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ake manifold, intake manifold comprises an air inlet pipe, the side wall of the ai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gas inlet, the air inlet pipe comprises a base and a connection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tube on the separation structures; part separation structure connected to the socket, the rest separated structure connection on the connecting tube, and tube separa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ing pipe is enclosed between the diversion chamber, and the exhaust gas in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diversion chamber; flow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separated structure, the overflow hole is multiple, multiple flow holes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separated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uneven mixing of the pressurized air and the exhaust gas in the intake manifold of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歧管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随着排放法规和油耗要求的日趋严格,排放法规成为引领柴油机技术进步的主导因素。控制发动机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变得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氮和氧只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NOX,废气再循环(EGR)系统技术在降低废气中的氧化氮(NOX)的排出量上已经完全成熟,EGR阀开启,使少量的废气进入进气歧管,与可燃混合气一起进入燃烧室,发动机转速不同,EGR率也不同,从而达到一定的降低氧化氮(NOX)排放量的能力。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进气歧管的增压空气进管1’的位置增加一个EGR废气进管2’,将废气从该接管处引入到歧管中,然后与增压后的空气在歧管中混合后,一起被分配到各个气缸中。而上述结构存在废气和增压气体不均匀的情况:首先,废气从增压空气进管1’的一侧进入,上述的的混合方式本身会使两种气体不能充分的混合。其次,混合不均匀的废气和增压空气再分配到各个气缸的时候也是不均匀,进而导致进入每个气缸的增压空气和废气的量是不相等的。上述情况会影响燃烧效率、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及其排放等。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进管(10),所述空气进管(10)的侧壁上设置有废气进口(20),所述空气进管(10)包括管座(11)以及设置在所述管座(11)上的连接管(12);分隔结构(30),所述分隔结构(30)的一部分连接在所述管座(11)上,所述分隔结构(30)的其余部分连接在所述连接管(12)上,所述分隔结构(30)与所述管座(11)和所述连接管(12)之间围成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所述废气进口(20)连通;过流孔(40),设置在所述分隔结构(30)上,所述过流孔(40)为多个,所述多个过流孔(40)沿所述分隔结构(30)的周向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进管(10),所述空气进管(10)的侧壁上设置有废气进口(20),所述空气进管(10)包括管座(11)以及设置在所述管座(11)上的连接管(12);分隔结构(30),所述分隔结构(30)的一部分连接在所述管座(11)上,所述分隔结构(30)的其余部分连接在所述连接管(12)上,所述分隔结构(30)与所述管座(11)和所述连接管(12)之间围成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所述废气进口(20)连通;过流孔(40),设置在所述分隔结构(30)上,所述过流孔(40)为多个,所述多个过流孔(40)沿所述分隔结构(30)的周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过流孔(40)的过流面积在远离所述废气进口(2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30)包括:第一环形围板(31),设置在所述管座(11)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环形围板(31)和所述管座(11)的侧壁之间围成第一导流槽(60);第二环形围板(32),设置在所述连接管(12)的朝向所述管座(11)的端部,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2)与所述连接管(12)的内壁之间围成第二导流槽(70),所述连接管(12)安装在所述管座(11)上时,所述第一导流槽(60)和所述第二导流槽(70)共同围成所述导流腔,所述过流孔(40)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围板(31)和/或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围板(31)包括:第一环形凸沿(311),连接在所述管座(11)的内侧壁上;第一环形立边(312),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凸沿(311)上,所述管座(11)的内侧壁、所述第一环形凸沿(311)以及所述第一环形立边(312)围成所述第一导流槽(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2)包括:第二环形凸沿(321),连接在所述连接管(12)的内侧壁上;第二环形立边(322),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凸沿(321)上,所述连接管(12)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环形凸沿(321)以及所述第二环形立边(322)围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腾,赵国午,柳涛,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