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物对及分子标记以及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方法和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1494742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待测棉花植株的种子用浸种液浸泡;(2)将浸泡后的种子种植于病圃中;(3)选择能够在病圃中存活的棉花植株作为初筛棉花植株;(4)分别使用第一引物对和第二引物对初筛棉花植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一扩增产物和第二扩增产物;第一引物对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第二引物对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如果第一扩增产物中具有SEQ ID NO:5所示的核酸且第二扩增产物中具有SEQ ID NO:6所示的核酸,则指示待测棉花植株为抗黄萎病植株。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黄萎病菌的抗性进行预测和筛选,淘汰病圃筛选过程中虽不发病但仍为感病的植株,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育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
,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抗性的方法、一种引物对、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抗性的试剂盒和一种分子标记。
技术介绍
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性的重大植物病害,常年给棉花生产造成10-15%的产量损失,严重年份超过全国植棉面积的60%,给棉花生产造成沉重打击。其病原菌随种子、残枝败叶和土壤传播,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化学药物、耕作栽培等手段对其无效,被植物病理界称为棉花的“癌症”,成为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培育抗病品种被公认为是解决棉花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究其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是棉花黄萎病的抗性受多个主效基因共同控制的多基因控制遗传模式,遗传机制较为复杂(祁伟彦,张永军,张天真,陈捷胤,戴小枫.基于人工病圃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的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方法研究与应用.分子植物育种,2012,10(5):607-612;蒋锋,赵君,周雷,郭旺珍,张天真.陆地棉抗黄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中国科学,2009,39(9):849-861;葛海燕,汪业春,郭旺珍,张天真.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棉花学报,2008,20(1):19-22;JiangF,ZhaoJ,ZhouL,GuoWZ,ZhangTZ.MolecularmappingofVerticilliumwiltresistanceQTLonchromosomesD7andD9inuplandcotton.ScienceChinaSerC-LifeScience,2009,52(9):872-884;杨昶,郭旺珍,张天真.陆地棉抗黄萎病、纤维品质和产量等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子植物育种,2007,5(6):797-805),缺乏有效的可用于稳定筛选和准确跟踪其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十分困难,导致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缓慢。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就开始棉花育种,50年代后开展杂交育种,当时棉田病害轻,基本上根据产量表现选育品种。70年代后棉花枯萎病的发生逐渐加重,开始了抗枯萎病育种,但育种技术基本上采用自然感病试验田进行抗病性鉴定,由于病原菌不足,田间发病不均匀,年份间差异大,育种亲本和杂交后代材料鉴定结果不准确,材料当选或淘汰盲目性较大。90年代后黄萎病发生渐趋严重,迫切需要培育抗黄萎病品种,但抗病性鉴定与选育仍然采用与抗枯萎病类似的方法,育种效率低,后代材料选择不准确,育成品种抗病性差,且抗病品种产量较低。棉花抗黄萎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已经在纤维品种改良、不育系改良等得到应用,但是分子标记在不同的棉花品种之间的分布存在一定的不规律性,因此需要更多的分子标记来进行互相验证,以便从多个维度对棉花植株的抗黄萎病的能力进行考察,从而有利于提高棉花育种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方法,从而提高棉花育种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待测棉花植株的种子用浸种液浸泡;所述浸种液是将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粉碎,用水浸泡,过滤得到的菌悬液;(2)将浸泡后的种子种植于病圃中;所述病圃是将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粉碎掺入土壤之后构建的;(3)选择能够在病圃中存活的棉花植株作为初筛棉花植株;(4)分别使用第一引物对和第二引物对初筛棉花植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一扩增产物和第二扩增产物;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1所示的第一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2所示的第一下游引物,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3所示的第二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4所示的第二下游引物;如果所述第一扩增产物中具有SEQIDNO:5所示的核酸且所述第二扩增产物中具有SEQIDNO:6所示的核酸,则指示待测棉花植株为抗黄萎病植株。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物对,其中,该引物对包括第一引物对和第二引物对,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1所示的第一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2所示的第一下游引物,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3所示的第二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4所示的第二下游引物。