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3336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公差环布置在输出侧旋转轴和转子轴之间。因此,即使输出侧旋转轴和转子轴的花键配合部的松弛处没有被填充,输出侧旋转轴和转子轴二者也都被公差环保持从而不振颤。因此,能够降低产生在花键配合部中的齿锤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动力传递系统,且更具体地,涉及对由于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松弛而产生的齿锤噪声的降低。
技术介绍
在构成设置在车辆中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旋转轴之间的松弛处,已知由于松弛处齿的碰撞而产生齿锤噪声,并且已经提出了用于降低齿锤噪声的措施。例如,在国际申请公开第2013/080311号中描述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轴构成从发动机到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因此,发动机的直接转矩传递到转子轴。为此,即使第二电动机的转矩接近于零,在发动机被驱动的同时,转子轴的花键齿也被挤压在另一个旋转轴的花键齿上。因此,转子轴的花键齿和另一个旋转轴的花键齿之间的松弛处被填充,从而降低了齿锤噪声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顺便提及,在国际申请公开第2013/080311号中描述的动力传递系统中,在发动机和第二电动机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轴的松弛处被填充。然而,布置在第二电动机的下游(在驱动轮侧)的变速器的输入轴和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轴之间的松弛处没有被填充。因此,当输入到变速器的转矩变得接近于零时,存在由于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轴和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的松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所述动力传递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围绕共同的轴线布置;配合部,在所述配合部处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彼此配合且联接以便传递动力;公差环,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旋转轴具有内周承插接合面,所述公差环设置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内周承插接合面之间;所述第一旋转轴具有第一外周承插接合面,所述第一外周承插接合面设置为配合到所述内周承插接合面;以及承插接合部,其设置为使得当所述内周承插接合面与所述第一外周承插接合面彼此配合时,所述第一外周承插接合面和所述内周承插接合面相对于彼此不振颤。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0 JP 2015-2416331.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所述动力传递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围绕共同的轴线布置;配合部,在所述配合部处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彼此配合且联接以便传递动力;公差环,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旋转轴具有内周承插接合面,所述公差环设置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内周承插接合面之间;所述第一旋转轴具有第一外周承插接合面,所述第一外周承插接合面设置为配合到所述内周承插接合面;以及承插接合部,其设置为使得当所述内周承插接合面与所述第一外周承插接合面彼此配合时,所述第一外周承插接合面和所述内周承插接合面相对于彼此不振颤。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広太安田勇治田端淳铃木晴久奥田弘一舘野啓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