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458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3:19
构成在负压作用于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情况下也较高地维持油的收集性能的油分离器。在窜漏气体流经的窜漏气体流通部的底部(31)形成有将从油雾中收集的油向下侧排出的油排出口(31A)。在与油排出口相对的壁部(30T)中形成有凹部(T),上述凹部(T)抑制在气流由于负压的作用从油排出口倒流到上侧的情况下该气流沿着壁部扩散的现象。

Oil separator

An oil separator that maintains a high oil collecting performance when the negative pressure acts on the circulation part of the leaking gas. At the bottom (31) of the drain gas circulation section through which the channeling gas flows through, an oil discharge outlet (31A) is formed to discharge the oil collected from the oil mist to the lower side. A recess (T) is formed in the wall (30T) opposite the outlet of the oil outlet, and the recess (T) suppresses the diffusion of the air stream along the wall as a result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flowing from the oil discharge outlet to the upper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油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分离器,具体地说,涉及从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雾收集油的油分离器的改良。
技术介绍
作为油分离器,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如下构成:具备具有窜漏气体流入口和窜漏气体流出口的分离室,在该分离室的内部,将一次碰撞板、分隔壁和二次碰撞板按照该顺序沿着气体的流动方向配置。根据该构成,在分离室的底面部分形成有用于将油收集而向气缸盖空间滴落并排出的排油管。专利文献1的油分离器通过油雾与一次碰撞板、分隔壁和二次碰撞板碰撞来促进从油雾分离油以及使已分离的油向下方流下来。根据该构成,通过在碰撞板的两侧部形成气体通道来防止窜漏气体经过时将油再次卷入。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使用了多个旋风器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使从气体导入口流入的窜漏气体经由整流室而导入排列为一列的多个旋风器,利用与在旋风器的内部产生的旋流相伴的离心力使油凝聚而从窜漏气体中的油雾中收集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9‐12128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第45101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内燃机的曲轴箱中产生的窜漏气体包含未燃烧气体和发动机油的油雾,因此不直接向大气中释放而供应到内燃机的燃烧室与混合气体一起燃烧。另外,在使包含油雾的窜漏气体在内燃机的燃烧室中与混合气体一起燃烧的情况下,会使排放恶化,助长发动机油的减少。因而,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所示,进行将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用油分离器收集而使其返回内燃机的操作。油分离器配置于使窜漏气体返回内燃机的进气系统的路径中,因此负压按照内燃机的进气定时从进气系统作用于内部的窜漏气体流通部。另外,在从被输送到窜漏气体流通部的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雾收集油并从形成于底部的油排出口靠油的自重将油排出的构成的油分离器中,油由于负压的作用而从油排出口倒流,有时油还会再次雾化。特别是,在负压作用于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情况下,有时还会以从油排出口喷出空气的方式产生气流,该气流与内部空间的上侧的壁部紧密接触,有时还导致油扩散而再次雾化的现象。为了消除上述缺陷,考虑在油排出口的上方的附近位置具备抑制空气的喷出的伞状的构件,还考虑使油排出口具备在负压起作用的情况下切换为关闭状态的单向阀。然而,可以想到,在油排出口的上方的附近位置具备伞状的构件的构成不仅使部件数量增大并导致结构复杂化及成本上升,还在空气的喷出速度高的情况下使油扩散,反而导致再次雾化。另外,具备单向阀的构成也使部件数量增大,导致结构复杂化或成本上升且不易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合理地构成如下油分离器:即使是在负压作用于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情况下空气从应排出油的油排出口倒流的构成,也能较高地维持油的收集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油排出口,其设于内燃机的窜漏气体流经的窜漏气体流通部的底部,将从上述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雾中收集的油从上述底部向下侧排出;以及凹部,其形成于上述窜漏气体流通部中的与上述油排出口相对的壁部,用于接住从上述油排出口返回上述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气流。