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8842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包括一大豆磷脂生产用油罐,油罐的内壁上固定有一红外激光装置和一用于检测油罐内大豆磷脂透光性的红外光敏传感器;红外激光装置固定在油罐的顶部,红外光敏传感器固定在油罐的底部,红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朝向红外光敏传感器;油罐的内壁固定有一加热装置,油罐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的间距在5cm~7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热装置能够对油罐的内壁产生不同的温度,由于不同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透性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不同温度下测量光学透性,进而分析出组分配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大豆磷脂存储容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大豆磷脂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对不同温度下大豆磷脂的配比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包括一大豆磷脂生产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罐的内壁上固定有一红外激光装置和一用于检测油罐内大豆磷脂透光性的红外光敏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装置固定在所述油罐的顶部,所述红外光敏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油罐的底部,所述红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红外光敏传感器;所述油罐的内壁固定有一加热装置,所述油罐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装置的间距在5cm~7cm。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将光学透性测量装置固定在了油罐内,通过加热装置对油罐加热,改变温度,由于不同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透性不同,本技术通过不同温度下测量光学透性,进而分析出组分配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根据测量到的光学参数,分析出配比是可以实现的,故本技术不详述。温度传感器、红外光敏传感器均引出接线端子能够用于与电脑连接,电脑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故本技术不进行详述。加热装置引出一电源接口,便于连接电源为加热装置供电。通过红外光敏传感器能够对大豆磷脂的透性检测分析。本技术所指的顶部即为容器正常放置状态下的顶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五根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竖直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加热管固定在所述油罐的侧壁。本技术优化了加热装置的结构,能够使加热装置制热均匀。相邻两根加热管之间的间距在5~10cm。使加热管加热均匀,节约成本。所述油罐的侧壁固定有紫外激光装置和紫外光敏传感器,所述紫外激光装置和所述紫外光敏传感器相对设置,所述紫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紫外光敏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与所述紫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垂直,且构成一网状结构。本技术通过两个光敏传感器能够提高检测透光性的精度。所述温度传感器设有至少三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呈矩阵式排布在所述油罐的底部。本技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底部能够充分与大豆磷脂接触,检测大豆磷脂的温度。所述红外光敏传感器设有一感光面,所述感光面上贴合有一反可见光透红外线滤光片,所述反可见光透红外线滤光片的厚度在1mm~3mm之间。本技术限制了滤光片的厚度能够更好的透过红光,是检测情况更加准确。所述反可见光透红外线滤光片上固定有一喇叭状罩体,所述喇叭状罩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红外激光装置。本技术通过罩体能够扩大激光的接收范围。所述罩体的内壁涂覆有一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的厚度在1.5mm~2mm。本技术通过反光膜能够优化红外光敏传感器接收光源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罐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油罐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红外光敏传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2、图3,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包括一大豆磷脂生产用油罐1,油罐的内壁上固定有一红外激光装置和一用于检测油罐内大豆磷脂透光性的红外光敏传感器;红外激光装置5固定在油罐的顶部,红外光敏传感器4固定在油罐的底部,红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朝向红外光敏传感器;油罐的内壁固定有一加热装置,油罐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的间距在5cm~7cm。本技术通过加热装置能够对油罐的内壁产生不同的温度,由于不同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透性不同,本技术通过不同温度下测量光学透性,进而分析出组分配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分析出配比是可以实现的,故本技术不详述。温度传感器、红外光敏传感器均引出接线端子能够用于与电脑连接,电脑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故本技术不进行详述。加热装置引出一电源接口,便于连接电源为加热装置供电。通过红外光敏传感器能够对大豆磷脂的透性检测分析。本技术所指的顶部即为容器正常放置状态下的顶部。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五根加热管2,加热管竖直放置,且相互平行,加热管固定在油罐的侧壁。本技术优化了加热装置的结构,能够使加热装置制热均匀。油罐的侧壁固定有紫外激光装置6和紫外光敏传感器7,紫外激光装置和紫外光敏传感器相对设置,紫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朝向紫外光敏传感器;红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与紫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垂直,且构成一网状结构。本技术通过两个光敏传感器能够提高检测透光性的精度。温度传感器设有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呈矩阵式排布在油罐的底部。本技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底部能够充分与大豆磷脂接触,检测大豆磷脂的温度。红外光敏传感器4设有一感光面,感光面上贴合有一反可见光透红外线滤光片8,反可见光透红外线滤光片的厚度在1mm~3mm之间。本技术限制了滤光片的厚度能够更好的透过红光,是检测情况更加准确。反可见光透红外线滤光片上固定有一喇叭状罩体9,喇叭状罩体的开口方向朝向红外激光装置。本技术通过罩体能够扩大激光的接收范围。罩体的内壁涂覆有一反光膜10,反光膜的厚度在1.5mm~2mm。本技术通过反光膜能够优化红外光敏传感器接收光源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

【技术保护点】
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包括一大豆磷脂生产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罐的内壁上固定有一红外激光装置和一用于检测油罐内大豆磷脂透光性的红外光敏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装置固定在所述油罐的顶部,所述红外光敏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油罐的底部,所述红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红外光敏传感器;所述油罐的内壁固定有一加热装置,所述油罐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装置的间距在5cm~7cm。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豆磷脂组分配比分析系统,包括一大豆磷脂生产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罐的内壁上固定有一红外激光装置和一用于检测油罐内大豆磷脂透光性的红外光敏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装置固定在所述油罐的顶部,所述红外光敏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油罐的底部,所述红外激光装置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红外光敏传感器;所述油罐的内壁固定有一加热装置,所述油罐的底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太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