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试剂盒,其中,该试剂盒含有PCR试剂和如上所述的引物对。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其中,该分子标记包括如SEQIDNO:5所示的左侧抗病位点核酸和SEQIDNO:6所示的右侧抗病位点核酸。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进行方便、快速地检测,由此提高了棉花育种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12种棉种材料的第一扩增产物电泳图。图2是12种棉种材料的第二扩增产物电泳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待测棉花植株的种子用浸种液浸泡;所述浸种液是将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粉碎,用水浸泡,过滤得到的菌悬液;(2)将浸泡后的种子种植于病圃中;所述病圃是将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粉碎掺入土壤之后构建的;(3)选择能够在病圃中存活的棉花植株作为初筛棉花植株;(4)分别使用第一引物对和第二引物对初筛棉花植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一扩增产物和第二扩增产物;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1所示的第一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2所示的第一下游引物,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3所示的第二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4所示的第二下游引物;如果所述第一扩增产物中具有SEQIDNO:5所示的核酸且所述第二扩增产物中具有SEQIDNO:6所示的核酸,则指示待测棉花植株为抗黄萎病植株。其中,进一步地,如果所述第一扩增产物中不具有SEQIDNO:5所示的核酸且所述第二扩增产物中不具有SEQIDNO:6所示的核酸,则指示待测棉花植株为黄萎病易感植株。其中,所述PCR扩增的条件可以包括:变性温度为93.5-94.5℃;退火温度为54.5-55.5℃。其中,所述PCR扩增的条件还可以包括:PCR循环数为28-32轮。其中,制备浸种液时,相对于每重量份的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水的用量可以为4-6重量份。其中,用浸种液浸泡种子时,相对于每重量份的种子,浸种液的用量可以为1-3重量份。其中,用浸种液浸泡种子的时间可以为5-8小时。其中,构建病圃时,相对于每平方米的土壤,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的掺入量可以为1-5kg。其中,待测棉花植株的基因组DNA可以通过常规的DNA提取方法从待测棉花植株中提取得到。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物对,其中,该引物对包括第一引物对和第二引物对,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1所示的第一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2所示的第一下游引物,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3所示的第二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611129896.html" title="引物对及分子标记以及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方法和试剂盒原文来自X技术">引物对及分子标记以及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方法和试剂盒</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将待测棉花植株的种子用浸种液浸泡;所述浸种液是将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粉碎,用水浸泡,过滤得到的菌悬液;(2)将浸泡后的种子种植于病圃中;所述病圃是将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粉碎掺入土壤之后构建的;(3)选择能够在病圃中存活的棉花植株作为初筛棉花植株;(4)分别使用第一引物对和第二引物对初筛棉花植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一扩增产物和第二扩增产物;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第一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第一下游引物,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3所示的第二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4所示的第二下游引物;如果所述第一扩增产物中具有SEQ ID NO:5所示的核酸且所述第二扩增产物中具有SEQ ID NO:6所示的核酸,则指示待测棉花植株为抗黄萎病植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棉花植株对黄萎病菌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将待测棉花植株的种子用浸种液浸泡;所述浸种液是将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粉碎,用水浸泡,过滤得到的菌悬液;(2)将浸泡后的种子种植于病圃中;所述病圃是将死于黄萎病的棉花植株的组织粉碎掺入土壤之后构建的;(3)选择能够在病圃中存活的棉花植株作为初筛棉花植株;(4)分别使用第一引物对和第二引物对初筛棉花植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一扩增产物和第二扩增产物;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1所示的第一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2所示的第一下游引物,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如SEQIDNO:3所示的第二上游引物和如SEQIDNO:4所示的第二下游引物;如果所述第一扩增产物中具有SEQIDNO:5所示的核酸且所述第二扩增产物中具有SEQIDNO:6所示的核酸,则指示待测棉花植株为抗黄萎病植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扩增产物中不具有SEQIDNO:5所示的核酸且所述第二扩增产物中具有SEQIDNO:6所示的核酸,则指示待测棉花植株为黄萎病易感植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CR扩增的条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小枫陈捷胤马雪峰张丹丹周雷李廷刚李楠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