如负压作用于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情况那样,在从油排出口返回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方向产生了气流的情况下,应从油排出口排出的油与气流一起向窜漏气体流通部喷出,有时还到达窜漏气体流通部的上侧的壁部。根据本技术的构成,在气流从油排出口喷出的情况下,凹部接住该气流,由此抑制油的扩散,促进油靠自重向油排出口落下,不会导致使油的收集率降低的缺陷。另外,若对如本技术这样在窜漏气体流通部的壁部中形成凹部的构成与将凹部配置于油排出口的上方的附近位置的构成进行比较,则在本技术的构成中,能使从油排出口喷出的气流与窜漏气体流通部的窜漏气体或空气接触而减速后与凹部接触。根据上述构成,能抑制油的飞散,无需用于支撑凹部的框架或支架等,能简化构成,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大,还能抑制成本上升。因而,即使在负压作用于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情况下空气从应排出油的油排出口倒流的构成中,也可构成较高地维持油的收集性能的油分离器。本技术可以是,上述凹部包括从上述壁部向上述油排出口突出的筒状体。由此,从油排出口被喷出的气流所包含的油雾到达筒状体的内部,由该筒状体抑制向外方流动。另外,油雾所包含的油附着于筒状体的内壁,沿着其内面向下方流动,还能返回油排出口。在该构成中,既能与壁部一体地形成凹部,也能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大,抑制成本的进一步上升。本技术可以是,形成有从上述筒状体的开口边缘按前端变细的形状向下方突出的导油凸部。由此,附着于筒状体的内面而实现了液滴化的油能沿筒状体的内面靠自重流动,还能从形成于开口边缘的下端的导油凸部向下方落下。即,能使实现了液滴化的油在规定的位置落下。本技术可以是,上述凹部包括肋状壁体,上述肋状壁体从俯视时处于夹着上述油排出口的位置的上述壁部在遍及与上述壁部相连的侧壁部的范围向上述窜漏气体流通部突出。由此,在油雾与气流一起从油排出口喷出的情况下,一对肋状壁体可抑制与气流一起喷出的油雾的扩散,可提高油的收集率。另外,肋状壁体阻碍在窜漏气体流通部中流动的窜漏气体,促进油雾的液滴化。本技术可以是,上述凹部包括槽状部,上述槽状部从俯视时处于上述油排出口的上方位置的上述壁部在遍及与上述壁部相连的侧壁部的范围以凹状凹陷。由此,在油与气流一起从油排出口喷出的情况下,该气流流入槽状部的内部,由此可抑制油雾的扩散,提高油的收集率。本技术可以是,在上述筒状体的内部具备能吸收油的吸收材料。由此,从油排出口喷出到筒状体的内部的气流通过与吸收材料接触而降低流速,油雾所包含的油被吸收材料吸收。由此,能抑制油的飞散,并且使吸收材料吸收油,之后使油滴落。附图说明图1是发动机的截面图。图2是油分离器的纵截面侧视图。图3是油分离器的局部切开平面图。图4是筒状体的立体图。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a)的筒状体的截面图。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a)的筒状体的立体图。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b)的油分离器的纵截面侧视图。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c)的油分离器的纵截面侧视图。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c)的油分离器的局部切开平面图。图1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c)的肋状壁体的立体图。图11是另一实施方式(d)的油分离器的纵截面侧视图。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d)的油分离器的局部切开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基本构成]在图1中示出具备窜漏气体还原装置A的发动机E(内燃机的一例)的截面。发动机E是乘用车等车辆所具备的四冲程型发动机。发动机E在上部具有气缸盖1,连结到气缸盖1的气缸体2连结着曲轴箱3和油底壳4,在覆盖气缸盖1的上部的位置连结着盖罩5。曲轴6支撑于曲轴箱3并且可自由地旋转,在形成于气缸体2的缸膛的内部收纳有活塞7,该活塞7和曲轴6由连杆8连结。在气缸盖1中,具备进气门9和排气门10且进气门9和排气门10可自由地打开、关闭,进气凸轮轴11和排气凸轮轴12在并列状态下支撑于进气门9和排气门10的上部位置且可自由地旋转,进气凸轮轴11工作而使进气门9打开、关闭,排气凸轮轴12工作而使排气门10打开、关闭。气缸盖1的一方侧面连结着进气歧管14,另一方侧面连结着排气歧管15。在气缸盖1的上表面具备点燃燃烧室的混合气体的火花塞16,在气缸盖1的进气路径中具备对燃烧室供应燃料的喷射器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油排出口,其设于内燃机的窜漏气体流经的窜漏气体流通部的底部,将从上述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雾中收集的油从上述底部向下侧排出;以及凹部,其形成于上述窜漏气体流通部中的与上述油排出口相对的壁部,用于接住从上述油排出口返回上述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气流,上述凹部配置于俯视时包围上述油排出口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1.27 JP 2014-012464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油排出口,其设于内燃机的窜漏气体流经的窜漏气体流通部的底部,将从上述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雾中收集的油从上述底部向下侧排出;以及凹部,其形成于上述窜漏气体流通部中的与上述油排出口相对的壁部,用于接住从上述油排出口返回上述窜漏气体流通部的气流,上述凹部配置于俯视时包围上述油排出口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上述凹部包括从上述壁部向上述油排出口突出的筒状体。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良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