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969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1 18:43
提供能够减小对乘车性的影响并实现滤清容量的增加的鞍乘式车辆。该鞍乘式车辆具备设于向内燃机(11)的燃烧室引导吸入空气的进气通路且通过设于内部的单元(21)而对吸入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装置(20),空气滤清装置(20)具备在单元(21)的下游侧形成洁净室(C)的壳体主体(22)、以将壳体主体(22)的开口(22a)及单元(21)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22)且在单元(21)的上游侧形成非洁净室(D)的壳体罩(50),壳体主体(22)具备由分割面(22d)上下进行分割的上壳体(30)和下壳体(40),下壳体(40)从车辆正面观察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的分割面(22d)而变大,上壳体(30)从车辆正面观察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分割面(22d)朝向上方而变小。

Saddle type vehicle

To reduce the effect on the ride and filtration capacity increase the saddle type vehicle. \u8be5\u978d\u4e58\u5f0f\u8f66\u8f86\u5177\u5907\u8bbe\u4e8e\u5411\u5185\u71c3\u673a(11)\u7684\u71c3\u70e7\u5ba4\u5f15\u5bfc\u5438\u5165\u7a7a\u6c14\u7684\u8fdb\u6c14\u901a\u8def\u4e14\u901a\u8fc7\u8bbe\u4e8e\u5185\u90e8\u7684\u5355\u5143(21)\u800c\u5bf9\u5438\u5165\u7a7a\u6c14\u8fdb\u884c\u51c0\u5316\u7684\u7a7a\u6c14\u6ee4\u6e05\u88c5\u7f6e(20)\uff0c\u7a7a\u6c14\u6ee4\u6e05\u88c5\u7f6e(20)\u5177\u5907\u5728\u5355\u5143(21)\u7684\u4e0b\u6e38\u4fa7\u5f62\u6210\u6d01\u51c0\u5ba4(C)\u7684\u58f3\u4f53\u4e3b\u4f53(22)\u3001\u4ee5\u5c06\u58f3\u4f53\u4e3b\u4f53(22)\u7684\u5f00\u53e3(22a)\u53ca\u5355\u5143(21)\u8986\u76d6\u7684\u65b9\u5f0f\u5b89\u88c5\u4e8e\u58f3\u4f53\u4e3b\u4f53(22)\u4e14\u5728\u5355\u5143(21)\u7684\u4e0a\u6e38\u4fa7\u5f62\u6210\u975e\u6d01\u51c0\u5ba4(D)\u7684\u58f3\u4f53\u7f69(50)\uff0c\u58f3\u4f53\u4e3b\u4f53(22)\u5177\u5907\u7531\u5206\u5272\u9762(22d)\u4e0a\u4e0b\u8fdb\u884c\u5206\u5272\u7684\u4e0a\u58f3\u4f53(30)\u548c\u4e0b\u58f3\u4f53(40)\uff0c\u4e0b\u58f3\u4f53(40)\u4ece\u8f66\u8f86\u6b63\u9762\u89c2\u5bdf\u5f62\u6210\u4e3a\uff0c\u5f00\u53e3\u9762\u79ef\u968f\u7740\u4ece\u4e0b\u65b9\u671d\u5411\u4e0a\u65b9\u7684\u5206\u5272\u9762(22d)\u800c\u53d8\u5927\uff0c\u4e0a\u58f3\u4f53(30)\u4ece\u8f66\u8f86\u6b63\u9762\u89c2\u5bdf\u5f62\u6210\u4e3a\uff0c\u5f00\u53e3\u9762\u79ef\u968f\u7740\u4ece\u5206\u5272\u9762(22d)\u671d\u5411\u4e0a\u65b9\u800c\u53d8\u5c0f\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乘式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具备内燃机(21)、向该内燃机(21)的燃烧室引导吸入空气的进气通路、设于该进气通路且通过设于内部的单元(52)而对吸入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装置(50)的鞍乘式车辆。空气滤清装置(50)具备上壳体(54)和壳体主体(53),上壳体(54)在单元(52)的下游侧形成洁净室(cleanroom)(62),壳体主体(53)以将该上壳体(54)的开口及单元(52)覆盖的方式安装于上壳体(54)且在单元(52)的上游侧形成未洁净室(dirtyroom)(61)。在壳体主体(53)上安装有从下面被覆盖的下壳体(55),形成有辅助空气室(63),该辅助空气室(63)与洁净室(62)连通。根据该空气滤清装置(54),通过设置与洁净室(62)连通的辅助空气室(63),能够使洁净室的容量增加。即,如以往的鞍乘式车辆那样,在沿车宽方向将空气滤清装置的尺寸设得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下方的死空间而以些许的胀出量实现容量增加。