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电池模组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160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电池模组和包括该电池模组的汽车,该电池模组单元包括:锂离子电池;框体,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端部装设在所述框体中;和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锂离子电池一侧表面贴合,其中,所述导热板的其中一个侧边具有散热部,其他三个侧边均具有沿背离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方向延伸的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其能够在软包锂离子电池与导热板接触时防止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表面被导热板划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电池模组和包括该电池模组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所用到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模组中,在热管理方面大都采用间接水冷,即在软包锂离子电池表面紧贴一张导热板,导热板的一条侧边具有形式为L形翻边的散热部,散热部与水室接触,导热板吸收软包锂离子电池散发的热量,并将该热量经由散热部传递至水室,以通过水室中的冷却水将热量散发。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表面覆盖一层铝塑膜,这层膜非常容易被划伤,如果铝塑膜被划伤则会导致电池的电解液泄漏,从而发生电池故障,影响锂离子电池模组、甚至整个汽车的使用。但是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模组中,为了实现热管理,需要导热板与软包锂离子电池紧密接触,而导热板是厚度仅为0.5mm左右的铝板,此非常薄的厚度导致导热板的边缘非常锋利,如果软包锂离子电池与导热板发生相对移动,则非常容易造成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被划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其能够在软包锂离子电池与导热板接触时防止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表面被导热板划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包括:锂离子电池;框体,所述锂离子电池装设在所述框体中;和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锂离子电池一侧表面贴合,其中,所述导热板的其中一个侧边具有散热部,其他三个侧边均具有沿背离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方向延伸的翻边。优选地,每个所述翻边分别与所述导热板的所述其他三个侧边通过倒角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如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每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的两个所述导热板朝向彼此地设置;和水室,所述水室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的散热部与所述水室接触;其中,每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泡棉,所述第一泡棉设置在该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的两个导热板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导热板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泡棉的厚度大于所述两个导热板的翻边的长度之和。优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具有两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并且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进一步包括:第二泡棉,所述第二泡棉设置在相邻的两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之间,并且与该两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的锂离子电池的另一侧表面贴合。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模组。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锂离子电池模组10、10’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1、11’锂离子电池12框体121卡扣13导热板131散热部132翻边R倒角20第一泡棉21第二泡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表面的铝塑膜容易被导热板划伤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其能够在软包锂离子电池与导热板接触时防止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表面被导热板划伤。图1为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包括:锂离子电池11;框体12,锂离子电池11装设在框体12中,除了自锂离子电池11的四周固定锂离子电池11以外,框体12的一个侧边进一步具有用于与水室(未示出)固定连接的卡扣121;和导热板13,导热板13与锂离子电池11一侧表面贴合,以吸收锂离子电池11散发的热量。其中,导热板13的其中一个侧边、即朝向水室的侧边具有散热部131,该散热部131的形式为与导热板13垂直的翻边,用于与水室接触,以将锂离子电池11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水室。结合图3所示,导热板13的其他三个侧边均具有沿背离锂离子电池11的方向延伸的翻边132。翻边132的作用在于在导热板13的边缘部分局部增加了导热板的厚度,并且翻边132的延伸方向为背离锂离子电池11的方向,即朝向锂离子电池11外部,从而避免了由于导热板13的厚度较薄而导致其非常锋利的问题,导热板13在边缘部分的厚度增加使其在于锂离子电池11接触和可能存在的相对移动中不会划伤锂离子电池11表面的铝塑膜,从而避免了电解液泄漏等问题。优选地,如图3所示,每个翻边132与导热板13的其他三个侧边通过倒角R连接。圆弧形倒角R位于导热板13的其他三个侧边的边缘,倒角R的圆弧形状能够避免锋利的直角边缘可能对锂离子电池11表面的铝塑膜带来的损伤。图4是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模组1包括: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其中,如图5中可清楚显示的,每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的两个导热板13朝向彼此地设置;和水室(图中未示出),水室与框体12固定连接,每个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的散热部131与水室接触。其中,如图5中可清楚显示的,每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进一步包括:第一泡棉20,第一泡棉20设置在一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的两个导热板13之间,并与两个导热板13贴合。图4和图5仅给出了包括一对并排设置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的示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包括多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的实施例只不过是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的成倍叠加。其中,在一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中,两个导热板13朝向彼此地设置,在两对相邻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中,每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以其一个锂离子电池的所述另一侧表面(无导热板覆盖的表面)朝向彼此地设置。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泡棉20的厚度大于与其贴合的两个导热板13的翻边132的长度之和。其中,翻边132的长度是指翻边132在沿背离锂离子电池11的方向上的长度。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一对并排设置的锂离子电池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离子电池(11);框体(12),所述锂离子电池(11)装设在所述框体(12)中;和导热板(13),所述导热板(13)与所述锂离子电池(11)一侧表面贴合,其中,所述导热板(13)的其中一个侧边具有散热部(131),其他三个侧边均具有沿背离所述锂离子电池(11)的方向延伸的翻边(1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锂离子电池(11);
框体(12),所述锂离子电池(11)装设在所述框体(12)中;和
导热板(13),所述导热板(13)与所述锂离子电池(11)一侧表面贴合,
其中,所述导热板(13)的其中一个侧边具有散热部(131),其他三个侧边均具有沿背离所述锂离子电池(11)的方向延伸的翻边(1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翻边(132)分别与所述导热板(13)的所述其他三个侧边通过倒角连接。
3.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每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的两个所述导热板(13)朝向彼此地设置;和
水室,所述水室与所述框体(12)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单元(10)的散热部(13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田原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