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轴承结构及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78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14
轴承结构(17)具备:形成于轴承座(2)的轴承孔(2a);半浮式轴承(7),其收纳于轴承孔,且形成有销孔(7c);贯通孔(2b),其形成于轴承座(2),且与半浮式轴承(7)的销孔(7c)对置地设置;限制部件(18),其插入贯通孔(2b),并且在将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部(18a)插入销孔(7c)的固定位置,将位于比前端部(18a)靠插入方向的基端侧的固定部(18b)按压于贯通孔(2b)的内表面,静儿固定于轴承座(2);限制孔(18e),其在限制部件(18)的插入方向的基端开口,且朝向前端侧至少延伸至固定部(18b);按压部件(21),其配置于限制孔(18e),且按压限制孔(18e)的内表面而使限制孔(18e)扩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轴承结构及增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配置于轴承孔的半浮式轴承(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撑旋转轴的轴承结构及增压器。
技术介绍
当前的增压器具有旋转自如地保持旋转轴的轴承座。在旋转轴的一端设有涡轮叶轮。在旋转轴的另一端设有压缩机叶轮。将增压器与发动机连接,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流入增压器。当涡轮叶轮通过废气旋转时,通过该涡轮叶轮的旋转,压缩机叶轮经由旋转轴而旋转。从而,增压器随着压缩机叶轮的旋转,压缩空气,并将其送出至发动机。在轴承座形成有轴承孔。在该轴承孔中配置轴承。轴承具有供旋转轴插通的插通孔。在轴承的内周面形成有承受径向载荷的轴承面。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增压器中,设有作为这种轴承的一种的半浮式轴承(轴承)。半浮式轴承具有呈环状(管状)形成的主体部。在主体部设有销孔。销孔沿径向贯通主体部。另外,在形成轴承孔的壳体设有贯通孔。贯通孔贯通壳体至轴承孔,且向与销孔对置的位置开口。而且,将销等限制部件从贯通孔插入到销孔。限制部件限制半浮式轴承的旋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5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的限制部件例如通过被按入在壳体所形成的贯通孔而固定于壳体。近年来,为了实现增压器的小型化,具有旋转轴的转速高速化的倾向,随着需要提高限制部件向壳体的固定力。但是,若要提高限制部件向壳体的固定力,则按入管理变得困难,从而存在操作性降低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降低操作性就将限制半浮式轴承的旋转的限制部件牢固地固定于壳体的轴承结构及增压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公开的第一方案为一种轴承结构,其宗旨在于,具备:形成于壳体的轴承孔;半浮式轴承,其具有收纳于轴承孔的主体部,且旋转自如地支撑插通主体部的旋转轴,并且在主体部形成有在与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的销孔;贯通孔,其形成于壳体,且与半浮式轴承的主体部的销孔对置地设置;限制部件,其插入贯通孔,并且在将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部插入销孔的固定位置,将位于比前端部靠插入方向的基端侧的固定部按压于贯通孔的内表面,进而固定于壳体;限制孔,其在限制部件的插入方向的基端开口,且朝向前端侧至少延伸至固定部;以及按压部件,其配置于限制孔,且按压限制孔的内表面而使限制孔扩大。也可以在按压部件的外表面以及限制孔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截面积沿插入方向变化的锥形部。也可以限制孔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按压部件为直径比限制孔的内径大的球体。本公开的第二方案为一种轴承结构,其宗旨在于,具备:形成于壳体的轴承孔;半浮式轴承,其具有收纳于轴承孔的主体部,且旋转自如地支撑插通主体部的旋转轴,并且在主体部形成有在与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的销孔;贯通孔,其形成于壳体,且与半浮式轴承的主体部的销孔对置地设置;以及限制部件,其插入贯通孔,并且在将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部插入销孔的固定位置,将位于比前端部靠插入方向的基端侧的固定部按压于贯通孔的内表面,进而固定于壳体,限制部件在到达了固定位置的状态下,相比到达固定位置前的在贯通孔内的移动时,将固定部在与插入方向垂直的面方向上扩大,使按压力作用于贯通孔的内表面。也可以在限制部件的固定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本公开的第三方案为一种增压器,其宗旨于,具备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轴承结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不降低操作性就将限制半浮式轴承的旋转的限制部件牢固地固定于壳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增压器的概要剖视图。图2是图1的点划线部分的提取图。图3(a)~图3(d)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的图。图4(a)及图4(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5(a)~图5(c)分别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第四变形例的图。图6(a)~图6(d)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指示用于使专利技术的理解变得容易的示例,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均不限定本公开。