但是,在不将空气滤清装置的车宽方向的尺寸设置得大的车辆中,必须将空气滤清装置的左右前后上下尺寸扩张为最大极限。但是另一方面,这种空气滤清装置的扩张有可能对车辆的车宽或车高造成影响,并对乘车性(特别是落脚性)造成影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706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减小对乘车性的影响并实现滤清容量的增加的鞍乘式车辆。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式车辆为,具备内燃机、向该内燃机的燃烧室引导吸入空气的进气通路、设于该进气通路且通过设于内部的单元而对吸入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装置的鞍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装置具备:壳体主体,其在所述单元的下游侧形成洁净室;壳体罩,其以将该壳体主体的开口及所述单元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且在所述单元的上游侧形成非洁净室;所述壳体主体具备由分割面上下分割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从车辆正面观察,下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所述分割面而变大,从车辆正面观察,上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所述分割面朝向上方而变小。根据该鞍乘式车辆,壳体主体具备由分割面上下分割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从车辆正面观察,下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所述分割面而变大,从车辆正面观察,上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所述分割面朝向上方而变小,故而壳体主体的开口面积在所述分割面部分为最大。因此,通过配合空气滤清装置的周边布局的空间来设定壳体主体的分割面的位置,能够适当地实现滤清容量的增加。而且,从车辆正面观察,上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所述分割面朝向上方而变小,故而能够减小空气滤清装置的上部侧的宽度。因此,能够减小对乘车性(落脚性)的影响。如上所述,根据该鞍乘式车辆,能够减小对乘车性的影响并实现滤清容量的增加。在该鞍乘式车辆中能够构成为,所述空气滤清装置配置在骑乘用的座椅的前部下方,将该座椅前部下方的左右两侧覆盖的一对车体罩的上部在所述座椅前部下方与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侧面接近地配置。当这样构成时,即使在将空气滤清装置配置在座椅的前部下方的情况下,将座椅前部下方的左右两侧覆盖的一对车体罩的上部在座椅前部下方与宽度随着往上方而变窄的上壳体的左右侧面接近地配置,其结果,也能够使车体罩的上部彼此的宽度变窄,进而也能够将座椅前部的宽度变窄,故而能够提高落脚性。在该鞍乘式车辆中能够构成为,所述车体框架以夹住所述壳体主体的左右的方式配置在侧方,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分割面位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上方。当这样构成时,在壳体主体中宽度尺寸为最大的所述分割面位于车体框架的上方,从而能够抑制车体框架的宽度尺寸而实现车宽方向的小型化。在该鞍乘式车辆中能够构成为,在所述座椅的下方,车体框架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左右具有向后上方倾斜并延伸的倾斜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分割面与所述车体框架的倾斜部朝相同方向倾斜。当这样构成时,能够使壳体主体的开口面积以沿着框架的所述倾斜部的状态有效地增大。在该鞍乘式车辆中能够构成为,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左右侧面处的结合机构由卡合平爪和卡合扣构成。当这样构成时,与用紧固部件等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结合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结合部向侧方的突出量而减小壳体主体的宽度尺寸。在该鞍乘式车辆中能够构成为,所述空气滤清装置相对于所述车体框架的安装部只设置在空气滤清装置的前面部和后面部。当这样构成时,能够将空气滤清装置的宽度尺寸减小侧面部中的没有安装部的量。在该鞍乘式车辆中能够构成为,在所述壳体主体的侧面设置线束或燃料管的保持部。当这样构成时,在将线束或燃料管布设在壳体主体的侧方的情况下,能够将线束或燃料管与壳体主体接近地配置,故而能够减小包括线束或燃料管在内的宽度尺寸。在该鞍乘式车辆中能够构成为,俯视观察,在所述壳体罩设有从该壳体罩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壳体罩的外方的吸入管道,对于该吸入管道,将位于所述壳体罩的上表面的部位的进气截面设为横长的椭圆形状。当这样构成时,即使在将吸入管道配置在壳体罩上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空气滤清装置的高度,优化落脚性。另外,俯视观察,由于吸入管道从壳体罩的上表面延伸到壳体罩的外方,故而在该延伸部中不一定需要将进气截面设为横长的椭圆形状,也能够确保进气口面积。在该鞍乘式车辆中能够构成为,所述上壳体及下壳体通过模具成型而形成,上壳体及下壳体的侧壁均朝着所述分割面扩张为锥状。