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自翻车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0187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自翻车底架,包括中梁、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两端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机构、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上的枕梁机构,两个所述枕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液压缸支架机构;所述中梁由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块平行设置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呈鱼腹型的腹板组成;每个所述端梁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对称设置在端梁两端下方与其底端面垂直固定的蹬梯、设置在端梁靠近枕梁机构一侧的防滑护板、以及设置在端梁远离枕梁机构一侧的扶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铁路自翻车底架满足铁路自翻车在底架上安装液压缸倾翻传动装置的要求,而且自重小、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适应铁路自翻车在恶劣环境下运用要求。

Railway self tipping chassi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ilway dump car chassis, including the beam, two beam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wo ends of the beam perpendicular to the fixed end beam mechanism and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beam, two symmetrical arrangem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beam mechanism hydraulic cylinder bracket mechanism the beam; a cover plate and a lower cover plate and two parallel arranged Fishbelly type web between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each of the end beam mechanism arranged in the upper cover plate and a vertical fixed end beam,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ends of the side beams under its bottom end fixed vertically. In the end, set the ladder beam near the side of the skid plate beam mechanism and in the end beam away from the side of the body bolster handrai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railway dump car chassis dump car chassis in railway meet the installation of hydraulic cylinder tilting drive device, and small weight,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to adapt to the railway dump in the harsh environment use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自翻车底架
本技术涉及铁路自翻车的
,具体地指一种铁路自翻车底架。
技术介绍
铁路自翻车是把卸车设备和车辆结构结合在一起的专用车辆,适用于运输矿石、砂砾、煤块、建筑材料等散粒货物。铁路自翻车具有可倾翻卸货的车厢。传统的铁路自翻车的底架包括端梁、枕梁和中梁,所述中梁由工字钢组焊而成,这种结构的缺陷在于:结构复杂、自身重量大、成本高,而且强度刚度小、载重能力差。另外,传统的铁路自翻车通过安装在底架上的倾翻传动装置(通常为液压缸)推动车厢倾翻,然而,现有的底架上的液压缸支架强度和刚度不足,且安装拆卸困难,不利于维护。此外,传统铁路自翻车的端梁机构上没有配备防护结构,给操作人员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铁路自翻车底架,该铁路自翻车底架满足铁路自翻车在底架上安装液压缸倾翻传动装置的要求,而且自重小、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适应铁路自翻车在恶劣环境下运用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铁路自翻车底架,包括中梁、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两端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机构、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上的枕梁机构,两个所述枕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液压缸支架机构;所述中梁由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两块平行设置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呈鱼腹型的腹板组成;每个所述端梁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对称设置在端梁两端下方与其底端面垂直固定的蹬梯、设置在端梁靠近枕梁机构一侧的防滑护板、以及设置在端梁远离枕梁机构一侧的扶手装置;每个所述枕梁机构包括与中梁垂直设置的枕梁、两个对称设置在枕梁两端下方的旁承、两个对称设置在枕梁两端上方的转轴支座、以及设置在每个转轴支座上用于支撑车厢的转轴,每个所述枕梁的中部上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每个所述液压缸支架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