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栅分布的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1052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栅分布的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包括元胞结构,其特征是:单个元胞包括N+衬底,在N+衬底的正面生长N-外延层,在N-外延层的正面沉积源极金属,形成MOSFET器件的源极;在所述N-外延层两侧形成由N-外延层正面向背面延伸的P柱深槽结构;在所述N-外延层的上部中间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沟槽栅结构;在所述N-外延层上部相邻两个沟槽栅结构之间、以及沟槽栅结构和P柱深槽结构之间形成P+体区,在P+体区的顶部形成N+源区,N+源区位于沟槽栅结构的顶部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沟槽栅结构,能够在超结功率器件开启时增加导通电流通路,相当于并联了导通电阻,从而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功率MOS管器件,尤其是一种多栅分布的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属于半导体

技术介绍
超结功率器件基于电荷平衡技术,相同的耐压下,降低了外延的厚度,也降低了导通电阻。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在此基础上,屏蔽了JFET效果,进一步的降低了导通电阻,降低了导通损耗。而在此情况下,导通电阻的减小又再次受到了限制,基本限制于外延的选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栅分布的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在保持外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导通电阻,避免导通电阻受限于外延选取的缺陷。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栅分布的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包括元胞结构,其特征是:单个元胞包括N+衬底,在N+衬底的正面生长N-外延层,在N-外延层的正面沉积源极金属,形成MOSFET器件的源极;在所述N-外延层两侧形成由N-外延层正面向背面延伸的P柱深槽结构;在所述N-外延层的上部中间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沟槽栅结构;在所述N-外延层上部相邻两个沟槽栅结构之间、以及沟槽栅结构和P柱深槽结构之间形成P+体区,在P+体区的顶部形成N+源区,N+源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栅分布的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栅分布的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包括元胞结构,其特征是:单个元胞包括N+衬底(1),在N+衬底(1)的正面生长N-外延层(2),在N-外延层(2)的正面沉积源极金属(8),形成MOSFET器件的源极;在所述N-外延层(2)两侧形成由N-外延层(2)正面向背面延伸的P柱深槽结构(3);在所述N-外延层(2)的上部中间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沟槽栅结构;在所述N-外延层(2)上部相邻两个沟槽栅结构之间、以及沟槽栅结构和P柱深槽结构(3)之间形成P+体区(6),在P+体区(6)的顶部形成N+源区(7),N+源区位于沟槽栅结构的顶部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栅分布的沟槽栅超结MOSFET器件,包括元胞结构,其特征是:单个元胞包括N+衬底(1),在N+衬底(1)的正面生长N-外延层(2),在N-外延层(2)的正面沉积源极金属(8),形成MOSFET器件的源极;在所述N-外延层(2)两侧形成由N-外延层(2)正面向背面延伸的P柱深槽结构(3);在所述N-外延层(2)的上部中间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沟槽栅结构;在所述N-外延层(2)上部相邻两个沟槽栅结构之间、以及沟槽栅结构和P柱深槽结构(3)之间形成P+体区(6),在P+体区(6)的顶部形成N+源区(7),N+源区位于沟槽栅结构的顶部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玉明章秀芝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