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echanical desig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GR rate active follow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regulation of body, control body, spring, movable block, a vertical rod, a rolling body, centrifugal body, hollow groove, a rotating shaft, a tension rod, a moving plate arranged in the regulating body, the moving block arrang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one end of the rotary shaft through the control of lower body after wall embedded in the lower control body front wall, hollow groov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control body, centrifugal body arranged in the hollow groove, the outer wall surface of centrifugal body rotates to the first rolling body, second rolling bodies below can drive the first rolling, rolling second body rotation.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when the engine speed is high, the moving plate moves up, and the engine exhaust recirculation rate is high; when the engine speed is lower, the moving plate moves downward, and the engine exhaust recycling rate is low.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
的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这一目标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世界石油制品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柴油车的经济性日渐突出,这使得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开展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从事柴油机设计者的首要任务。排气再循环系统是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气缸。再循环排气由于具有惰性将会延缓燃烧过程,也就是说燃烧速度将会放慢从而导致燃烧室中的压力形成过程放慢,这就是氮氧化合物会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提高废气再循环率会使总的排气流量减少,因此废气排放中总的污染物输出量将会相对减少。在中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大的排气再循环率,以降低排温,减小污染;在高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小的排气再循环率,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410063439.5,专利名称:电子式排气再循环气体控制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中高转速工况;但是其排气再循环率的的变化是通过专门的控制结构来实现的,从而使控制系统变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可以使排气再循环率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自我调节。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进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EGR管(8),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EGR管(8)的一端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接,EGR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体(9)、移动板(10)、控制体(11)、拉伸轴(12)、第一弹簧(13)、移动块(14)、第一立杆(15)、第一滚动体(16)、第二立杆(17)、第二滚动体(18)、离心体(19)、空心槽(20)、第二弹簧(21)、旋转轴(22)、拉伸杆(23)、连接管(24)、第三弹簧(25),调节体(9)布置在EGR管(8)上,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体(9)内,移动块(14)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拉伸轴(12)的一端伸入控制体(11)内并与移动块(14)固结在一起,移动块(14)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3)与控制体(11)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EGR管(8),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EGR管(8)的一端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接,EGR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体(9)、移动板(10)、控制体(11)、拉伸轴(12)、第一弹簧(13)、移动块(14)、第一立杆(15)、第一滚动体(16)、第二立杆(17)、第二滚动体(18)、离心体(19)、空心槽(20)、第二弹簧(21)、旋转轴(22)、拉伸杆(23)、连接管(24)、第三弹簧(25),调节体(9)布置在EGR管(8)上,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体(9)内,移动块(14)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拉伸轴(12)的一端伸入控制体(11)内并与移动块(14)固结在一起,移动块(14)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3)与控制体(11)的上部内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17)的顶部均与移动块(14)的底部固结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刘胜,杨震寰,张慧龑,邓康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