两侧与腹板垂直固定的液压缸支架本体、以及安装在每个液压缸支架本体悬置端的顶车座;所述液压缸支架本体包括开口朝向腹板外侧的U型盖板、倾斜设置在U型盖板靠近腹板一端的斜盖板、设置在U型盖板下方与其平行设置的底板、以及两个平行设置在U型盖板与底板之间的异形腹板;所述斜盖板的底端与U型盖板靠近腹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盖板的顶端与腹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悬置,另一端与腹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异形腹板的一端悬置,另一端与腹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车座包括与底板悬置端垂直固定连接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方与其垂直固定的起吊板,所述起吊板位于两块异形腹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起吊板上设置有起吊孔,所述起吊板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这样,可以加强起吊板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通过设置在四周的螺栓组件与底板的悬置端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将顶车座安装在液压缸支架本体上,而且安装和拆卸都十分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U型支撑板。这样,可以加强底板的支撑力度。进一步地,所述U型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液压缸的安装座板,所述安装座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液压缸的安装孔。这样,可以通过安装孔将液压缸安装在液压缸支架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U型盖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强肋。这样,可以加强U型盖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发生断裂。进一步地,所述枕梁由枕梁上盖板、枕梁下盖板、以及两块设置在枕梁上盖板与枕梁下盖板之间的立板组成,所述枕梁上盖板设置在中梁上方与上盖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枕梁下盖板设置在中梁下方与下盖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枕梁上盖板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曲延伸至枕梁下盖板两端,且与枕梁下盖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位于枕梁上盖板、枕梁下盖板以及腹板之间围合形成的空腔内。再进一步地,所述中梁的上盖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调整磨耗板。调整磨耗板可与其他机构配套使用的,发生磨耗之后,可以增加调整垫板的厚度补偿磨耗量,其厚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板厚予以调节。更进一步地,所述中梁的上盖板上间隔设置有用于限制车厢纵向移动的第二限位挡,所述第二限位挡位于两个液压缸支架机构之间。这样,第二限位挡可以限制车厢的纵向移动,同时还可以支撑部分车厢的垂向载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一,本技术的自翻车底架上设计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液压缸支架机构,每个液压缸支架机构由液压缸支架本体和顶车座组成,这样可以满足铁路自翻车在底架上安装液压缸倾翻传动装置的要求,而且强度和刚度大,液压缸支架本体和顶车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安装维护方便。其二,本技术的端梁机构设置有防滑护板、扶手装置等安全防护结构,提高了端梁机构的安全性,保证了操作人员行走安全,避免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其三,本技术的中梁由上盖板、下盖板和腹板组成,上盖板上设置有限位挡,可以限制车厢的纵向移动,同时还可以支撑部分车厢的垂向载荷,提高了中梁的载重能力。其四,本技术的中梁上盖板上还设置有调整磨耗板,可与其他机构配套使用的,发生磨耗之后,可以增加调整垫板的厚度补偿磨耗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铁路自翻车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液压缸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顶车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枕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中梁1、端梁机构2、枕梁机构3、液压缸支架机构4、上盖板5、下盖板6、腹板7、端梁8、蹬梯9、防滑护板10、扶手装置11、枕梁12、旁承13、转轴支座14、转轴15、第一限位挡16、液压缸支架本体17、顶车座18、U型盖板19、斜盖板20、底板21、异形腹板22、安装板23、起吊板24、起吊孔25、加强筋板26、螺栓组件27、U型支撑板28、安装座板29、安装孔30、加强肋31、枕梁上盖板32、枕梁下盖板33、立板34、调整磨耗板35、第二限位挡3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铁路自翻车底架,包括中梁1、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1两端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机构2、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1上的枕梁机构3,两个枕梁机构3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液压缸支架机构4;中梁1采用箱型结构或双H型结构,它由上盖板5、下盖板6、以及两块平行设置在上盖板5与下盖板6之间呈鱼腹型的腹板7组成;中梁1的上盖板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调整磨耗板35。调整磨耗板35可与其他机构配套使用的,发生磨耗之后,可以增加调整垫板的厚度补偿磨耗量,其厚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板厚予以调节。