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223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化合物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见右图)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为:氮气保护下,在反应容器中加入5,5,5-三氟甲基-4-羰基-戊酸甲与苯肼,乙酸和乙酸钠缓冲溶液。加热回流,反应36~64小时后,最后用柱层析的分离,得到此新化合物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原料易得,操作非常简单,产率高,分离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工业生产。此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在化合物中引进了具有生理活性含氟基团,而且也在化合物中形成了药物中间体-哒嗪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二氢哒嗪-3 (h)-酮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含氟化合物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1886年即已得到哒嗪衍生物,但到1895年才首次制得哒嗪。因自然界中未发现含哒嗪环的化合物,但哒嗪化学发展缓缦,直至近几十年发现不少哒嗪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生理作用,哒嗪化学才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氟脲嘧啶的抗癌活性被发现之后,人们对同为二嗪类的哒嗪化合物从理论到应用方面的研究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六十年代初,Wagner(人名)等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到七十年代中期,David(人名)等合成了与天然脲苷和天然胞苷有同分异构关系的3,5-哒嗪二酮核苷和5-氨基-3-哒嗪酮核苷及其衍生物,测定了晶体结构,证实多数哒嗪酮苷具有抗癌、抗病毒,某些哒嗪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高血压、抗抑郁作用,也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1974年,William等证明哒嗪酮类化合物还有很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其选择性地抑制心肌和血小板的cAMP磷酸二酯酶III(PDEIII),提高cAMP水平。随着这类哒嗪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合成了大量的衍生物,其中pimobendan已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Kane(人名)等还证明了哒嗪酮类化合物还具有较强的抗惊厥活性。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不但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压作用,且在临床上也发挥着重要的强心作用。有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器官组织血流量和抗休克作用。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通过增加肌动蛋白ATP酶活性,促进钙与肌动蛋白结合,即通过钙增敏作用来完成其正性肌力作用。这就使MCI-154一类的钙增敏强心剂在纠正此类心功能障碍时更具有特殊意义。近十几年来,通过对结构和活性关系的研究,日本日产公司发现哒嗪酮环2-氮位上引入叔西基,5-位与4-叔丁基、苄基相连,是一种高效杀虫剂(NC-129),后来成功的开发出高效、广谱和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杀虫剂NC-170,NC-184。哒嗪酮类化合物用于高效增白剂、染料等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许多化学家的兴趣。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哒嗪酮类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惊厥、血小板聚集抑制、杀虫、抗高血压、植物生长调节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对哒嗪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哒嗪酮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已使它成为抗肿瘤、抗病菌和农业杀虫剂等方面的重要药物和中间体。随着对哒嗪酮类化学的深入研究,合成哒嗪酮类化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含氟化合物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反应机理如下 根据上述反应机理,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该化合物的物性参数分子式C10H10N2OF3结构式 中文命名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英文命名2-phenyl-6-(trifluoromethyl)-4,5-dihydropyridazin-3(2H)-one 分子量242.2外观淡黄色晶体波谱数据红外光谱(采用Perkin-Elmer983G红外光谱仪,KBr压片)υmax(cm-1)3067,2962,2923,1710,1654,1596,1495,1394,1313,1206,1131,1060,764,693。核磁共振谱1氢谱(500兆赫兹,氘代氯仿)δ/ppm7.44、7.43(d,2H,ArH),7.41、7.39、7.37(t,2H,ArH),7.29、7.28、7.26(t,1H,ArH),2.78、2.76、2.75(t,2H,-CH2-),2.72、2.71、2.69(t,2H,-CH2-)。核磁共振谱13C谱(500兆赫兹,氘代氯仿)δ/ppm164.31,141.47、141.18、140.89、140.59(q),140.14,128.78,127.43,124.88,123.63、121.45、119.27、117.09(q),26.86,20.19。核磁共振谱19F谱(500兆赫兹,氘代氯仿)δ/ppm-70.95(s). 上述的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氮气保护下,在反应容器中,按1∶1~1∶2的摩尔比,加入5,5,5-三氟甲基-4-羰基-戊酸甲与苯肼,以及乙酸和PH值为4.5~6.5的乙酸钠缓冲溶液;加热回流,反应36~64小时后,最后用柱层析的分离,洗脱液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按2∶1的体积比的混合液,得到此新化合物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本专利技术具有原料易得,操作非常简单,产率高,分离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工业生产。此专利技术不仅在化合物中引进了具有生理活性含氟基团,而且也在化合物中形成了药物中间体-哒嗪酮。具体实施例方式5,5,5-三氟甲基-4-羰基-戊酸甲酯合成,请参见如下参考文献1.Brown,P.et al.;Tetrahedron;10,1960,164-170. 2.Hanack,M.;Meyer,H.;Justus Liebigs Ann.Chem.;720,1968,81-97. 3.Ratier,Max;Pereyre,Michel;Davies,Alwyn G.;J.Chem.Soc.PerkinTrans.2;1984,1907-1916. 实施例一在氮气保护下,在反应容器中加入5,5,5-三氟甲基-4-羰基-戊酸甲酯(0.5克,2.7毫摩尔),苯肼(0.29克,2.7毫摩尔),20毫升的乙酸和乙酸钠缓冲溶液(乙酸2.5克,乙酸钠0.85克),搅拌,再加入30毫升的热水,加热回流,反应36小时后,用乙酸乙酯溶液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后旋去溶剂,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石油醚=2∶1)分离,得目标化合物0.56克,产率75%。实施例二在氮气保护下,在反应容器中加入5,5,5-三氟甲基-4-羰基-戊酸甲酯(5克,27毫摩尔),苯肼(2.9克,27毫摩尔),200毫升的乙酸和乙酸钠缓冲溶液(乙酸25克,乙酸钠8.5克),搅拌,再加入300毫升的热水,加热回流,反应48小时后,用乙酸乙酯溶液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后旋去溶剂,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石油醚=2∶1)分离,得目标化合物6克,产率80%。实施例三在氮气保护下,在反应容器中加入5,5,5-三氟甲基-4-羰基-戊酸甲酯(50克,270毫摩尔),苯肼(29克,270毫摩尔),2000毫升的乙酸和乙酸钠缓冲溶液(乙酸250克,乙酸钠85克),搅拌,再加入3000毫升的热水,加热回流,反应50小时后,用乙酸乙酯溶液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后旋去溶剂,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石油醚=2∶1)分离,得目标化合物61克,产率82%。权利要求1.一种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2-苯基-6-三氟甲基-4,5-二氢哒嗪-3(H)-酮,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文麻国斌侯杰郝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