当这样构成时,上壳体及下壳体的侧壁形成为脱模斜度,故而容易成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式车辆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式车辆的局部概要放大侧视图。图3是图1中的局部概要3-3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图8中的4-4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式车辆的一实施方式的将座椅拆下的状态的局部概要放大俯视图。图6是空气滤清装置的主视图。图7是空气滤清装置的左侧视图。图8中,(a)是空气滤清装置的俯视图,(b)是图(a)中的b-b剖视图,(c)是图(a)中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式车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以附图标记的朝向进行观察,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按照从操纵者观察的方向,根据需要而在附图中将车辆的前方设为Fr、后方设为Rr、左侧设为L、右侧设为R、上方设为U、下方设为D而表示。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等同部分赋予同一附图标记。图1中表示的鞍乘式车辆10具备:内燃机11、向该内燃机11的燃烧室引导吸入空气的进气通路12、设于该进气通路12且通过设于内部的单元21(图3、图4)而对吸入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装置20。在车体框架13的前部设有头管13h,在该头管13h经由前叉14而可旋转地支承有前轮Wf。用可转动地被头管13h支承的车把15对前轮Wf进行转向操纵。在车体框架13的后部设有向斜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13r,在该座椅导轨13r的上部设有骑乘用的座椅16。Wr是通过内燃机11驱动的后轮。驾驶者握住车把15,以跨过座椅16的方式坐上座椅16,将脚放在脚踏16s上,驾驶该车辆10。需要说明的是,该车辆10可供两人乘坐,16p是同乘者用的脚踏。如图3、图4所示,空气滤清装置20具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鞍乘式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乘式车辆,具备内燃机、向该内燃机的燃烧室引导吸入空气的进气通路、设于该进气通路且通过设于内部的单元而对吸入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装置,所述鞍乘式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装置具备:壳体主体,其在所述单元的下游侧形成洁净室;壳体罩,其以将该壳体主体的开口及所述单元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且在所述单元的上游侧形成非洁净室;所述壳体主体具备由分割面上下分割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从车辆正面观察,下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所述分割面而变大,从车辆正面观察,上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所述分割面朝向上方而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01 JP 2014-1769601.一种鞍乘式车辆,具备内燃机、向该内燃机的燃烧室引导吸入空气的进气通路、设于该进气通路且通过设于内部的单元而对吸入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装置,所述鞍乘式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装置具备:壳体主体,其在所述单元的下游侧形成洁净室;壳体罩,其以将该壳体主体的开口及所述单元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且在所述单元的上游侧形成非洁净室;所述壳体主体具备由分割面上下分割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从车辆正面观察,下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所述分割面而变大,从车辆正面观察,上壳体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所述分割面朝向上方而变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装置配置在骑乘用的座椅的前部下方,将该座椅前部下方的左右两侧覆盖的一对车体罩的上部在所述座椅前部下方与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侧面接近地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车体框架以夹住所述壳体主体的左右的方式配置在侧方,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分割面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淳也久保俊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