此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单元添加相同的符号,从而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系的单元省略图示。图1是增压器C的概要剖视图。以下,将图1所示的箭头L作为表示增压器C的左侧的方向、将箭头R作为表示增压器C的右侧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C具备增压器主体1。增压器主体1具有:轴承座2(壳体);通过紧固螺栓3而与轴承座2的左侧连结的涡轮壳体4;以及通过紧固螺栓5而与轴承座2的右侧连结的压缩机壳体6。它们被一体化。在轴承座2形成有轴承孔2a。轴承孔2a在增压器C的左右方向上贯通轴承座2。在该轴承孔2a收纳半浮式轴承(轴承)7。半浮式轴承7旋转自如地支撑旋转轴8。在旋转轴8的左端部一体地固定有涡轮叶轮9。该涡轮叶轮9旋转自如地收纳于涡轮壳体4内。另外,在旋转轴8的右端部一体地固定有压缩机叶轮10。该压缩机叶轮10旋转自如地收纳于压缩机壳体6内。在压缩机壳体6形成有吸气口11。吸气口11在增压器C的右侧开口,并与空气过滤器(未图示)连接。另外,在通过紧固螺栓5而将轴承座2和压缩机壳体6连结的状态下,这两壳体2、6的对置面形成对空气进行升压的扩散流路12。该扩散流路12从旋转轴8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呈环状形成,且在上述的径向内侧,经由压缩机叶轮10而与吸气口11连通。另外,在压缩机壳体6设有压缩机涡旋流路13。压缩机涡旋流路13位于在旋转轴8的径向上比扩散流路12靠外侧,且呈环状形成。压缩机涡旋流路13与发动机的吸气口(未图示)连通,并且也与扩散流路12连通。因此,当压缩机叶轮10旋转时,将空气从吸气口11吸入压缩机壳体6内,然后在压缩机叶轮10的叶片间流通,在此过程中,增速增压,且通过扩散流路12及压缩机涡旋流路13升压,并引导至发动机的吸气口。在涡轮壳体4形成有排放口14。排放口14在增压器C的左侧开口,且与废气净化装置(未图示)连接。另外,在涡轮壳体4设有流路15和涡轮涡旋流路16。涡轮涡旋流路16位于在旋转轴8(涡轮叶轮9)的径向上比流路15靠外侧,且呈环状形成。涡轮涡旋流路16与对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进行引导的气体流入口(未图示)连通。另外,涡轮涡旋流路16也与上述的流路15连通。因此,从气体流入口引导至涡轮涡旋流路16的废气经由流路15及涡轮叶轮9而引导至排放口14,且在其流通过程中使涡轮叶轮9旋转。而且,上述的涡轮叶轮9的旋转力经由旋转轴8而传达至压缩机叶轮10,如上所述地,通过压缩机叶轮10的旋转力,将空气升压并引导至发动机的吸气口。图2是图1的点划线部分的提取图。如图2所述,增压器C具备轴承结构17。轴承结构17包括:形成于轴承座2的轴承孔2a(换言之,形成轴承孔2a的内周面);以及半浮式轴承7。半浮式轴承7具有收纳于轴承孔2a的中空且圆筒形的主体部7a。在主体部7a的内周,在旋转轴8的轴向上隔离地形成有两个轴承面7b。旋转轴8插通半浮式轴承7的主体部7a,被轴承面7b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主体部7a中两个轴承面7b之间的位置形成有销孔7c。销孔7c在于旋转轴8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在此,在旋转轴8的径向上贯通主体部7a。另外,在轴承座2与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轴承结构及增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壳体的轴承孔;半浮式轴承,其具有收纳于上述轴承孔的主体部,且旋转自如地支撑插通上述主体部的旋转轴,并且在上述主体部形成有在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的销孔;贯通孔,其形成于上述壳体,且与上述半浮式轴承的主体部的销孔对置地设置;限制部件,其插入上述贯通孔,并且在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部插入上述销孔的固定位置,将位于比上述前端部靠上述插入方向的基端侧的固定部按压于上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并固定于上述壳体;限制孔,其在上述限制部件的插入方向的基端开口,且朝向上述前端侧至少延伸至上述固定部;以及按压部件,其配置于上述限制孔,且按压上述限制孔的内表面而使上述限制孔扩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30 JP 2014-2003351.一种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壳体的轴承孔;半浮式轴承,其具有收纳于上述轴承孔的主体部,且旋转自如地支撑插通上述主体部的旋转轴,并且在上述主体部形成有在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的销孔;贯通孔,其形成于上述壳体,且与上述半浮式轴承的主体部的销孔对置地设置;限制部件,其插入上述贯通孔,并且在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部插入上述销孔的固定位置,将位于比上述前端部靠上述插入方向的基端侧的固定部按压于上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并固定于上述壳体;限制孔,其在上述限制部件的插入方向的基端开口,且朝向上述前端侧至少延伸至上述固定部;以及按压部件,其配置于上述限制孔,且按压上述限制孔的内表面而使上述限制孔扩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按压部件的外表面以及上述限制孔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与上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截面积沿上述插入方向变化的锥形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采浦宽金田真一大东佑一小岛英之杉浦友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