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及管状波形梁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5970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及管状波形梁护栏,该护栏板包括一护栏板本体和对称设置在该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并纵截面呈圆形的管状聚能体,其中,该管状聚能体由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朝向迎撞面所在侧向内卷曲而成,并且,这两个管状聚能体的规格相同;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大于等于0.875而小于等于2.0使形成管状。采用这种护栏板及护栏,当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时,两个管状聚能体能加强护栏板的刚度,防止车辆碰撞力过大而撕裂护栏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及管状波形梁护栏,适用于等级路、农村公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
技术介绍
防撞护栏作为一种安全设施,对路桥的行车安全发挥着重要的防护作用。一般地,防撞护栏主要包括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柔性护栏三种,半刚性护栏介于刚性护栏和柔性护栏之间,其刚度适中将护栏的安全功能和缓冲功能完好地结合在一起,但有钢材用量大造价高的缺点。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及管状波形梁护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及管状波形梁护栏,与相同防撞等级护栏相比可节约材料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包括一护栏板本体和设置在该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并纵截面呈闭合形状的管状聚能体,其中,该管状聚能体由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朝向迎撞面所在侧向内卷曲而成。由上,由于在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设有纵截面呈闭合形状的管状聚能体,并且,该管状聚能体由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朝向迎撞面所在侧向内卷曲而成,如此,当车与所述护栏发生碰撞时,护栏板的上下边缘的朝向迎撞面所在侧向内弯曲的部分能产生足够的抗变形弹性,两个管状聚能体具有防止护栏板被撕裂的功能,增强了护栏板的整体刚度,这种护栏在车辆碰撞时可充分变形体现出缓冲功能,有利于整体吸收车辆动能,防撞等级高、缓冲能力强。同时,使外观线条流畅,有利于提高其整体外观。另外,采用这种结构,与相同防撞等级护栏相比可节约材料用量。优选的,所述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的范围为大于等于0.875而小于等于2.0,其中,所述螺旋度是指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因弧形/折线形螺旋卷曲所形成的整圆/圈个数与未形成整圆/整圈的部分占其在形成整圆/整圈情况下的比例相加所得之和。由上,与相同防撞等级护栏相比,由于所述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大于等于0.875而小于等于2.0,有利于节约材料用量。优选的,所述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等于1.0时,经过卷曲的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的末端与所述护栏板本体的迎撞面所在侧形成封闭设置;所述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大于等于0.875而小于等于2.0且不等于1.0时,经过卷曲的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的末端与所述护栏板本体的迎撞面所在侧未形成封闭设置。优选的,所述管状聚能体对称设置在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并且这两个管状聚能体的规格尺寸完全等同。由上,当车与所述护栏发生碰撞时,能够使护栏板的上下边缘所受的撞击力分布均匀,进而增强护栏板的整体刚度,有利于提高所述护栏板的防撞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所述护栏板的整体外观。优选的,所述护栏板本体的纵截面呈波形,从所述护栏板本体的迎撞面看去,所述波形包括一居中设置的波谷和分居于该波谷两侧的两个波峰,所述管状聚能体位于所述波峰的远离所述波谷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管状聚能体的纵截面呈圆形,并且设置在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的两个所述管状聚能体所具有的外圆的公切线分别与位于所述波峰最高点处和波谷最低点处的半径垂直。优选的,位于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的两个管状聚能体所具有的外圆的两条公切线,其中一条公切线与所述两波峰最高点处的公切线平行或重合设置,另外一条公切线与经过所述波谷最低点处的切线平行或重合设置。由上,使位于所述护栏板本体上下边缘的两个管状聚能体位于护栏板迎撞面侧的最边缘侧,当车与所述护栏发生碰撞时,车最先与这两个管状聚能体的迎撞面侧接触,这样,通过所述两个管状聚能体能够优先吸收车辆动能,进而防止护栏板被撕裂,有利于增强护栏板的整体刚度和防撞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护栏板的使用寿命。优选的,位于单节段护栏板两端的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不同,相邻两段所述护栏板在安装状态下,其中一所述护栏板的螺旋度大的一端与另一所述护栏板的螺旋度小的一端搭接为一体安装。由上,由于相邻两个所述护栏板通过螺旋度不同的两端搭接连接,有利于简化两者的连接结构,能够使两者连接更加紧密。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管状波形梁护栏,包括沿公路与城市道路或桥梁的长度方向顺序设置的多个护栏单元,单个护栏单元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多根立柱、安装在该立柱上的托架或防阻块,在该托架或防阻块上安装有前述中任一所述的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优选的,位于单节段护栏板两端的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不同,相邻两段所述护栏板在安装状态下,其中一所述护栏板的螺旋度大的一端与另一所述护栏板的螺旋度小的一端搭接为一体安装。