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762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扇形齿轮在伴随高度调整操作而旋转时产生的异常噪音的座椅框架。车用座椅(S)的座椅框架具备构成车用座椅(S)的就座部分的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连结于座椅衬垫框架及车用座椅(S)的导轨机构且调整座椅衬垫框架的高度的高度调整机构(40)。高度调整机构(40)具有伴随高度调整操作旋转的扇形齿轮(41a)、与扇形齿轮(41a)的旋转连动且使座椅衬垫框架的高度上下移动的连杆、与扇形齿轮(41a)抵接且限制扇形齿轮(41a)的移动的限制部件(60)。扇形齿轮(41a)与限制部件(60)相互抵接的部分中至少一方为锥形形状。

Seat fram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eat frame that can suppress abnormal noise generated by a sector gear when rotating with a height adjustment operation. Vehicle seat (S) of the seat frame with a seat for vehicle seat cushion frame (S), a part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nected to the seat cushion frame and vehicle seat (S) of the guide mechanism and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height adjusting mechanism of seat cushion frame (40). The height adjusting mechanism (40) is associated with height adjustment operation gear sector rotation (41a), and the sector gear (41a) rotation of the link and make the mobile connecting rod and a sector gear seat cushion frame height (41a) under the abutment and limit the gear sector (41a) limited parts of the mobile (60). At least one of the portions of the fan gear (41a) and the limiting member (60) abutting against each other are of a conical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框架,特别是涉及具备高度调整机构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技术介绍
存在具备高度调整机构的车用座椅,该高度调整机构调整作为就座部分的座椅衬垫的高度。这种高度调整机构通过连杆机构来调整车用座椅的高度,该连杆机构从动于扇形齿轮,该扇形齿轮与随高度调整操作回转的小齿轮啮合(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另外,在上述高度调整机构中,在形成于扇形齿轮的贯穿孔插通销,通过使销与扇形齿轮抵接来限制扇形齿轮的移动。专利文献1:特开2015-1509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通过手动高度调整操作使扇形齿轮回转时,扭转力作用于扇形齿轮,会在扇形齿轮与销的抵接处产生异常噪音。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扇形齿轮在伴随高度调整操作旋转时产生异常噪音的座椅框架。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一种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具备构成所述车用座椅的就座部分的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连结于所述座椅衬垫框架与所述车用座椅的导轨机构且调整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高度的高度调整机构,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具有伴随高度调整操作旋转的扇形齿轮、与所述扇形齿轮的旋转连动且使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高度上下移动的连杆、与所述扇形齿轮抵接且限制所述扇形齿轮移动的限制部件,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限制部件相互抵接的部分中至少一方为锥形形状。根据上述座椅框架,在扇形齿轮伴随高度调整操作旋转时,由于在扇形齿轮与限制部件的抵接部分设置间隙面,因此能够限制异常噪音的产生。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件为插通所述扇形齿轮的贯穿孔的柱状的销。据此,将限制部件安装于座椅框架时的操作性将有所提高。另外,由于扇形齿轮的贯穿孔的壁部与限制部件抵接,因此能够限制扇形齿轮的移动。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件具有锥形形状的锥形区域及截面形状不变的连续区域。据此,在限制部件中,能够仅使必要部分为锥形形状。因此,限制部件的制造变得容易。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件具有与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啮合的前端部、包括与所述扇形齿轮抵接的部分的主体部,所述前端部及所述主体部通过阶梯状高低不平构造被连接。据此,能够使和座椅衬垫框架啮合的部分与和扇形齿轮抵接的部分的直径不同。据此,容易地使前端部及主体部的直径成为分别与啮合部位相对应的形状。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具有所述锥形区域及所述连续区域,所述连续区域设置于所述锥形区域与所述前端部之间。据此,能够增大与阶梯状高低不平构造的连接部分的直径。据此,能够确保限制部件的刚性。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前端部形成螺纹,所述锥形区域比所述前端部直径更大。据此,能过提高安装限制部件时的操作性。另外,能够确保限制部件中与扇形齿轮抵接的部分的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扇形齿轮在伴随高度调整操作旋转时产生的异常噪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安装限制部件时的操作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制造限制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使前端部与主体部的直径成为分别与啮合部位相对应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确保限制部件的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确保在限制部件中与扇形齿轮抵接部分的刚性。附图说明图1为车用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3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框架的左侧面图。图4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框架的右侧面图。图5为图2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是腰部支持部件的安装部分的扩大图。图6为腰部支持部件的安装部分的背面图。图7为腰部支持部件的安装部分的截面图。图8为腰部支持部件的立体图。图9为腰部支持部件的上面图。图10为腰部支持部件的侧面图。图11为表示在腰部支持部件安装线束的状态的图。