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微型推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64065 阅读:6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EMS微型推进系统,包括密封层和动力层,密封层盖合设置于动力层的上表面,动力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凹槽,发动机凹槽包括依次连通的通气槽、燃烧室、尾喷管和点火电路,点火电路通过电子束蒸镀工艺设置在密封层表面,点火电路由两层金属钛和金构成,针对点火电路的点火方式为Au‑Ti电路的点火方式。上述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提高了点火成功率,同时改善了结构的隔热性能。此外,采用横向分层结构,可精确调节尾喷管的扩张角度,简化了结构和加工流程,且完善了结构细节,改善了推进器性能,采用了全新的刻蚀硅片的推进器排布方式,提高了推进器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EMS微型推进系统
本技术涉及航空航天
,尤其涉及一种MEMS微型推进系统。
技术介绍
微型飞行器的出现,需要有相对应的微推进系统对其飞行姿态和飞行轨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现有的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大多采用纵向分层加工的形式,使得喷管角度不可调节,而且对加工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多层硅键合技术的不成熟也对微型推进器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微型固定火箭发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加工工艺繁琐,加工精度高,难度大,加工过程喷管角度不可调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MEMS微型推进系统,包括密封层和动力层,所述密封层盖合设置于所述动力层的上表面,所述动力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凹槽,所述发动机凹槽包括依次连通的通气槽、燃烧室、尾喷管和点火电路,所述点火电路通过电子束蒸镀工艺设置在所述密封层表面,所述点火电路由两层金属钛和金构成,针对所述点火电路的点火方式为Au-Ti电路的点火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申平台,用于防止所述燃烧室内的燃料进入所述通气槽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槽、燃烧室与所述尾喷管均沿所述发动机凹槽的中心线设置,且所述通气槽、燃烧室和微喷管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喷管的喷口端与所述动力层的一侧边缘连通,所述通气槽的进口端与所述动力层相对的另一侧边缘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动力层表面执行电镀氧化膜操作,且所述密封层与所述动力层通过键合连接,其中,所述密封层为玻璃层,所述动力层为硅片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喷管沿燃料的喷射方向依次设有收缩段、喉管段和扩张段,所述喉管段用于过渡连接收缩端和所述扩张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动力层上发动机的所有推力单元执行宽度相同推进器组合单元的组合方式,排布时所有组合的横边与纵边相互对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呈正方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MEMS微型推进系统,包括密封层和动力层,密封层盖合设置于动力层的上表面,动力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凹槽,发动机凹槽包括依次连通的通气槽、燃烧室、尾喷管和点火电路,点火电路通过电子束蒸镀工艺设置在密封层表面,点火电路由两层金属钛和金构成,针对点火电路的点火方式为Au-Ti电路的点火方式。上述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改变了点火方式,采用Au-Ti金属薄膜点火电阻进行点火,提高了点火成功率,同时对结构表面进行了SiO2绝缘处理,改善了结构的绝缘性能。此外,采用横向分层结构,可精确调节尾喷管的扩张角度,简化了结构和加工流程,且完善了结构细节,改善了推进器性能,采用了全新的刻蚀硅片的推进器排布方式,提高了推进器的加工效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技术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平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硅片上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BF33上的点火电路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BF33与硅片之间通过阳极键合的方式键合之后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硅片上发动机结构单元的排布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BF33上结构单元的排布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置于”、“相连”、“连接”、“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MEMS微型推进系统,包括密封层和动力层,密封层盖合设置于动力层的上表面,动力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凹槽,发动机凹槽包括依次连通的通气槽、燃烧室、尾喷管和点火电路,点火电路通过电子束蒸镀工艺设置在密封层表面,点火电路由两层金属钛和金构成,针对点火电路的点火方式为Au-Ti电路的点火方式。其中,尾喷管包括尾喷管扩张段和尾喷管收缩段组成,且该MEMS微型推进系统还包括隔热槽。本实施例中,发动机整体结构包括燃烧室,尾喷管和点火电路三个主要部分,再次包括通气槽等附属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呈硅-玻璃双层薄板结构,燃烧室、拉瓦尔喷管及其他部分结构横向布置在硅片上,其中,硅片上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通过干法刻蚀工艺进行加工,具体的,硅片的加工工艺包括刻蚀、氧化膜沉积两个主要步骤,首先通过硅深刻蚀工艺刻蚀出燃烧室等结构,再利用PECVD工艺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SiO2薄膜,使硅片与点火电路之间相互绝缘。其中,刻蚀深度500um,点火电路通过电子束蒸镀工艺制备在BF33玻璃上。此外,BF33上的点火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具体的,整个点火电路由两层金属钛和金构成。钛位于整个图案的底层。另外在导电电极的部位覆盖一层金属金。这样,发热电阻仅含有金属钛,而导电电极部分则由一层钛和一层金构成。点火电路通过电子束蒸镀的工艺布置在BF33玻璃表面。先蒸镀金属钛,之后蒸镀金属金,完成点火电路的加工。进一步地,BF33与硅片之间通过阳极键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键合之后的结构如图5所示。具体的,利用Au-Ti点火电路进行点火,简化了推进器结构,提高了点火成功率。同时,加上了遮挡圆柱和通气槽一端的引申平台,防止了燃料进入通气槽中。增加了电极槽的结构,便于电路与外部电源相连;从表面处理上来看,硅结构表面进行了氧化膜保护,提高了硅片与电路之间的绝缘性,保证了点火成功率;从推进器排布方式上来看,加工时,将所有系列的发动机布置在4inch单晶硅片与4inchBF33玻璃上,实现发动机的批量化加工,发动机布置形式如图6所示。具体的,其中,BF33上结构单元的排布如图7所示,即将所有推力单元进行了合理的组合,形成了宽度的相同推进器组合单元,排布时所有组合的横边与纵边相互对齐,大大简化了切片的工艺流程,提高了加工效率。此外,需要具体说明的是,燃烧室是燃料的储存和燃烧场所,利用推进剂燃烧时所释放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燃烧后的高温燃气在拉瓦尔喷管中加速,将热能转化为动能,高速向外喷出,从而产生推力。其中,结构尺寸主要涉及外部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MEMS微型推进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MEMS微型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层和动力层,所述密封层盖合设置于所述动力层的上表面,所述动力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凹槽,所述发动机凹槽包括依次连通的通气槽、燃烧室、尾喷管和点火电路,所述点火电路通过电子束蒸镀工艺设置在所述密封层表面,所述点火电路由两层金属钛和金构成,针对所述点火电路的点火方式为Au‑Ti电路的点火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EMS微型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层和动力层,所述密封层盖合设置于所述动力层的上表面,所述动力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发动机凹槽,所述发动机凹槽包括依次连通的通气槽、燃烧室、尾喷管和点火电路,所述点火电路通过电子束蒸镀工艺设置在所述密封层表面,所述点火电路由两层金属钛和金构成,针对所述点火电路的点火方式为Au-Ti电路的点火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申平台,用于防止所述燃烧室内的燃料进入所述通气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燃烧室与所述尾喷管均沿所述发动机凹槽的中心线设置,且所述通气槽、燃烧室和微喷管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微型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智李海旺李秋实谭啸吴瀚枭宋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