中梁1的上盖板5上间隔设置有用于限制车厢纵向移动的第二限位挡36,第二限位挡36位于两个液压缸支架机构4之间。这样,第二限位挡可以限制车厢的纵向移动,同时还可以支撑部分车厢的垂向载荷。每个端梁机构2包括设置在上盖板5上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8、对称设置在端梁8两端下方与其底端面垂直固定的蹬梯9、设置在端梁8靠近枕梁机构3一侧的防滑护板10、以及设置在端梁8远离枕梁机构3一侧的扶手装置11。这样,端梁机构2通过设置有防滑护板10、扶手装置11等安全防护结构,提高了端梁机构的安全性,避免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每个枕梁机构3包括与中梁1垂直设置的枕梁12、两个对称设置在枕梁12两端下方的旁承13、两个对称设置在枕梁12两端上方的转轴支座14、以及设置在每个转轴支座14上用于支撑车厢的转轴15,每个枕梁12的中部上端均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铁路自翻车底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自翻车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梁(1)、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1)两端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机构(2)、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1)上的枕梁机构(3),两个所述枕梁机构(3)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液压缸支架机构(4);所述中梁(1)由上盖板(5)、下盖板(6)、以及两块平行设置在上盖板(5)与下盖板(6)之间呈鱼腹型的腹板(7)组成;每个所述端梁机构(2)包括设置在上盖板(5)上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8)、对称设置在端梁(8)两端下方与其底端面垂直固定的蹬梯(9)、设置在端梁(8)靠近枕梁机构(3)一侧的防滑护板(10)、以及设置在端梁(8)远离枕梁机构(3)一侧的扶手装置(11);每个所述枕梁机构(3)包括与中梁(1)垂直设置的枕梁(12)、两个对称设置在枕梁(12)两端下方的旁承(13)、两个对称设置在枕梁(12)两端上方的转轴支座(14)、以及设置在每个转轴支座(14)上用于支撑车厢的转轴(15),每个所述枕梁(12)的中部上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挡(16);每个所述液压缸支架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1)两侧与腹板(7)垂直固定的液压缸支架本体(17)、以及安装在每个液压缸支架本体(17)悬置端的顶车座(18);所述液压缸支架本体(17)包括开口朝向腹板(7)外侧的U型盖板(19)、倾斜设置在U型盖板(19)靠近腹板(7)一端的斜盖板(20)、设置在U型盖板(19)下方与其平行设置的底板(21)、以及两块平行设置在U型盖板(19)与底板(21)之间的异形腹板(22);所述斜盖板(20)的底端与U型盖板(19)靠近腹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盖板(20)的顶端与腹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1)的一端悬置,另一端与腹板(7)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异形腹板(22)的一端悬置,另一端与腹板(7)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车座(18)包括与底板(21)悬置端垂直固定连接的安装板(23)、设置在安装板(23)上方与其垂直固定的起吊板(24),所述起吊板(24)位于两块异形腹板(2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自翻车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梁(1)、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1)两端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机构(2)、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1)上的枕梁机构(3),两个所述枕梁机构(3)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液压缸支架机构(4);所述中梁(1)由上盖板(5)、下盖板(6)、以及两块平行设置在上盖板(5)与下盖板(6)之间呈鱼腹型的腹板(7)组成;每个所述端梁机构(2)包括设置在上盖板(5)上与其垂直固定的端梁(8)、对称设置在端梁(8)两端下方与其底端面垂直固定的蹬梯(9)、设置在端梁(8)靠近枕梁机构(3)一侧的防滑护板(10)、以及设置在端梁(8)远离枕梁机构(3)一侧的扶手装置(11);每个所述枕梁机构(3)包括与中梁(1)垂直设置的枕梁(12)、两个对称设置在枕梁(12)两端下方的旁承(13)、两个对称设置在枕梁(12)两端上方的转轴支座(14)、以及设置在每个转轴支座(14)上用于支撑车厢的转轴(15),每个所述枕梁(12)的中部上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挡(16);每个所述液压缸支架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中梁(1)两侧与腹板(7)垂直固定的液压缸支架本体(17)、以及安装在每个液压缸支架本体(17)悬置端的顶车座(18);所述液压缸支架本体(17)包括开口朝向腹板(7)外侧的U型盖板(19)、倾斜设置在U型盖板(19)靠近腹板(7)一端的斜盖板(20)、设置在U型盖板(19)下方与其平行设置的底板(21)、以及两块平行设置在U型盖板(19)与底板(21)之间的异形腹板(22);所述斜盖板(20)的底端与U型盖板(19)靠近腹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盖板(20)的顶端与腹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1)的一端悬置,另一端与腹板(7)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异形腹板(22)的一端悬置,另一端与腹板(7)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车座(18)包括与底板(21)悬置端垂直固定连接的安装板(23)、设置在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峰汤楚强吴宇波金晓平郑传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