图12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13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框架的侧面图。图14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框架中S弹簧的安装处的部分扩大图。图15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框架中衬垫侧边框架内侧的部分扩大图。图16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框架中导轨里面的部分扩大图。图17为高度调整机构的说明图。图18为高度调整机构的说明图。图19为从图2的XIX方向看的剖视图。图20为图3的XX-XX截面图。图21A为限制部件的外观图。图21B为在前端部形成螺纹的限制部件的外观图。图22为使用螺母安装限制部件时的图3的XX-XX截面图。图23为说明限制部件与扇形齿轮的抵接状态的示意图。图24为说明限制部件与扇形齿轮的抵接状态的示意图。图25为说明限制部件与扇形齿轮的抵接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下述座椅框架的专利技术相关,为乘坐物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具备作为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就座部分的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作为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靠背部分的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连结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所包含的下部框架的腰部支持部件,所述腰部支持部件具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且连结于所述下部框架的连结区域、从所述连结区域向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延伸且支持乘客腰部的腰部支持区域,所述腰部支持区域比所述连结区域在宽度方向更长。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座椅框架应用于车辆的座椅框架(以下为车用座椅框架)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参照图1至图16,同时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及车用座椅框架进行说明,该车用座椅框架为车用座椅的框架。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从车用座椅的就座者看时的前后方向,是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的方向。“座椅宽度方向”是指车用座椅的横向宽度方向,与从车用座椅的就座者看时的左右方向一致。另外,“高度方向”是指车用座椅的高度方向,与从正面看车用座椅时的上下方向一致。车用座椅S的构成。首先,基于图1就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车用座椅S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用座椅S具有座椅靠背S1、座椅衬垫S2及头枕S3。另外,在座椅衬垫S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使座椅主体(车用座椅S的主要部分)向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滑动导轨机构30。作为骨架,车用座椅S具有图2所示的车用座椅框架F1。另外,图3表示车用座椅框架F1的左侧面图,图4表示车用座椅框架F1的右侧面图。以下,参照图2至图4,同时就车用座椅框架F1的构成进行说明。车用座椅框架F1的构成。如图2所示,车用座椅框架F1以座椅靠背框架10及座椅衬垫框架20为主要构成要素。座椅靠背框架10具有倒U字形状的上部框架11、构成座椅宽度方向左端部的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L、构成座椅宽度方向右端部的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R、架设于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L及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R的下端部之间的下部框架13。另外,倾斜机构50的倾斜轴14在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L与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R的下端部之间以贯穿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L与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R的状态被设置。通过操作倾斜操作部51使倾斜机构50运转,可调整座椅靠背框架10的角度。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L及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R的中央部与下方部之间,分别架设有作为受压部件的S弹簧17、S弹簧18。下方侧的S弹簧18的左右端部分别卡止于在座椅靠背侧边框架12L、12R设置的S弹簧钩托架19的钩部19B。此外,S弹簧钩托架19通过固定部19A固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具备构成所述车用座椅的就座部分的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连结于所述座椅衬垫框架与所述车用座椅的导轨机构,且调整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高度的高度调整机构;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具有伴随高度调整操作旋转的扇形齿轮;与所述扇形齿轮的旋转连动且使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高度上下移动的连杆;与所述扇形齿轮抵接,且限制所述扇形齿轮移动的限制部件;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限制部件相互抵接的部分中至少一方为锥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02 JP 2015-1971921.一种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具备构成所述车用座椅的就座部分的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连结于所述座椅衬垫框架与所述车用座椅的导轨机构,且调整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高度的高度调整机构;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具有伴随高度调整操作旋转的扇形齿轮;与所述扇形齿轮的旋转连动且使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高度上下移动的连杆;与所述扇形齿轮抵接,且限制所述扇形齿轮移动的限制部件;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限制部件相互抵接的部分中至少一方为锥形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件为插通所述扇形齿轮的贯穿孔的柱状的销。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原彬光木岛裕太松本伴纪安田隆榊原敦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今仙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