧,且也置于限位部6的两侧,第一加强筋9与第一加强部7之间形成第一加强槽11,第二加强筋10与第二加强部8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槽12,第一加强槽11和第二加强槽12均可增加臂体1的抗弯折力,从而增加结构强度,第三胶套13上的外管15与限位部6连接,第一减震层17和第二减震层18可以起到双重减震缓冲的效果,提高对限位部6的保护作用,加强层16可以增加第一减震层17和第二减震层18之间的结构强度,加强层16上设有若干通孔19,第一减震层17和第二减震层18通过通孔19相连接,从而提高第一减震层17和第二减震层18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胶套4包括内套21和外套22,内套21与外套22之间设有第三减震层23,内套21的内壁设有第一卡座24和第二卡座25,第一卡座24和第二卡座25分别置于内套21两端,第一卡座24和第二卡座25之间形成储油槽26,第一卡座24和第二卡座25上均设有第三加强筋27,第三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控制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臂体、球头总成、第一胶套和第二胶套,球头总成、第一胶套和第二胶套均与臂体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臂体包括弯曲段,弯曲段上设有隆起的限位部,限位部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呈逐渐增大状,限位部与臂体的连接端上设有均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分别置于限位部两侧,臂体还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筋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槽,限位部上设有第三胶套,第三胶套上包括内管、外管、置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加强层,内管和加强层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层,加强层与外管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层,加强层上设有若干通孔,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通过通孔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臂体、球头总成、第一胶套和第二胶套,球头总成、第一胶套和第二胶套均与臂体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臂体包括弯曲段,弯曲段上设有隆起的限位部,限位部的宽度由中间向两端呈逐渐增大状,限位部与臂体的连接端上设有均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分别置于限位部两侧,臂体还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筋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槽,限位部上设有第三胶套,第三胶套上包括内管、外管、置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加强层,内管和加强层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层,加强层与外管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强邓涛陈亮游盛余沉石岚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迪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