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萃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672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萃取新工艺,主要涉及红霉素、吉它霉素、螺旋霉素和麦迪霉素的制备工艺。该新工艺是用一种新的萃取体系代替传统工艺中的醋酸丁酯萃取溶剂。新萃取体系由萃取剂和稀释剂组成。必要时加进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新的制备工艺能在原有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溶剂消耗,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同时由于在工艺流程中采用了萃取溶剂和结晶母液两个闭路循环而提高了产品回收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萃取新工艺,属医药制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抗革兰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式阴性菌的一类抗生素,其结构特点是分子内含有大的内酯环(14—16环),是为带有氨基的碱性抗生素。其中常用的有红霉素(Erythromycin)、吉它霉素(Kitasamycin)、螺旋霉素(Spiramycin)和麦迪霉素(Midecamycin,国内产品由于组成略有不同而称之为麦白霉素,拉丁名称为Meleumycinum)等。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是溶剂萃取法,所用萃取溶剂为醋酸丁酯,即是在碱性条件下从发酵滤液中用醋酸丁酯萃取,再经其它处理而得最终结晶产品,其具体处理流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图1是原则流程,不同抗生素略有不同,如红霉素可在丁酯相内直接结晶得乳酸盐或硫氰酸盐;吉它霉素、麦白霉素和螺旋霉素则均是在反萃后调pH值,在碱性条件下结晶。上述流程的主要缺点是醋酸丁酯萃取时溶剂耗量大,不同抗生素其耗量虽略有不同,但据估算其费用约占该产品成本的近1/3,同时为了从萃残液中回收萃取溶剂,又需附加的能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萃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萃取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抗生素为螺旋霉素,其萃取工艺由下列各步骤组成:(1)取工厂螺旋霉素发酵滤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0-10.0;(2)用由萃取剂和稀释剂组成的萃取体系对上述溶液进行萃取,其中萃取剂为 八碳醇,包括正辛醇、异辛醇或仲辛醇,稀释剂为正已烷、环已烷、正庚烷、磺化煤油或加氢煤油中的任何一种,萃取剂和稀释剂的体积比为V↓[萃]∶V↓[稀]=0.5-1∶0-0.5,萃取操作温度为10℃-40℃,萃取流比为:水相A与有机相O之比即O∶A=5-8∶1;(3)将上述萃得的有机相用草酸和磷酸二氢钾缓冲液进行反萃取,其中缓冲液的pH值为2-3,反萃流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洲亓平言雷文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