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22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包括摆臂、后悬弹簧和隔振垫,其中,所述隔振垫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后悬弹簧设置在所述隔振垫上,所述隔振垫包括金属骨架和包裹在所述金属骨架外表面的橡胶层,所述金属骨架包括管状中心柱和与所述管状中心柱的外表面相连接的凸盘,所述凸盘垂直于所述管状中心柱,所述后悬弹簧设置在所述凸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优化隔振垫的结构,增强隔振垫对后悬弹簧的限位支撑作用。

A rear spring lower vibration pad structure for a multi link type rear independent suspens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thod for multi link rear spring independent suspension isolation pad structure comprises a swing arm, the rear suspension spring and vibration isolator, wherein, the isolation pad is arranged on the swing arm, the rear spring is arranged in the isolation pad, th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ad comprises a metal skeleton and wrapped in the rubber layer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etal frame, the metal frame comprises a convex outer surface of the tubular disc i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column and the central tubular column, the convex plate perpendicular to the tubular center column, the rear spring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x dis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tructure is optimized through the vibration isolator, enhanced vibration isolator of rear suspension spring limit supporting r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尤其涉及汽车底盘中的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
技术介绍
多连杆式悬架是指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接拉杆构成,并且能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的悬架结构。不过时下,由于三连杆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底盘操控性能的更高追求,只有结构更为精确、定位更加准确的四连杆式和五连杆式悬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多连杆式,这两种悬架结构通常分别应用于前轮和后轮。后弹簧下隔振垫采用橡胶材料运用在后独立悬架上,主要起缓冲弹簧力的作用。通过摆臂上锥形凸台和限位孔固定在摆臂上,用自身的限位凸台来限制弹簧的转动。在制作验证过程中,此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隔振垫在摆臂上的限位孔过小,在弹簧承受较大载荷时,弹簧垫易发生转动,隔振垫与摆臂的限位凸台发生剪切破坏。2)隔振垫的刚度较小,在承受大的载荷时,橡胶的变形过大,对悬架的刚度有一定影响,且易造成隔振垫的损坏。3)隔振垫工作时,弹簧下部尖锐不平的起始端易划伤隔振垫,降低隔振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包括摆臂、后悬弹簧和隔振垫,其中,所述隔振垫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后悬弹簧设置在所述隔振垫上,所述隔振垫包括金属骨架和包裹在所述金属骨架外表面的橡胶层,所述金属骨架包括管状中心柱和与所述管状中心柱的外表面相连接的凸盘,所述凸盘垂直于所述管状中心柱,所述后悬弹簧设置在所述凸盘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凸盘之上的橡胶层为上层橡胶层,位于所述凸盘之下的橡胶层为下层橡胶层,所述上层橡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下层橡胶层的厚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橡胶层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后悬弹簧的下部起始端的接触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臂上设有下沉翻边孔,所述管状中心柱的底端设置在所述下沉翻边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橡胶层包裹所述管状中心柱的部分设有锥形面和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为圆柱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层橡胶层设有定位凸起部,所述摆臂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通过优化隔振垫的结构,增强隔振垫对后悬弹簧的限位支撑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的隔振垫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的隔振垫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的隔振垫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包括摆臂1、后悬弹簧2和隔振垫3,其中,所述隔振垫3设置在所述摆臂1上,所述后悬弹簧2设置在所述隔振垫3上,所述隔振垫3包括主要起支撑作用的金属骨架31和包裹在所述金属骨架31外表面的橡胶层32,所述金属骨架31包括管状中心柱311和与所述管状中心柱311的外表面相连接的凸盘312,所述凸盘312垂直于所述管状中心柱311,所述后悬弹簧2设置在所述凸盘312上,所述凸盘312为凸轮式的限位凸台。如图1至图5所示,位于所述凸盘312之上的橡胶层为上层橡胶层321,位于所述凸盘312之下的橡胶层为下层橡胶层322,所述上层橡胶层321的厚度大于所述下层橡胶层322的厚度,保证了隔振垫3的刚度要求,同时有较好的隔振性能。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上层橡胶层321上设有凹槽33,所述凹槽33位于所述后悬弹簧2的下部起始端的接触位置,减少了弹簧端部对橡胶的压入量。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摆臂1上设有下沉翻边孔11,所述管状中心柱311的底端设置在所述下沉翻边孔11内,可以通过下沉翻边孔11对隔振垫3起限位作用。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上层橡胶层321包裹所述管状中心柱311的部分设有锥形面34和限位面35,所述限位面35为圆柱面,可以对后悬弹簧2起限位作用。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下层橡胶层322设有定位凸起部,所述摆臂1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下层橡胶层322为凸轮、三角形等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隔振垫3的外沿直径D1=103mm,内沿直径D2=34mm,隔振垫3的整体高度h1=40.5mm,胶垫厚度h2=12mm,隔振垫3的上部的凸台高度h3=18mm,下部的凸台h4=10.5,金属骨架31的外沿直径D3=101mm,内沿直径D4=37.5mm,金属骨架31的整体高度h9=39mm,厚度h6=5mm,金属骨架31支承面上部的橡胶厚度h7=4.5mm,金属骨架31支承面下部的橡胶厚度h7=2.5mm,凹槽33的深度h5=1.7mm。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能有效地缓冲弹簧力,满足悬架缓冲的舒适性要求,使汽车获得优异的性能的同时,满足弹簧限位和疲劳寿命的要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隔振垫3由金属骨架31和橡胶层32硫化而成,使得结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且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2、金属骨架31的结构使得弹簧隔振垫的限位功能更加的可靠,凸轮式的限位凸台增大了隔振垫3与摆臂1的接触面积,避免了橡胶结构受力集中的现象,提高了隔振垫3的使用寿命。3、隔振垫3上表面的凹槽33,使得与后悬弹簧2接触作用时受力更加缓和。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后悬弹簧和隔振垫,其中,所述隔振垫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后悬弹簧设置在所述隔振垫上,所述隔振垫包括金属骨架和包裹在所述金属骨架外表面的橡胶层,所述金属骨架包括管状中心柱和与所述管状中心柱的外表面相连接的凸盘,所述凸盘垂直于所述管状中心柱,所述后悬弹簧设置在所述凸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后悬弹簧和隔振垫,其中,所述隔振垫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后悬弹簧设置在所述隔振垫上,所述隔振垫包括金属骨架和包裹在所述金属骨架外表面的橡胶层,所述金属骨架包括管状中心柱和与所述管状中心柱的外表面相连接的凸盘,所述凸盘垂直于所述管状中心柱,所述后悬弹簧设置在所述凸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的后弹簧下隔振垫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凸盘之上的橡胶层为上层橡胶层,位于所述凸盘之下的橡胶层为下层橡胶层,所述上层橡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下层橡胶层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连杆式后独立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良灿潘俊斌林振华梁石梅李中洋莫刚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