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加亿专利>正文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81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1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采摘、摊青、揉捻、再揉捻、摊晾、发酵、摊晾、烘干存放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茶加工的发酵过程采用自然发酵方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高,一芽二、三叶均可以加工,采用多次揉捻,第一次使茶叶细胞舒张开,后面三次再使得茶叶细胞充分破碎,在接下来的发酵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酶促反应,是茶叶发酵完全;本发明专利技术茶叶色泽层红褐色,鲜活宜人、香气持久,具有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低的特点,成品茶口味较重,冲泡多次后,香味尤存。

Process for processing black t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 of Black Tea, picking, spreading, rolling, rolling, airing, fermentation, airing and drying for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Black Tea processing steps, the present invention adopts natural fermentation method, the requirements on raw materials is not high, a bud and two, clover can be processed by repeatedly rolling, first make tea cell Shu open, behind three times and then makes tea cells fully broken in the process of fermentation, then, to better the enzymatic reaction, the invention is completely fermented tea; tea color red brown, fresh and pleasant fragrance last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amino acid and tea polyphenol content is low the tea tastes heavier, brewing for several times, especially memory frag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业加工
,尤其是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红茶是全发酵茶,它是以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共同特点“红汤红叶”;我国较有代表性的红茶有:被称为“茶中英豪”的祁门红茶,被称为“茶中明星”的云南红茶,被称为“后起之秀”的英德红茶;红茶因发酵作用,营养保健成分与红茶有一定区别,其具有温和性和养身、养胃、养颜的特性,适应大多数人饮用,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欢迎和高端人士的青睐,是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饮用形式最特别的一大茶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制备红茶品质佳,茶更醇香,茶香更持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清明前后,人工采摘茶叶,按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进行分类;(2)摊青:将采摘回的茶叶进行摊晒,摊晒3-5小时,摊晒温度20-25℃,摊晾厚度为6-10cm,达到清草气消失,清香气显露,鲜叶减重9-10%;(3)揉捻:将摊晾后的茶叶置于揉捻设备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20-30min,揉捻速度由慢到快;同时从上施加压力进行压实,施压采用空压、轻压交替进行,当茶叶紧结成卷为宜,揉捻后用手工对揉捻过的鲜叶进行解块,使其松散不结团;(4)再揉捻:重复步骤(3)3次;(5)摊晾:将揉捻后茶叶的解块摊平,置于室内摊晾,摊晾2-3小时,摊晾温度18-22℃;(6)发酵:将摊晾后的茶叶进行发酵,放置于恒温、高湿,空气流通的发酵室内,让其自然发酵,发酵温度为30-45℃,相对湿度为60-70%以上,摊放厚度4-6cm,发酵时间6-8小时,每隔1小时翻堆一次;(7)摊晾:将发酵后茶叶的摊平整形理条,置于室内摊晾,摊晾4-5小时,摊晾温度18-22℃;(8)烘干存放:以干燥为主,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放入樟木桶中进行存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红茶加工的发酵过程采用自然发酵方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高,一芽二、三叶均可以加工,采用多次揉捻,第一次使茶叶细胞舒张开,后面三次再使得茶叶细胞充分破碎,在接下来的发酵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酶促反应,是茶叶发酵完全;本专利技术茶叶色泽层红褐色,鲜活宜人、香气持久,具有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低的特点,成品茶口味较重,冲泡多次后,香味尤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清明前后,人工采摘茶叶,按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进行分类;(2)摊青:将采摘回的茶叶进行摊晒,摊晒3小时,摊晒温度25℃,摊晾厚度为8cm,达到清草气消失,清香气显露,鲜叶减重10%;(3)揉捻:将摊晾后的茶叶置于揉捻设备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30min,揉捻速度由慢到快;同时从上施加压力进行压实,施压采用空压、轻压交替进行,当茶叶紧结成卷为宜,揉捻后用手工对揉捻过的鲜叶进行解块,使其松散不结团;(4)再揉捻:重复步骤(3)3次;(5)摊晾:将揉捻后茶叶的解块摊平,置于室内摊晾,摊晾2小时,摊晾温度22℃;(6)发酵:将摊晾后的茶叶进行发酵,放置于恒温、高湿,空气流通的发酵室内,让其自然发酵,发酵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70%以上,摊放厚度4-6cm,发酵时间6-8小时,每隔1小时翻堆一次;(7)摊晾:将发酵后茶叶的摊平整形理条,置于室内摊晾,摊晾4-5小时,摊晾温度18-22℃;(8)烘干存放:以干燥为主,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放入樟木桶中进行存放。实施例2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清明前后,人工采摘茶叶,按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进行分类;(2)摊青:将采摘回的茶叶进行摊晒,摊晒5小时,摊晒温度20℃,摊晾厚度为10cm,达到清草气消失,清香气显露,鲜叶减重9%;(3)揉捻:将摊晾后的茶叶置于揉捻设备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20min,揉捻速度由慢到快;同时从上施加压力进行压实,施压采用空压、轻压交替进行,当茶叶紧结成卷为宜,揉捻后用手工对揉捻过的鲜叶进行解块,使其松散不结团;(4)再揉捻:重复步骤(3)3次;(5)摊晾:将揉捻后茶叶的解块摊平,置于室内摊晾,摊晾3小时,摊晾温度18℃;(6)发酵:将摊晾后的茶叶进行发酵,放置于恒温、高湿,空气流通的发酵室内,让其自然发酵,发酵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65%以上,摊放厚度4cm,发酵时间6-8小时,每隔1小时翻堆一次;(7)摊晾:将发酵后茶叶的摊平整形理条,置于室内摊晾,摊晾5小时,摊晾温度18℃;(8)烘干存放:以干燥为主,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放入樟木桶中进行存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清明前后,人工采摘茶叶,按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进行分类;(2)摊青:将采摘回的茶叶进行摊晒,摊晒3‑5小时,摊晒温度20‑25℃,摊晾厚度为6‑10cm,达到清草气消失,清香气显露,鲜叶减重9‑10%;(3)揉捻:将摊晾后的茶叶置于揉捻设备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20‑30min,揉捻速度由慢到快;同时从上施加压力进行压实,施压采用空压、轻压交替进行,当茶叶紧结成卷为宜,揉捻后用手工对揉捻过的鲜叶进行解块,使其松散不结团;(4)再揉捻:重复步骤(3)3次;(5)摊晾:将揉捻后茶叶的解块摊平,置于室内摊晾,摊晾2‑3小时,摊晾温度18‑22℃;(6)发酵:将摊晾后的茶叶进行发酵,放置于恒温、高湿,空气流通的发酵室内,让其自然发酵,发酵温度为30‑45℃,相对湿度为60‑70%以上,摊放厚度4‑6cm,发酵时间6‑8小时,每隔1小时翻堆一次;(7)摊晾:将发酵后茶叶的摊平整形理条,置于室内摊晾,摊晾4‑5小时,摊晾温度18‑22℃;(8)烘干存放:以干燥为主,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放入樟木桶中进行存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清明前后,人工采摘茶叶,按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进行分类;(2)摊青:将采摘回的茶叶进行摊晒,摊晒3-5小时,摊晒温度20-25℃,摊晾厚度为6-10cm,达到清草气消失,清香气显露,鲜叶减重9-10%;(3)揉捻:将摊晾后的茶叶置于揉捻设备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20-30min,揉捻速度由慢到快;同时从上施加压力进行压实,施压采用空压、轻压交替进行,当茶叶紧结成卷为宜,揉捻后用手工对揉捻过的鲜叶进行解块,使其松散不结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加亿
申请(专利权)人:彭加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