由于相邻两个所述护栏板通过螺旋度不同的两端搭接连接,有利于简化两者的连接结构,能够使两者连接更加紧密。优选的,在相邻两段所述护栏板的端部搭接处分别开设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准设置的螺栓孔,且这些螺栓孔以所述立柱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护栏板通过螺栓与所述螺栓孔相配合而紧固在所述托架或防阻块上。由上,有利于提高相邻两个护栏板的连接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管状波形梁护栏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的示意图,为第一实施例;图3为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的示意图,为第二实施例;图4为单节段护栏板的具有较小螺旋度的一端的纵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见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及管状波形梁护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述描述中,所述横向是指沿公路与城市道路或桥梁的长度方向;所述纵向是指垂直于前述横向的方向;所述迎撞面是指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时,护栏板的直接与车辆相接触的一面,亦即护栏板的外观面;所述螺旋度是指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因弧形/折线形螺旋卷曲所形成的整圆/圈个数与未形成整圆/整圈的部分占其在形成整圆/整圈情况下的比例相加所得之和。如图1所示,所述护栏包括沿公路与城市道路或桥梁的长度方向顺序设置的多个护栏单元,相邻两个护栏单元之间装配式连接。从图1右侧至左侧依次为:立柱3、与该立柱3垂直且横向装配在立柱3侧壁的防阻块2、装配在该防阻块2背向立柱侧的护栏板1(即本专利技术所述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其中,该防阻块2也可由托架来代替。具体结构为:立柱3沿公路与城市道路或桥梁的长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它起支撑作用,与路侧沿行车方向呈大间距弱刚度设计。立柱3为圆形钢管立柱,对于A级160kj的护栏,可采用刚度不大于直径114mm、厚度4mm的Q235圆形钢管立柱,相邻立柱3之间的间距不小于4米。本实施例中,在立柱3的顶端装配有柱帽31,以使钢管式的立柱3内部防尘防水。防阻块2安装在立柱3的侧壁上,该防阻块2的纵截面呈空心筒状,其包括安装于立柱3侧壁的竖直侧边,本实施例中,通过单螺栓4将防阻块2的该竖直侧边装配在立柱3的侧壁上。防阻块2的与竖直侧边相邻的上边、下边均朝向斜上方平行设置。防阻块2的与竖直侧边相对的另一边,即装配边具有装配部,装配部的形状设置为与要装配的下述护栏板1的护栏板本体11形状相吻合,本实施例中,从护栏的迎撞面方向看去,装配边的装配部的纵截面整体呈波形,该波形包括一居中设置的波峰和分居于该波峰两侧的一对波谷。护栏板1包括由对钢板进而一体辊轧而成的护栏板本体11、对称设置在该护栏板本体11的上下边缘并且规格尺寸(包括形状和尺寸)相同的两个管状聚能体12,因此,护栏板1又可简称为钢管梁。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护栏板本体11的纵截面呈波形,从护栏板本体11的迎撞面向立柱3方向看去,该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及管状波形梁护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护栏板本体和设置在该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并纵截面呈闭合形状的管状聚能体,其中,该管状聚能体由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朝向迎撞面所在侧向内卷曲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护栏板本体和设置在该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并纵截面呈闭合形状的管状聚能体,其中,该管状聚能体由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朝向迎撞面所在侧向内卷曲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的范围为大于等于0.875而小于等于2.0,其中,所述螺旋度是指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因弧形/折线形螺旋卷曲所形成的整圆/圈个数与未形成整圆/整圈的部分占其在形成整圆/整圈情况下的比例相加所得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等于1.0时,经过卷曲的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的末端与所述护栏板本体的迎撞面所在侧形成封闭设置;所述管状聚能体的螺旋度大于等于0.875而小于等于2.0且不等于1.0时,经过卷曲的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的末端与所述护栏板本体的迎撞面所在侧未形成封闭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聚能体对称设置在所述护栏板本体的上下边缘,并且这两个管状聚能体的规格尺寸完全等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板本体的纵截面呈波形,从所述护栏板本体的迎撞面看去,所述波形包括一居中设置的波谷和分居于该波谷两侧的两个波峰,所述管状聚能体位于所述波峰的远离所述波谷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管状波形梁护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聚能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伟刘强孙玲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安轩安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